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并联小通道流动沸腾干涸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2 12:32
  小通道换热器具有的换热效率高,易于密封和体积小的优势,使其在航空航天、电子设备、化学制备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因此本文将针对并联小通道沸腾流动过程中的干涸特性进行研究。本文采取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制冷剂R141b在并联小通道换热器(换热器由9个并联的2×2×250mm的小通道并联而成)的干涸特性。本文首先对并联小通道在沸腾传热过程中的干涸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可视化观察,发现并联小通道在沸腾传热过程中会依次泡状流、弹状流、环状流、干涸和雾状流五种不同流型。对五种流型下的温度信号进行计算,发现在小通道沸腾传热过程中,环状流的换热系数最高,传热效果最佳,而当通道内出现干涸现象时,通道的传热效果明显下降。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流型下的压差信号来揭示通道内的动力学特性。由于沸腾传热过程中属于混沌现象,因此本文借助三种信号分析方法(AOK-TFR分析法、AR-功率谱图分析法和递归图分析法)对压差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并且基于动力学分析,通过对递归特性参数归纳,总结,获得基于压降信号的干涸预警预测模型为:RR<0.38,DET>0.65,并且LAM>0.82。当某一流型压降信号的递归特性参数... 

【文章来源】:东北电力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并联小通道流动沸腾干涸特性研究


图2-1实验系统图??实验工质在整个实验系统中的循环为:泵体将制冷工质R141b从储液罐中抽出,流??

示意图,实验段,示意图,通道


?东北电力大学工学硕士论文???璃、并联小通道和底座四个部分组成。实验段底部放置加热板,通过调节变压器改变加热??功率。底座和通道材料为6063-T5型铝材。实验需要对通道的内部铜丝直径进行变换,因??此通道通过螺栓进行压合连接,实现通道可拆换的目的。为了防止通道泄漏,需要在实验??通道中添加密封圈;考虑到实验工质R141b有一定腐蚀性,为了防止密封圈与制冷剂发??生反应,密封圈的材料选择为聚四氟乙烯。该材料的化学性质稳定,且易于成型是理想的??密封结构。通道上层的石英玻璃是为了方便观测通道内的流型变化。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添??加电场力,因此在每个小通道正中间的顶部布置一根铜丝,用来构建电场环境,电场力的??大小通过直流电压源的输出大小来调节。同时在通道进出口放置固定架,通过固定架来调??整铜丝的位置。??底座|?1??(a)实验段结构示意图??|W?|?Wc?|W???丨?I?:Td???(b)小通道结构示意图??图2-2实验段示意图d2??-8-??

示意图,通道,底座,测量点


第2章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案介绍??卜丨r丨丨,11?L?_J?I??图2-3实验段实物图??图2-2(b)为并联小通道结构示意图,通道进出口处开有直径为8mm的工质进出口孔,??同时在两侧开有直径为6mm的测温孔和测压孔,用来测量工质进出口温度和压力。为了??研究制冷剂R141b在小通道中的沸腾传热特性,探究不同铜丝直径对通道内工质的流型??的变化影响,设计实验通道具体结构尺寸如表2-1?(小通道宽Wc、小通道高Hh、小通道??肋宽Ww、并联小通道宽W、并联小通道高H、并联小通道L),实验中用于搭建电场所??用的铜丝的直径分别为0.1mm和0.6mm:??表2-1小通道尺寸表??通道内?Wc?Ww?H?L?Hh?W??尺寸?(mm)?(mm)?(mm)?(min)?(mm)?(mm)??1?2?2?2?250?30?60??通道底座上开有8个测温孔用来检测壁面温度,8个孔的位置如图2-4所示,通道上??排测温孔与下排测温孔间的距离为3mm,孔径为2mm。每个测温孔内都装有PT100热电??偶。热电阻采集到的壁面温度信号为电压信号,需要通过信号转换器转换为温度信号,最??终通过计算机对采集到温度信号进行记录。??丨?/?、??!'!?!';??|11?〇?〇?〇?〇?|11??l!i?Q?0?0?Q?III??111?!?!?!?I?111??蜉?!?215?|?170?!?80?|?35?§?螺??I?!?!?1——―二二璧栓??!?口??图2-4通道底座温度测量点位置示意图??2.3实验系统主要设备??(1)压力变送器??为了对并联小通道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通道并联管干涸热动力学特性实验[J]. 李洪伟,王亚成,洪文鹏,孙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9(08)
[2]微肋阵通道流动沸腾换热与压降特性[J]. 杜保周,李慧君,郭保仓,孔令健,刘志刚.  化工学报. 2018(12)
[3]开式并联微通道中流动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J]. 赵亚东,张伟,邬智宇,孙远志,徐进良.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8(07)
[4]自然循环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现象及分析[J]. 彭传新,陈炳德,卓文彬,昝元锋,刘亮,黄彦平,徐建军.  核动力工程. 2017(03)
[5]并联细通道夹套内流量分配、流场及阻力特性研究[J]. 朱礼,冯振飞,何荣伟,林清宇,覃杏珍,覃宇奔,黄祖强.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6]低流量下阵列式微通道对流沸腾特性实验研究[J]. 耑锐,李红兵,王文,张亮.  低温工程. 2016(03)
[7]微通道内流动沸腾不稳定性影响因素实验研究[J]. 宗露香,徐进良,刘国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5(01)
[8]CO2微细通道流动沸腾换热干涸特性[J]. 吴昊,柳建华,张良,姜林林,丁杨,梁亚英.  化工学报. 2015(05)
[9]并联硅基扩缩微通道内气液两相间歇流型与压降特性[J]. 柴磊,夏国栋,李健,周明正.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4(01)
[10]微通道中纳米流体流动沸腾换热性能研究[J]. 徐立,李玉秀,徐进良,刘国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1(04)

博士论文
[1]微小槽道内微孔壁面逸出气泡动力学行为及特性[D]. 谢建.重庆大学 2013
[2]微通道中液氮流动和换热特性研究[D]. 齐守良.上海交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制冷系统中微通道流动沸腾传热特性研究[D]. 张瑞达.华南理工大学 2014
[2]微通道内流体流动和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D]. 侯亚丽.河北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32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432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1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