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柴油机动力涡轮能量回收与电动增压的匹配规律与控制策略

发布时间:2021-03-13 05:36
  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CO2排放是国际内燃机界当下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发动机中燃油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约有30%40%通过排气散失到大气当中,而未被有效利用。为此,本文提出了动力涡轮发电-电动辅助增压用电的研究方案,研究了进排气系统对排气脉冲能量的影响规律,发电涡轮和电子增压器的工况匹配特征。提出一种排气脉冲能量回收和利用的管理策略,旨在获得最优的系统总能效率。本文基于某重型柴油机,搭建了发动机试验台架,并基于GT-SIUTE一维热力学软件构建了发动机性能仿真平台。首先在仿真模型基础上,研究了进排气门配气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排气结构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排气总管直径对排气能量的利用非常明显,总管直径越小,脉冲能量就越大,但是排气管直径过小,将导致气体流速过快,造成流动摩擦损失增加,反而对废气脉冲能量的利用不利。其次,搭建了串联发电涡轮复合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动力涡轮流通面积系数、动力涡轮旁通阀和动力涡轮转速对系统总能效率的调控规律。结果表明:系统总能效率主要取决于动力涡轮回收能量与泵气损失之间的盈亏平衡状态。再次,搭建了电动辅...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柴油机动力涡轮能量回收与电动增压的匹配规律与控制策略


000-2004年中国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统计图

柴油机动力涡轮能量回收与电动增压的匹配规律与控制策略


003-2012年中国石油资源消耗总量及对外依存度也是由于上述的带来的难题,不断推动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其中内燃机的经济

柴油机动力涡轮能量回收与电动增压的匹配规律与控制策略


车用内燃机能量流动分配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用电子增压器对涡轮增压发动机性能改善研究[J]. 王岩,杨金鹏,梁涛,信松岭,杜田田,程海涛.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2018(02)
[2]博格华纳创新技术布局内燃机、混动和电动汽车行业[J]. 阡陌.  汽车与配件. 2018(15)
[3]商用车柴油机电子增压器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J]. 梁郑岳,何冠璋,杨剑,康兴裕,朱荣,陈中柱,班智博,张松,林铁坚.  天津科技. 2018(01)
[4]某型脉冲增压柴油机排气管结构优化设计[J]. 李宗营,杨传雷,胡松,于恩程,董日京.  应用科技. 2018(04)
[5]汽油机涡轮增压器的特点初谈[J]. 马国山,毕金光,王银凤,许骐骏,王福生,许成.  汽车实用技术. 2016(08)
[6]可控脉冲增压系统对D6114柴油机性能影响研究[J]. 张广智,张立夫,花琳,张慧龑,石磊.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16(03)
[7]采用新型混合动力系统改善中型载货车的燃油经济性——配置电动增压器的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特性研究[J]. 奥井伸宜,新国哲也,河合英直,顾如龙.  国外内燃机. 2014(06)
[8]重型车用柴油机废气发电复合涡轮行驶工况的适应性[J]. 谢辉,李苏苏.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2014(06)
[9]车用涡轮增压器瞬态加速性能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 黄若,尚文涛,张威力.  内燃机工程. 2014(02)
[10]电动增压器对废气涡轮增压器影响的试验研究[J]. 姚春德,韩伟强,徐广兰,李方成,侯亚帮,武炎.  机械工程学报. 2012(08)

博士论文
[1]柴油机串联发电复合涡轮全历程能流回路能效优化策略研究[D]. 何冠璋.天津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电辅助涡轮增压柴油机气路系统建模与控制[D]. 李由.吉林大学 2017
[2]进排气系统与气门正时对增压柴油机全工况性能影响的研究[D]. 姚澜涛.华中科技大学 2014
[3]增压柴油机排气系统通流特性研究[D]. 焦玉富.华中科技大学 2013
[4]涡轮在脉冲进气条件下非稳态特性的数值模拟[D]. 纪旭娜.山东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79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079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0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