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氢能产业的调研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01-23 19:10
在应对全球变暖和能源转型背景下,氢能因为资源丰富、清洁低碳、灵活高效、应用广泛等独特优势,被国际上多国列入国家能源战略部署。在我国氢能产业作为能源领域的新兴产业,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已在诸多方面给予支持,旨在推动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主要应用方向的氢能产业,实现燃料汽车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化。本文通过分析氢能产业链各环节的主要特点,结合对国内外氢能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调研,研究提出企业发展氢能产业的机遇、挑战及相关措施建议。
【文章来源】:高科技与产业化. 2020,(10)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氢能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氢作为二次能源,每年氢气产量约25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40%以上,年产值超过1200亿元。总体上,国际上制氢的方式有很多种(见图2),我国超过95%的氢气生产主要依靠化石资源,化石资源制氢工艺成熟,原料价格相对低廉,其中煤制氢是当前最为经济的制氢途经,但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电解水制氢仅占比2%~4%。2.储运环节
按照投资领域可大致分为七类(储运及加氢站、电池、核心材料、产业园、零部件、全产业链及基金),具体分布占比见图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现阶段资本更倾向布局储运及加氢站、燃料电池领域;核心材料、关键部件的技术门槛高,参与者相对较少。(五)面临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常州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与推进策略[J]. 刘海翔,姜国刚. 科技资讯. 2021(32)
[2]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J]. 刘红梅,徐向亚,张蓝溪,邬娇娇,刘东兵. 石油化工. 2021(10)
[3]氢能源产业链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 贾宏宝.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1(09)
[4]氢能源有轨电车车站设计[J]. 朱绚绚,刘阳. 建筑技术开发. 2021(10)
[5]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挑战及对策[J]. 马国云.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02)
[6]氢能利用的瓶颈分析与前景展望[J]. 刘贵洲,窦立荣,黄永章,邹才能,许昕. 天然气与石油. 2021(03)
本文编号:3604991
【文章来源】:高科技与产业化. 2020,(10)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氢能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氢作为二次能源,每年氢气产量约25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40%以上,年产值超过1200亿元。总体上,国际上制氢的方式有很多种(见图2),我国超过95%的氢气生产主要依靠化石资源,化石资源制氢工艺成熟,原料价格相对低廉,其中煤制氢是当前最为经济的制氢途经,但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电解水制氢仅占比2%~4%。2.储运环节
按照投资领域可大致分为七类(储运及加氢站、电池、核心材料、产业园、零部件、全产业链及基金),具体分布占比见图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现阶段资本更倾向布局储运及加氢站、燃料电池领域;核心材料、关键部件的技术门槛高,参与者相对较少。(五)面临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常州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与推进策略[J]. 刘海翔,姜国刚. 科技资讯. 2021(32)
[2]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J]. 刘红梅,徐向亚,张蓝溪,邬娇娇,刘东兵. 石油化工. 2021(10)
[3]氢能源产业链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 贾宏宝.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1(09)
[4]氢能源有轨电车车站设计[J]. 朱绚绚,刘阳. 建筑技术开发. 2021(10)
[5]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挑战及对策[J]. 马国云.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02)
[6]氢能利用的瓶颈分析与前景展望[J]. 刘贵洲,窦立荣,黄永章,邹才能,许昕. 天然气与石油. 2021(03)
本文编号:3604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604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