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现场中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9 14:02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成分复杂,具有含盐量高、腐蚀性强、易结垢等特点,是电厂实现废水零排放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该废水的特点,采用"两级软化+过滤+高级氧化"预处理、"纳滤+碟管式反渗透"膜处理、"机械式蒸汽再压缩"蒸发结晶组合工艺进行了现场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工艺运行稳定,膜系统产水及蒸发冷凝液均满足回用要求,回收的氯化钠达到工业盐标准,完全实现了脱硫废水零排放和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文章来源】:工业水处理. 2020,40(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NF单元对脱硫废水SO42-、Cl-的去除效果
根据脱硫废水水质特点,现场中试试验采用的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主要由预处理、膜处理、蒸发结晶3部分构成,设计处理水量1 m3/h,试验周期35 d。工艺流程见图1。2.2 预处理系统及参数
石灰软化引入大量Ca2+,导致废水Ca2+质量浓度升高至1 030~2 330 mg/L,其主要在二级软化单元去除。已有研究表明,NaOH、NaCO3作软化剂,Fe盐、PAM作助凝剂是可靠的脱硫废水预处理手段[8]。试验结果(见图3)表明,废水经二级软化-高效沉淀“一体化”反应器处理后,出水Ca2+质量浓度降至8~22 mg/L;Mg2+质量浓度进一步降至12~21 mg/L,总体去除率分别为99.9%、98.5%。图3 二级软化单元对脱硫废水Mg2+、Ca2+的去除效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零排放形势下热电厂脱硫废水处理进展及展望[J]. 郑利兵,魏源送,焦赟仪,王钢,岳增刚.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9(01)
[2]电厂烟气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中试研究[J]. 蒋路漫,周振,田小测,窦微笑,陈国锋,李朝明,李黎. 热力发电. 2019(01)
[3]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聂向欣,郑宗明,崔孝洋,陆强,董长青,赵锦. 中国电力. 2018(12)
[4]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进展[J]. 佘晓利,潘卫国,郭士义,丁承刚. 应用化工. 2018(01)
[5]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与工艺路线[J]. 王冬梅,程家庆,孔繁军. 工业水处理. 2017(08)
[6]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全膜法处理零排放中试试验[J]. 王可辉,徐志清,王飞,祖坤勇,徐峰,蒋芬,赵军. 净水技术. 2017(05)
[7]华能沁北电厂废水零排放的探讨[J]. 吴伟,丁峰,赵兴辉.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7(01)
[8]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处理工艺试验研究[J]. 魏明波,胡溪,杨万强,滕济林. 洁净煤技术. 2017(01)
本文编号:3351548
【文章来源】:工业水处理. 2020,40(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NF单元对脱硫废水SO42-、Cl-的去除效果
根据脱硫废水水质特点,现场中试试验采用的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主要由预处理、膜处理、蒸发结晶3部分构成,设计处理水量1 m3/h,试验周期35 d。工艺流程见图1。2.2 预处理系统及参数
石灰软化引入大量Ca2+,导致废水Ca2+质量浓度升高至1 030~2 330 mg/L,其主要在二级软化单元去除。已有研究表明,NaOH、NaCO3作软化剂,Fe盐、PAM作助凝剂是可靠的脱硫废水预处理手段[8]。试验结果(见图3)表明,废水经二级软化-高效沉淀“一体化”反应器处理后,出水Ca2+质量浓度降至8~22 mg/L;Mg2+质量浓度进一步降至12~21 mg/L,总体去除率分别为99.9%、98.5%。图3 二级软化单元对脱硫废水Mg2+、Ca2+的去除效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零排放形势下热电厂脱硫废水处理进展及展望[J]. 郑利兵,魏源送,焦赟仪,王钢,岳增刚.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9(01)
[2]电厂烟气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中试研究[J]. 蒋路漫,周振,田小测,窦微笑,陈国锋,李朝明,李黎. 热力发电. 2019(01)
[3]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聂向欣,郑宗明,崔孝洋,陆强,董长青,赵锦. 中国电力. 2018(12)
[4]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进展[J]. 佘晓利,潘卫国,郭士义,丁承刚. 应用化工. 2018(01)
[5]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与工艺路线[J]. 王冬梅,程家庆,孔繁军. 工业水处理. 2017(08)
[6]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全膜法处理零排放中试试验[J]. 王可辉,徐志清,王飞,祖坤勇,徐峰,蒋芬,赵军. 净水技术. 2017(05)
[7]华能沁北电厂废水零排放的探讨[J]. 吴伟,丁峰,赵兴辉.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7(01)
[8]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处理工艺试验研究[J]. 魏明波,胡溪,杨万强,滕济林. 洁净煤技术. 2017(01)
本文编号:3351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351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