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我国分布式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8 13:03

  本文关键词:我国分布式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分布式能源系统是一种建立在能量的梯级利用概念基础之上,它主要体现在对用户需求侧热电冷能量的供应,以实现对能量的梯级使用和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的能量供应系统,该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模式集节能、环保、经济和供能安全可靠性于一体,在我国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分布式能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解决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阐述了分布式能源这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介绍了分布式能源的概念早期由来及其概念的发展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我国国家发改委对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定义、特点以及分布式能源系统区别于传统集中式供能系统的优点,阐述了在我国发展分布式能源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的能源发展利用现状、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发展策略以及有关发展分布式能源的一些相关配套政策和总体规划,文中论述了在我国分布式能源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深入分析了我国分布式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潜力以及现存的影响我国分布式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面对当前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和制订好它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坚持搞好分布式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和立项管理、坚持分布式能源与集中式能源供应协调发展、坚持分布式能源发展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坚持智能电网建设与分布式能源协调发展等几个方面就我国分布式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展开研究,最后,得出了结论,并对我国实现分布式能源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分布式能源 热电冷联供 可持续发展 市场潜力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06;F426.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3 本文研究内容15-17
  • 第2章 分布式能源概述17-22
  • 2.1 分布式能源的定义17-18
  • 2.2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主要形式18-19
  • 2.3 分布式能源的特点19-20
  • 2.4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优点20-21
  • 2.5 本章小结21-22
  • 第3章 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22-29
  • 3.1 我国区域能源资源的应用现状22-23
  • 3.2 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历程23-25
  • 3.3 我国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现状25-28
  • 3.4 本章小结28-29
  • 第4章 我国分布式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分析29-41
  • 4.1 我国分布式能源市场的发展前景29-31
  • 4.2 我国分布式能源建设规模研究31-36
  • 4.2.1 分布式能源最佳建设规模31-33
  • 4.2.2 我国最适宜发展大型的分布式能源系统33-36
  • 4.3 我国发展分布式能源的潜力分析36-40
  • 4.3.1 分布式能源的经济收益潜力巨大36-38
  • 4.3.2 分布式能源的市场潜力巨大38-40
  • 4.4 本章小结40-41
  • 第5章 我国分布式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41-46
  • 5.1 技术因素41-43
  • 5.2 政策与机制因素43
  • 5.3 市场因素43-44
  • 5.4 利益因素44-45
  • 5.5 本章小结45-46
  • 第6章 我国分布式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46-62
  • 6.1 坚持搞好分布式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和立项管理46-50
  • 6.1.1 我国分布式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47-49
  • 6.1.2 我国分布式能源可持续发展立项管理49-50
  • 6.2 坚持分布式能源与集中式供能协调发展的战略50-51
  • 6.3 坚持分布式能源发展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战略51-56
  • 6.3.1 明确投资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市场为主导52
  • 6.3.2 在市场机制下进行资本运作解决融资困难52-53
  • 6.3.3 市场机制下分布式能源的管理和运营53-54
  • 6.3.4 建立市场条件下能源公司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54-55
  • 6.3.5 分布式能源市场的培育和开拓55-56
  • 6.4 坚持智能电网建设与分布式能源协调发展战略56-61
  • 6.4.1 分布式能源的规模化建设呼唤坚强智能电网时代的到来56-58
  • 6.4.2 发展坚强智能电网是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58-59
  • 6.4.3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有利于促进形成分布式能源市场化机制59-60
  • 6.4.4 智能电网建设将成为分布式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60-61
  • 6.5 本章小结61-62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62-64
  • 7.1 结论62-63
  • 7.2 建议与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9
  • 致谢69-70
  • 作者简介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建中;分布式供电和冷热电联产的前景[J];节能与环保;2002年03期

2 罗必雄;;分布式能源站的系统集成与优化运行研究[J];电力技术;2010年07期

3 王成山;王守相;;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若干问题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20期

4 王成山;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2期

5 杨希;;智能电网环境下分布式能源发展方式探究[J];大众科技;2010年11期

6 尹余生;王小伍;;从全方位评价看发展分布式能源站的必要性[J];工业工程;2008年01期

7 朱成章;从热电联产走向冷热电联产[J];国际电力;2000年02期

8 李丽;;《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出台[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1年06期

9 华贲;;中国城市建筑能源系统的集成创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0期

10 刘翠玲;张小东;;分布式能源——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2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 韩晓平;[N];经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段立强;IGCC系统全工况特性与设计优化以及新系统开拓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2年

2 刘殿海;电源优化规划理论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3 冯志兵;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集成理论与特性规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4 杨锦成;微型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系统集成与性能仿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乃辉;热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北京)大学;2002年

2 李海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热力学分析与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3 安青松;基于燃气轮机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优化模拟[D];天津大学;2004年

4 刘长军;楼宇热电冷联供系统的节能分析与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孙艳艳;日本的能源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分布式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6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76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a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