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喷油策略对柴油机燃烧影响的可视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22:14

  本文关键词:喷油策略对柴油机燃烧影响的可视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表明分段喷射能够有效降低柴油机燃烧噪音和颗粒排放,对发动机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作用机理还不明确。双色法作为内燃机燃烧诊断的可视化测试方法之一,具有不干扰燃烧、实时测量和简单可靠等特点,经过40多年的探索研究,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于柴油机火焰温度和碳烟浓度分布的测量,并日趋成熟。 本文首先系统介绍双色法的基本原理,并对波长的选择,KL因子的物理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解释。然后详细介绍光学发动机双色法测试系统,自行开发了双色法图像处理软件并实现双色法程序的界面操作,进行了试验前的油量标定、相机标定和双色法程序验证工作。试验用光学发动机可以在1200r/min的转速下运行,采用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喷射压力和波形灵活可调,是实现不同喷油策略的基础。 在光学柴油发动机上,结合双色法分析了预喷对柴油机缸内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的条件下,随着预、主喷间隔角的增加,缸内燃烧压力的峰值增大;增加预喷油量所占比例有利于降低缸内压力升高率,减小燃烧噪音。随着预、主喷间隔角的减小或预喷油量比例的增加:滞燃期缩短。随着预、主喷间隔角的增加,燃烧过程后期缸内碳烟氧化速度减缓。随预喷油量比例的增加,碳烟氧化速度变化不大。预喷时刻和油量比例应充分优化:间隔太长或油量太少,则预喷不能起到预热主喷燃油的目的,而过小的预喷间隔或过大的油量又会造成主喷射油束因卷吸过多的预喷燃烧产物而处于富油缺氧状态,燃烧性能急剧恶化,造成碳烟大量产生。 同时,结合双色法分析了后喷对柴油机缸内燃烧影响。结果表明,后喷的存在使温度分布和KL因子总量分布出现双峰。随后喷油量比例的增加,最高燃烧压力降低。同一曲轴转角下,随着后喷油量比例不断增加,,总KL因子数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当后喷油量比例较大时,总KL因子数变化不大。碳烟后期氧化速率随主、后喷间隔角的增加而加快。后喷时刻和油量比例应充分优化:使后喷油束的射流作用促进缸内混合气的湍流扰动,同时后喷燃油的燃烧放热提升了缸内温度,从而提高了碳烟的氧化率,降低了其最终排放量。
【关键词】:双色法 喷油策略 碳烟 火焰温度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K42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主要符号对照表11-12
  • 缩写12-13
  • 第1章 绪论13-21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3-14
  • 1.2 高压共轨喷射技术的研究近况14-16
  • 1.3 内燃机燃烧的可视化测试方法16-20
  • 1.3.1 激光诱导荧光法16-17
  • 1.3.2 光散射法17-18
  • 1.3.3 激光诱导炽光法18
  • 1.3.4 纹影法、阴影法18
  • 1.3.5 双色法18-20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20-21
  • 第2章 双色法原理及测试平台21-38
  • 2.1 双色法的求解和参数设置21-26
  • 2.1.1 双色法的求解21-23
  • 2.1.2 参数α的选择23-24
  • 2.1.3 波长λ的选择24-26
  • 2.2 双色法程序实现和软件集成26-28
  • 2.2.1 双色法的程序实现26-27
  • 2.2.2 双色法的软件集成27-28
  • 2.3 双色法的标定和程序验证28-32
  • 2.3.1 标定原因28-29
  • 2.3.2 标定过程29-31
  • 2.3.3 程序验证31-32
  • 2.4 光学发动机测试平台32-36
  • 2.4.1 光学发动机介绍32-34
  • 2.4.2 高速摄像机介绍34
  • 2.4.3 光学发动机试验台架介绍及试验前准备34-36
  • 2.5 本章小结36-38
  • 第3章 预喷对柴油机燃烧影响的可视化研究38-55
  • 3.1 预喷时刻分析38-46
  • 3.1.1 预喷时刻试验方案38
  • 3.1.2 燃烧过程分析38-41
  • 3.1.3 缸内燃烧温度场分析41-43
  • 3.1.4 缸内碳烟特性分析43-46
  • 3.2 预喷油量比例分析46-54
  • 3.2.1 预喷油量比例试验方案46-47
  • 3.2.2 燃烧过程分析47-49
  • 3.2.3 缸内燃烧温度场分析49-51
  • 3.2.4 缸内碳烟特性分析51-54
  • 3.3 本章小结54-55
  • 第4章 后喷对柴油机燃烧影响的可视化研究55-71
  • 4.1 后喷时刻分析55-62
  • 4.1.1 后喷时刻试验方案55
  • 4.1.2 燃烧过程分析55-57
  • 4.1.3 缸内燃烧温度场分析57-60
  • 4.1.4 缸内碳烟特性分析60-62
  • 4.2 后喷油量比例分析62-69
  • 4.2.1 后喷油量比例试验方案62-63
  • 4.2.2 燃烧过程分析63-64
  • 4.2.3 缸内燃烧温度场分析64-67
  • 4.2.4 缸内碳烟特性分析67-69
  • 4.3 本章小结69-71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71-73
  • 5.1 内容总结及主要结论71-72
  • 5.2 前景展望72-73
  • 参考文献73-78
  • 附录 A78-79
  • 附录 B79-8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81-82
  • 致谢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凡华,许忠厚;内燃机燃烧的光学测试方法[J];车用发动机;1999年06期

2 王飞,薛飞,马增益,卫成业,严建华,岑可法;运用彩色 CCD 双色信息测量燃烧火焰的温度场[J];发电设备;1998年06期

3 何旭;马骁;齐运亮;王建昕;;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碳烟特性可视化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12期

4 贾和坤;刘胜吉;尹必峰;黄晨春;;EGR对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烧过程影响的可视化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年07期

5 靳晶;;纳米颗粒粒度的测量及其性能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6 林铁坚,苏万华,裴毅强;基于电控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多脉冲复合控制燃烧系统[J];内燃机学报;2002年06期

7 田辛,何邦全,王建昕,王丽雯;用双色法研究进气道喷射乙醇柴油引燃时的燃烧过程[J];内燃机学报;2004年01期

8 张惠明,赵奎翰,息树和,魏建勤,刘文胜,周作恒;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形状对碳粒形成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J];内燃机学报;1996年03期

9 王丽雯;何旭;王建昕;安新亮;;用双色法研究汽油机燃烧火焰的温度分布[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7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喷油策略对柴油机燃烧影响的可视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53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8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