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燃料高温富氧燃烧特性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气体燃料高温富氧燃烧特性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富氧和高温燃烧过程是高效利用能源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分别对天然气和焦炉煤气等气体燃料的高温富氧燃烧特性开展研究,分析氧气浓度、过量氧气系数、有无旋流等对高温富氧燃烧特性、排放特性和传热特性和燃料节约量的影响,并与普通空气气氛下和无蓄热条件的气体燃料燃烧特性进行比较。 对天然气高温富氧燃烧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浓度增加,火焰颜色更加明亮,位置向燃料喷口处移近。炉内温度减速上升,NOx生成量也小幅增大,排烟焓下降,平均辐射传热系数增大,但在氧气浓度大于24%以后,氧气浓度的影响减弱。随过量氧气系数增加,火焰褶皱增多,颜色变亮。当过量氧气系数从1.0提高到1.1时,炉内温度以及NOx生成量均有明显提高,但当过量氧气系数从1.1提高到1.2时,其影响减弱。加入蓄热后,火焰长度增加,平均辐射传热系数也随之增大。 对焦炉煤气在玻璃窑炉中的高温富氧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浓度增大,炉内总体平均温度、NOx生成量都有所上升,温度与NOx分布均匀性下降,烟气对于玻璃液面以及炉壁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逐渐提高,其中烟气与炉壁的表面传热系数大于与玻璃液面的传热系数。当氧气浓度达到25%时,若继续增大氧气浓度,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的提高速度变缓。当过量氧气系数从1.1提高到1.2时,炉内平均温度以及NOx生成量有较大幅度提高,玻璃面和炉壁上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随之增大,但当过量氧气系数从1.2提高到1.3时,其影响减弱。 无旋流助燃条件下,随着燃料节约量的增大,炉内总体平均温度以及NOx生成量下降,且温度分布和NOx分布均匀性下降。烟气对于玻璃液面以及炉壁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逐渐减小。在1.1的过量氧气系数和氧气浓度为25%条件下,且燃料节约量为10%时,炉内燃烧情况较实际运行工况相似,在该工况下加入旋流助燃后,燃料节约量为20%时,炉内燃烧情况与标准工况相似。 模拟计算结果与采集的窑炉实际的运行数据进行比较,吻合较好。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气体燃料高温富氧燃烧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基础数据,并为玻璃窑炉的改造及运行提供指导。
【关键词】:天然气 焦炉煤气 富氧燃烧 蓄热 玻璃窑炉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K1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符号说明表7-8
- 目录8-11
- 1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11
- 1.2 选题意义11-14
- 1.2.1 高温燃烧技术12-13
- 1.2.2 富氧燃烧技术13-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7
- 1.3.1 富氧燃烧方面14-16
- 1.3.2 高温燃烧方面16
- 1.3.3 研究现状小结16-17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7-19
- 1.4.1 研究内容17
- 1.4.2 研究方案17-19
- 2 天然气高温富氧燃烧特性实验19-39
- 2.1 实验系统设计19-22
- 2.1.1 实验系统简介19-20
- 2.1.2 实验数据采集20-21
- 2.1.3 实验方案设计21-22
- 2.2 传热特性的计算方法22-24
- 2.2.1 排烟焓22-23
- 2.2.2 灰污系数23
- 2.2.3 辐射换热系数的计算23-24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24-36
- 2.3.1 火焰情况24-25
- 2.3.2 温度分布25-29
- 2.3.3 NO_x排放29-30
- 2.3.4 传热特性30-36
- 2.4 本章小结36-39
- 3 焦炉煤气燃烧特性数值模拟模型选择39-55
- 3.1 窑炉概况39-42
- 3.1.1 窑炉整体特性39-41
- 3.1.2 燃烧系统41-42
- 3.2 数学模型的建立42-46
- 3.2.1 基本守恒方程42-44
- 3.2.2 湍流流动模型44
- 3.2.3 湍流燃烧模型44-45
- 3.2.4 辐射换热模型45
- 3.2.5 NO_x排放模型45-46
- 3.3 物理模型的建立46-48
- 3.3.1 模型简化46
- 3.3.2 网格划分46-48
- 3.4 模拟工况及相关参数48-51
- 3.4.1 模拟工况的划分48-50
- 3.4.2 边界条件的设置50-51
- 3.5 模型的验证51-55
- 3.5.1 网格加密51-52
- 3.5.2 计算结果与现场数据对比52-55
- 4 焦炉煤气富氧燃烧特性影响因素的分析55-87
- 4.1 传统燃烧方式下燃烧特性55-61
- 4.1.1 速度分布55-57
- 4.1.2 温度分布57-59
- 4.1.3 组分分布59-61
- 4.1.4 NO_x61
- 4.2 氧气浓度的影响61-72
- 4.2.1 速度分布62-64
- 4.2.2 温度分布64-67
- 4.2.3 组分分布67-70
- 4.2.4 NO_x70-72
- 4.3 过量氧气系数的影响72-81
- 4.3.1 速度分布72-74
- 4.3.2 温度分布74-76
- 4.3.3 组分分布76-79
- 4.3.4 NO_x79-81
- 4.4 炉内传热特性81-83
- 4.4.1 排烟焓82
- 4.4.2 炉内传热特性82-83
- 4.5 本章小结83-87
- 5 焦炉煤气高温富氧燃烧过程经济性分析87-111
- 5.1 普通进气方式下燃料节约量87-97
- 5.1.1 速度分布87-90
- 5.1.2 温度分布90-91
- 5.1.3 组分分布91-94
- 5.1.4 NO_x94-97
- 5.2 旋流助燃条件下燃料节约量97-106
- 5.2.1 速度分布97-99
- 5.2.2 温度分布99-101
- 5.2.3 组分分布101-104
- 5.2.4 NO_x104-106
- 5.3 旋流助燃与普通进气比较106-109
- 5.3.1 排烟焓106-107
- 5.3.2 炉内传热特性107-109
- 5.4 本章小结109-111
- 6 结论111-113
- 6.1 全文总结111-112
- 6.2 工作展望112-113
- 参考文献113-117
- 作者简历117-121
- 学位论文数据集1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妍;钱永康;;反应炉富氧燃烧特性研究[J];节能;2011年06期
2 王春波;侯伟军;陈传敏;霍志红;;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传热特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20期
3 刘彦丰;云昆;尹萍;;高压O_2/CO_2气氛下煤焦理论计算研究[J];应用能源技术;2011年08期
4 蔡灿稳;金晶;路遥;何丹丹;;O_2/CO_2混合富氧燃烧技术探讨[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1年02期
5 张韦;舒歌群;韩睿;张祚;毕克刚;;高比率冷EGR与进气富氧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J];内燃机工程;2011年04期
6 王晓亮;吴家桦;赵庆;;燃煤电站CO_2捕集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J];东方电气评论;2011年02期
7 赵毅;沈艳梅;倪世清;郝荣杰;;燃煤电厂CO_2捕集分离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热力发电;2011年06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富氧燃烧碳捕获技术攻关启动[A];2011年全国镁盐行业年会暨环保·阻燃·镁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沈锦林;宋晨路;倪志杰;颜晖;;燃油浮法玻璃熔窑富氧燃烧图像模拟[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孟凡双;金国一;;热风炉富氧燃烧特性与操作策略研究[A];2011年全国炼铁低碳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胡子坤;;富氧燃烧技术在日用玻璃器皿炉上试验与使用的技术小结[A];广州市老工程师协会论文集(第四辑)[C];2008年
5 程金树;邓臻禄;何峰;李诗文;;陶瓷辊道窑柴油富氧燃烧特性的研究[A];2010全国玻璃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全球首个无碳排放富氧燃烧火电装置投入运行[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曾雄伟;王志平;赵恩录;张文玲;;浮法玻璃熔窑富氧燃烧节能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A];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分会2009年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韩达;谢峻林;梅书霞;金明芳;;富氧燃烧浮法玻璃熔窑火焰空间的数值模拟[A];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分会2009年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田华军;;富氧燃烧技术在浮法玻璃熔窑中的使用[A];2010全国玻璃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毛玉如;方梦祥;王勤辉;吴学成;骆仲泱;倪明江;岑可法;;O_2/CO_2气氛下循环流化床煤燃烧污染物排放的试验研究[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郁红 特约记者 顾定槐;空气产品富氧燃烧示范项目投用[N];中国化工报;2011年
2 实习记者 陈传武;富氧燃烧碳捕获技术攻关启动[N];中国化工报;2011年
3 通讯员 王聪颖;衡钢富氧燃烧试验取得成功[N];衡阳日报;2010年
4 朱久发;富氧燃烧技术推动钢厂节能减排[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5 徐宝奎 徐殿利 赵建国;富氧燃烧 窑用耐火材料侵蚀率可提高10倍[N];中国建材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韩建新;瞄准清洁电力 阿尔斯通加速二氧化碳捕获技术的商业化[N];机电商报;2008年
7 刘德文;节能专利技术在辊道窑上应用[N];广东建设报;2005年
8 记者 尹义坤邋通讯员 谷永生 睢卓;晶牛集团年节资金千万元[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9 谷永生邋睢卓;晶牛集团从节能减排中一年“抠”出1000万元[N];经理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张媛源;阿尔斯通力图实现二氧化碳捕获技术商业化[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韦;柴油机富氧燃烧及排放的实验研究与理论计算[D];天津大学;2010年
2 米翠丽;富氧燃煤锅炉设计研究及其技术经济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3 毛玉如;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技术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段翠九;煤的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及排放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5 李胜琴;汽油发动机富氧燃烧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6 陈春香;微藻及其与煤的混合热解燃烧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杨浩林;甲烷/富氧扩散火焰的燃烧特性和NO_x排放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李先春;褐煤提质及其燃烧行为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杨建国;电站锅炉煤粉空气富氧直接点火技术的理论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牛会永;基于物证分析的煤矿火灾事故调查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鹏程;气体燃料高温富氧燃烧特性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孔红兵;600MW富氧燃烧系统建模分析优化及经济性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赵伟;柴油机富氧燃烧机理及燃烧路径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齐永刚;富氧燃烧过程炉膛烟气辐射特性与辐射传热的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商鹏;富氧燃烧汽油机模拟及其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曹阳;煤粉锅炉富氧燃烧特性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高强;陶瓷窑炉中气体燃料富氧燃烧及其窑炉热工特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邓臻禄;柴油富氧燃烧及窑炉热工特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林婧;褐煤的富氧燃烧特性实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0年
10 呼畔;煤粉富氧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气体燃料高温富氧燃烧特性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0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80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