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状活性焦在移动床内的传热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4 02:26
随着烟气排放标准的提高,传统的烟气脱硫技术受到吸附剂来源、成本制约和副产物高值化技术瓶颈的影响,很难满足当前的环保要求。粉状活性焦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在未来的脱硫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脱硫后的粉状活性焦再生过程多采用高温管壳式移动床设备,活性焦在管内的传热效率将直接影响到SO2的脱附过程,进而影响粉状活性焦吸附脱硫效率。因此,研究粉状活性焦在移动床内密相流动的传热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实验与理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对移动床换热器内颗粒与壁面的整体传热规律的研究。首先,对粉状活性焦移动床的换热过程进行理论研究,探究空气与活性焦颗粒的换热原理。主要对管壁与颗粒侧的传热进行分析,建立管壁至颗粒系统的总换热热阻模型。然后,基于粉状活性焦在移动床内传热特性实验研究的背景与需求,实测获得一步法制备活性焦的基本特性,包括其孔隙结构、颗粒的物理特性及热物理性能;通过实验设计中问题的分析最终确定实验方案,并搭建稳态的粉状活性焦移动床换热测试装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计算,获得移动床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管外换热系数与管内传热系数。重点研究管内传热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发现空气进口...
【文章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7年我国能源结构
束脱硫技术法、微波法、负载型 CuO 脱硫技术、炭法烟气脱了一定成果。但现阶段干法脱硫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脱硫低并且成本高昂[18-20],无法在市场大范围投入应用。近年来硫技术以其脱硫效率高、绿色无污染、可实现硫资源化利用[干法烟气脱硫的研究热点。焦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焦脱硫技术的发展焦是一种以原煤为材料,通过破碎、干燥、热解和活化等一的一种多孔的颗粒状煤质吸附剂,如图 1-2 所示。活性焦对很强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能力,同时在吸附烟气中 SO2的催化氧化成 H2SO4并存储于活性焦的空隙结构中,并且活性压耐磨,具有良好的经济适用性。
图 1-3 活性焦制备工艺流程Figure 1-3 The process flow of preparation of activated coke煤质活性焦的工业生产始于 20 世纪初期,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技术生产水平发展迅速并很快大规模生产,而最先应用活性焦在烟气脱硫上的是德国的 BF 公司,研发了一种 Reinluft 法脱硫技术[22]。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又开始与德国合作一起研发此技术,日本大牟田发电厂利用 Mitsui-BF 技术在 1984 年开发了一套烟气处理量为 30000m3/h 的活性焦烟气脱硫装置[23, 24],烟气脱硫与脱硝效率分别达到了 98%和 80%。美国 GEESI 引进了 MMC 技术并形成 GE-Mitsui-BF 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燃煤火电企业超低排放技术探讨[J]. 李海明,俞兴平,梁金丽. 甘肃冶金. 2018(06)
[2]燃煤电厂干法脱硫技术研究进展[J]. 陈奎续,别璇,刘园园,孙尧,朱召平,马双忱.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8(05)
[3]我国能源资源现状与发展趋势[J]. 方圆,张万益,曹佳文,朱龙伟.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8(04)
[4]烟气脱硫活性炭再生技术[J]. 韩天竹,王晶,李欣,齐慧敏. 化工管理. 2018(25)
[5]活性炭的循环再生[J]. 叶华明,王孝青,王红萍. 染料与染色. 2018(03)
[6]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协同脱除方法综述[J]. 徐芸菲,何宽,檀玉,梁可心.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8(03)
[7]稠密颗粒系统辐射换热算法研究[J]. 吴浩,桂南,杨星团,屠基元,姜胜耀.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7(12)
[8]脱硫脱硝行业2015年发展综述[J].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ation Committee of CAEPI;. 中国环保产业. 2017(01)
[9]浅谈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存在的问题[J]. 吴静. 科教导刊(下旬). 2016(09)
[10]烟气脱硫活性炭再生技术研究进展[J]. 贾艳萍,宗庆,张明爽,王子鸣,张兰河. 硅酸盐通报. 2016(03)
博士论文
[1]粉状活性半焦的快速制备过程及SO2吸附特性研究[D]. 张振.山东大学 2016
[2]粉末活性炭循环流化床吸附脱除烟气中SO2的实验研究[D]. 李兵.山东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活性焦颗粒在移动床的传热性能研究[D]. 丁凯利.华南理工大学 2016
[2]活性焦移动床传热特性研究[D]. 章少山.华北电力大学 2015
[3]PAN-ACF脱硫脱硝的试验研究[D]. 岑泽文.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05651
【文章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7年我国能源结构
束脱硫技术法、微波法、负载型 CuO 脱硫技术、炭法烟气脱了一定成果。但现阶段干法脱硫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脱硫低并且成本高昂[18-20],无法在市场大范围投入应用。近年来硫技术以其脱硫效率高、绿色无污染、可实现硫资源化利用[干法烟气脱硫的研究热点。焦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焦脱硫技术的发展焦是一种以原煤为材料,通过破碎、干燥、热解和活化等一的一种多孔的颗粒状煤质吸附剂,如图 1-2 所示。活性焦对很强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能力,同时在吸附烟气中 SO2的催化氧化成 H2SO4并存储于活性焦的空隙结构中,并且活性压耐磨,具有良好的经济适用性。
图 1-3 活性焦制备工艺流程Figure 1-3 The process flow of preparation of activated coke煤质活性焦的工业生产始于 20 世纪初期,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技术生产水平发展迅速并很快大规模生产,而最先应用活性焦在烟气脱硫上的是德国的 BF 公司,研发了一种 Reinluft 法脱硫技术[22]。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又开始与德国合作一起研发此技术,日本大牟田发电厂利用 Mitsui-BF 技术在 1984 年开发了一套烟气处理量为 30000m3/h 的活性焦烟气脱硫装置[23, 24],烟气脱硫与脱硝效率分别达到了 98%和 80%。美国 GEESI 引进了 MMC 技术并形成 GE-Mitsui-BF 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燃煤火电企业超低排放技术探讨[J]. 李海明,俞兴平,梁金丽. 甘肃冶金. 2018(06)
[2]燃煤电厂干法脱硫技术研究进展[J]. 陈奎续,别璇,刘园园,孙尧,朱召平,马双忱.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8(05)
[3]我国能源资源现状与发展趋势[J]. 方圆,张万益,曹佳文,朱龙伟.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8(04)
[4]烟气脱硫活性炭再生技术[J]. 韩天竹,王晶,李欣,齐慧敏. 化工管理. 2018(25)
[5]活性炭的循环再生[J]. 叶华明,王孝青,王红萍. 染料与染色. 2018(03)
[6]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协同脱除方法综述[J]. 徐芸菲,何宽,檀玉,梁可心.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8(03)
[7]稠密颗粒系统辐射换热算法研究[J]. 吴浩,桂南,杨星团,屠基元,姜胜耀.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7(12)
[8]脱硫脱硝行业2015年发展综述[J].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ation Committee of CAEPI;. 中国环保产业. 2017(01)
[9]浅谈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存在的问题[J]. 吴静. 科教导刊(下旬). 2016(09)
[10]烟气脱硫活性炭再生技术研究进展[J]. 贾艳萍,宗庆,张明爽,王子鸣,张兰河. 硅酸盐通报. 2016(03)
博士论文
[1]粉状活性半焦的快速制备过程及SO2吸附特性研究[D]. 张振.山东大学 2016
[2]粉末活性炭循环流化床吸附脱除烟气中SO2的实验研究[D]. 李兵.山东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活性焦颗粒在移动床的传热性能研究[D]. 丁凯利.华南理工大学 2016
[2]活性焦移动床传热特性研究[D]. 章少山.华北电力大学 2015
[3]PAN-ACF脱硫脱硝的试验研究[D]. 岑泽文.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05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605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