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多孔介质预混燃烧温度场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3 23:37
  多孔介质燃烧温度场特性在揭示多孔介质的传热机理、表征火焰面特性和预测燃烧产物等相关研究中有重要意义。基于多孔介质材料特性及多孔介质燃烧器温度测量方法,搭建自由堆积小球多孔介质预混燃烧试验系统,分析热电偶测温和红外热像仪测温两种测温方法和测量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热电偶阵列适用于测量多孔介质燃烧室内部气固综合温度,红外热像仪则适用于监测燃烧室外层堆积小球透过高温石英玻璃时的综合温度。综合运用这两种测量方法,可以系统且准确地表征多孔介质的燃烧特性温度场,为优化多孔介质的燃烧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文章来源】:煤气与热力. 2020,40(1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多孔介质预混燃烧温度场特性研究


多孔介质预混燃烧试验系统

热电偶,阵列


考虑热电偶结点安装位置会影响温度测量的准确性,采用螺旋方式布置,热电偶安装位置编号由上端螺旋向下分别为T1~T6,互成60°角,降低热电偶对多孔介质自由堆积结构的干扰和气流的阻碍影响。S型热电偶阵列安装布置见图2。每根热电偶的竖直间距为20 mm,并且S型热电偶测温节点安装在燃烧室中心的轴线位置。S型热电偶采用高纯氧化铝陶瓷保护套管,最高温度可达1 650℃,可以同时适应氧化或还原过程。S型热电偶的热电势大,灵敏度高,有利于提高测温准确性。

热电偶,温度,燃烧室,火焰


由图3可知,从点火燃烧,火焰由燃烧器顶部向燃烧室底部传递过程,对应燃烧室内热电偶温度变化分为两阶段。第1阶段为导热阶段,升温速率较慢,燃烧器顶端的高温堆积小球通过辐射和导热将热量传递给燃烧室下端的堆积小球和热电偶;第2阶段,火焰面完全覆盖热电偶,温度迅速升高。热量主要来源于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最后火焰稳定于燃烧室下端,贴近直孔陶瓷板燃烧,燃烧室温度趋于稳定。(2)红外热像仪测温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燃气在多孔介质中预混燃烧的研究现状与前景[J]. 侯根富,钟凡,秦裕琨.  煤气与热力. 2007(12)
[2]石英玻璃窗对火焰温度测量影响的数值分析[J]. 吕兆华,王志武,孙思诚,丁建平.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1997(05)

博士论文
[1]气体燃料在渐变型多孔介质中的预混燃烧机理研究[D]. 王恩宇.浙江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58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358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e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