不同预热温度下H 2 /CO/O 2 /CO 2 的层流火焰传播特性
发布时间:2021-02-23 07:48
本文利用双腔泄压式球形火焰实验台研究了不同预热温度下H2/CO/O2/CO2燃烧层流火焰特性,得到了不同预热温度(298450 K)和CO2稀释率(50%70%)下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和马克斯坦(Markstein)长度。结果表明Markstein长度随着CO2稀释率的增大而减小,随预热温度增大而增大。CO2稀释火焰中热力效应占更大比例。CO2化学效应随CO2稀释率的增大而增大,在低CO2稀释率下随预热温度增大而减小,在高CO2稀释率下随预热温度增大而增大。
【文章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6,37(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实验合系统图
系统脸证F抽2SyateruValidation
1期?韩敏超等:不同预热温度下H2/C0/02/C02的层流火焰传播持性?191??明了本文采用的实验装置对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测董?Markstein长度反映了拉伸对火焰的影响,主要??的准确性。?受混合物有效刘易斯数的控制同时还受到火焰厚度、??3.2层流火焰速度和Markstein长度?膨胀率以及泽尔道维奇数等影响,表征了层流预混??图3和Hf?4分别给出了?H2/C0/02/C02?'混火焰受不稳定性影响的程度,其值若为正(负)表明??合物在三种麵温度(298,?375,?450?K)下的层流火焰是稳定(不稳定巧。从图4可以看出层流火焰??火焰传传播速度和Markstein长度。其中H2:CO=的MaFkstem长度在二种预热温度下都_?eC>2?@??1:1,当量比固定为0.6,?C02的獅比例C02/(C02獅率的增大而减小,这是由于增大了?c〇2的稀释??+〇2)=0.5?0.7。从图3可以看出,由于C02?■率会减小士焰的有效刘易斯数,而M油*in长度??是在氧化麵,賴了层献綱麵⑶2獅&纟隨有_麗_减小而减孝^,可以看到在??增大而快速减校提高预热温度会增大整体反应速时火散??率从而显著提高火焰速度。当考虑辐射麵收作用T在各C〇二f??时,在298?K和375?K时三种机理都能较好地麵下都随着2热“度的提局而增大,这说明在本头‘??层流火焰传麵度。但是当预热温度提高到450?K工况下提局预热温度能够缓解火焰的不稳定性。??时,所用机理对于实验值的预测明显变差(三种机理??仅在C〇2稀释率为65%时与实验值符合较好)。总体?^?'?'?'???'???而言,DavisW机理对于本文实验值的预测性更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压下合成气层流火焰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J]. 周镇,艾育华,孔文俊.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3(08)
[2]高压下CO2稀释的CO/H2/Air火焰贫可燃极限处的辐射重吸收效应的数值研究[J]. 陶志强,艾育华,孔文俊.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2(07)
本文编号:3047253
【文章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6,37(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实验合系统图
系统脸证F抽2SyateruValidation
1期?韩敏超等:不同预热温度下H2/C0/02/C02的层流火焰传播持性?191??明了本文采用的实验装置对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测董?Markstein长度反映了拉伸对火焰的影响,主要??的准确性。?受混合物有效刘易斯数的控制同时还受到火焰厚度、??3.2层流火焰速度和Markstein长度?膨胀率以及泽尔道维奇数等影响,表征了层流预混??图3和Hf?4分别给出了?H2/C0/02/C02?'混火焰受不稳定性影响的程度,其值若为正(负)表明??合物在三种麵温度(298,?375,?450?K)下的层流火焰是稳定(不稳定巧。从图4可以看出层流火焰??火焰传传播速度和Markstein长度。其中H2:CO=的MaFkstem长度在二种预热温度下都_?eC>2?@??1:1,当量比固定为0.6,?C02的獅比例C02/(C02獅率的增大而减小,这是由于增大了?c〇2的稀释??+〇2)=0.5?0.7。从图3可以看出,由于C02?■率会减小士焰的有效刘易斯数,而M油*in长度??是在氧化麵,賴了层献綱麵⑶2獅&纟隨有_麗_减小而减孝^,可以看到在??增大而快速减校提高预热温度会增大整体反应速时火散??率从而显著提高火焰速度。当考虑辐射麵收作用T在各C〇二f??时,在298?K和375?K时三种机理都能较好地麵下都随着2热“度的提局而增大,这说明在本头‘??层流火焰传麵度。但是当预热温度提高到450?K工况下提局预热温度能够缓解火焰的不稳定性。??时,所用机理对于实验值的预测明显变差(三种机理??仅在C〇2稀释率为65%时与实验值符合较好)。总体?^?'?'?'???'???而言,DavisW机理对于本文实验值的预测性更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压下合成气层流火焰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J]. 周镇,艾育华,孔文俊.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3(08)
[2]高压下CO2稀释的CO/H2/Air火焰贫可燃极限处的辐射重吸收效应的数值研究[J]. 陶志强,艾育华,孔文俊.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2(07)
本文编号:3047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047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