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热沉内流体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本文关键词:微通道热沉内流体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各种电子产品均朝着体积小、重量轻方向发展,电子产品的性能受温度和温度分布的影响很大,传统冷却器的设计极限与制作技术已无法合乎要求。在目前高热通量电子产品冷却器中,微通道热沉已经被证实是传热性能最佳且最具应用潜力的冷却方式之一,它的卓越表现在于其传热面积大、热扩散距离短的特点。 本文根据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知识,结合微尺度传热理论,分析了Navier-Stokes 方程和导热方程对微通道热沉内流体流动与传热描述的有效性,说明了RNG k-ε湍流模型可用于微通道热沉内流体湍流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本文采用水、甲醇、乙醇、R113 四种冷却介质,模拟了不同结构尺寸的微通道内的流场和温度场,分析了流体在微通道各部分的压力损失、微通道内表面各部分对对流传热的贡献。针对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用热沉,在控制Re=2500、表面温升27℃、泵功3.6W 三种工况下,对微通道热沉的不同进出口宽度、微通道宽度和深度、翅片厚度、底板厚度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计算,分析了这些因素对热沉性能的影响程度,探讨了进行优化设计应重点考虑的因素,以及改进热沉性能的有效途径。 对于不同应用的微通道热沉,有不同的空间尺寸和热负荷要求,本文针对微通道热沉内流体流动与传热的特点设计了优化算法,编制了优化设计软件。该软件在给定泵功或给定表面温升时,以最大表面温差为约束条件,计算出最优结构尺寸和操作参数。该软件采用复形调优算法,通过图形用户界面设置物性数据、边界条件、网格划分方法、流场和温度场解算方法,允许对任意U 型通道、矩形截面的热沉进行优化设计,并用3D 图形绘制热沉表面的温度分布。 另外,本文还模拟计算了传统型微通道热沉和性能优越的微射流阵列热沉。通过对受边界影响强烈的单列和二列微射流阵列热沉内流体流线的分析,发现了其独特的流动与传热特点。最后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分析比较了传统型微通道热沉、歧管型微通道热沉、微射流阵列热沉的性能。
【关键词】:数值模拟 RNG k-ε湍流模型 复形调优法 微通道热沉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K1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主要符号表9-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0-11
- 1.1.1 在电子设备上的应用10
- 1.1.2 在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上的应用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微通道热沉的发展简史12
- 1.2.2 传统型微通道热沉(TMC)模型12-13
- 1.2.3 岐管微通道(MMC)模型13
- 1.2.4 微射流阵列冷却热沉13-14
- 1.2.5 微通道热沉的相变换热14
- 1.2.6 国内研究动态14-15
- 1.2.7 微通道热沉的制作15
- 1.3 研究方法15
- 1.4 研究内容15-17
- 第2章 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17-29
- 2.1 微尺度传热理论17-18
- 2.2 理论计算模型18-21
- 2.2.1 流动与传热的控制方程18
- 2.2.2 湍流模型18-21
- 2.3 求解方法21-26
- 2.3.1 壁面处理21-23
- 2.3.2 边界条件23-24
- 2.3.3 网格划分24-26
- 2.3.4 数值算法26
- 2.3.5 收敛判据26
- 2.4 物理模型和计算模型26-27
- 2.5 本章小结27-29
- 第3章 流动与传热分析29-44
- 3.1 微通道内流体流动分析30-33
- 3.2 微通道内传热分析33-36
- 3.3 结构尺寸对微通道内流体流动与传热的影响36-43
- 3.3.1 进出口宽度对热沉性能的影响36-41
- 3.3.2 翅片厚度和通道深度对热沉性能的影响41
- 3.3.3 微通道宽度和长度对热沉性能的影响41-42
- 3.3.4 微通道底板厚度对热沉性能的影响42-43
- 3.4 本章小结43-44
- 第4章 优化设计44-54
- 4.1 优化算法45-46
- 4.2 惩罚函数46-48
- 4.3 优化程序设计48-53
- 4.3.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8
- 4.3.2 多线程48-49
- 4.3.3 流程图49-50
- 4.3.4 图形界面50-53
- 4.4 本章小结53-54
- 第5章 微通道(TMC、MMC)与微射流阵列冷却热沉54-64
- 5.1 传统型微通道热沉(TMC)54-55
- 5.2 微射流阵列冷却热沉55-62
- 5.2.1 微射流阵列冷却热沉模型56
- 5.2.2 微射流阵列冷却热沉的压降计算56-57
- 5.2.3 计算结果及分析57-62
- 5.3 微通道(TMC、MMC)与微射流阵列冷却热沉的综合性能62
- 5.4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62
- 5.5 本章小结62-64
- 结论64-65
- 参考文献65-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8-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健;杜海洋;;柱形凹坑燃烧室内燃机缸内湍流流动的计算[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G.法雷尔;H.G.斯蒂芬;张君伦;;入库潜流的数值模拟[J];河海大学科技情报;1986年S3期
3 卢执中,匡增意;货车调车冲击的数值计算机模拟[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1988年02期
4 邓康耀,顾宏中,陈安琪;涡轮谐振增压系统的研究[J];内燃机工程;1989年04期
5 张德良;I.I.格拉斯;;激波绕半菱形柱体运动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J];爆炸与冲击;1991年02期
6 张福祥,曹从咏;含强激波二维流动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4期
7 朱维宝,徐成贤,陈贵灿;GaAs MESFET器件数值模拟的预优共轭梯度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8 赵等层;刘忠潮;黄景瑗;;漫滩水流的数值模拟[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1992年04期
9 李华;高速公路组合型护栏特性及其变形计算[J];公路交通科技;1997年04期
10 王晓林,周贤宾;板料成形数值模拟接触搜索模型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祥;尹宝树;杨德周;;波浪在波流相互作用中对底应力及流速的影响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陈可锋;季小强;李鑫;;海平面上升对江苏沿海潮波影响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杨欣;程文;川端信义;;公路隧道火灾热气流运动规律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4 裴文兵;;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及其相关的原子物理过程[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东明;;不可压混合层中一种增强混合的新方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6 金晓林;;电子回旋共振放电的数值模拟[A];第十三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张晓晴;黄小清;汤立群;;泡沫铝填充圆管三点弯曲性能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陈勇梅;黄西成;;流体动力学帽状剪切实验数值模拟[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9 吴迪;张建红;王静;雷明凯;宫野;;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混合双层靶的数值研究[A];第九届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张俊兵;傅洪贤;李克民;;高台阶抛掷爆破爆堆形态的模拟[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朱江 冯明农;风能项目组研讨数值模拟产品共享[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赵亚辉;探寻“大气”的奥秘[N];人民日报;2005年
3 张晓健;二重大型铸锻件数值模拟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N];中国冶金报;2007年
4 向杰 实习生:孙馨;在计算机上模拟大气和海洋运动[N];科技日报;2005年
5 上海交通大学 潘健生;材料热处理过程的数值模拟[N];科技日报;2002年
6 杨雄飞;炼钢与环境技术的研究方法[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吴楠 通讯员 许家帅;数值模拟预测工程效果指导工程建设[N];中国交通报;2008年
8 付冰邋赵辉;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成为“常规武器”[N];中国石油报;2007年
9 ;堤基管涌机理和防治关键问题研究为堤防提供科学参考[N];中国水利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杨靖;使命的召唤[N];科技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喜新;济阳坳陷馆陶组构造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2 严春吉;液体射流分裂雾化机理及内燃机缸内工作过程的模拟[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3 何志伟;复合期权与路径相关期权定价理论模型、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郭永红;超细粉再燃低NO_x燃烧技术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5 胡国权;淮河试验时期的能量与水份循环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1年
6 吴一红;管阵流体弹性不稳定性研究及流体诱发振动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1991年
7 陈黎明;电弧加热发动机的设计与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8 肖金花;波纹管传热强化及其轴向承载能力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9 周素云;激光等离子体中有着自生磁场的密度通道的分析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武文斌;金属板件等离子体弧柔性成形技术的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青;微通道热沉内流体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2 张渤涛;复杂形状汽车覆盖件成形过程数值仿真模式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孙明新;起重机臂架受力状态模拟[D];山东大学;2005年
4 邱田金;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吨原油码头工程潮流数值模拟及泥沙淤积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张皓光;轴向间隙引气对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及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李建平;超燃冲压发动机尾喷管设计及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刘冰;高强混凝土试验及破坏过程模拟[D];河海大学;2006年
8 张敬芝;铝合金铁型覆砂铸造技术研究及其数值模拟[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9 李晓娟;土体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黄国联;竹节形扰流柱对换热效果的影响[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微通道热沉内流体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2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82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