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LUENT的动力机械三维流场模拟及结构改进
本文关键词:基于FLUENT的动力机械三维流场模拟及结构改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蒸汽轮机的低压级部分,蒸汽温度已经降低到接近饱和温度,在膨胀过程中会产生自发凝结,以自发凝结产生的凝结核为中心,蒸汽会慢慢凝聚造成水滴的生长。因此在汽轮机的低压级部分,主流场的流动通常是复杂的湿蒸汽气液两相流动。湿蒸汽现象对于汽轮机主要存在两方面影响:首先自发凝结是一个非平衡凝结过程,会造成热力学损失而影响汽轮机效率;其次凝结成的水滴撞击沉积在叶片表面会对叶片产生磨损腐蚀。因此合理控制湿蒸汽的自发凝结或者去除凝结形成的水滴不仅可以提高汽轮机效率,还能减小叶片的腐蚀。 本文采用Euler-Euler法将湿蒸汽中的液滴和气相都看作是连续性介质,即液滴连续分布于气相中,气液两相相互渗透,通过体积平均法建立气液两相的控制方程,包括气液两相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本文还推导出液滴数量守恒方程来保证方程组封闭,湍流模型采用标准k-模型。最后在将液相控制方程标准化后,在FLUENT求解器中加载气相控制方程、湍流模型中的源项和液相控制方程的各项实现与UDS求解器的对接。在研究水滴沉积规律时,水滴粒子采用Lagrange粒子追踪法,在与气相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水滴粒子会发生破裂,并与叶栅壁面产生碰撞、反弹、沉积等相互作用,本文使用碰撞恢复系数来说明水滴对叶片表面的碰撞,对于叶片的冲蚀磨损模型选取的是Tabakoff模型。 缝隙除湿法是目前汽轮机除湿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本文通过仿真模拟的手段研究三维静叶栅中的湿蒸汽两相流动和水滴沉积规律,研究对象为某汽轮机末级静叶原型和三种不同开槽改型方案,对比不同改型方案的除湿效果,并研究了叶栅通道中的水滴沉积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静叶表面开设除湿槽后,在槽口附近由于巨大压差和较大过冷度的原因,会产生强烈抽吸作用,将部分静叶壁面水膜和凝结成的水滴抽吸掉。对比原型和开槽改型方案,两种开槽方案湿度均比原型有明显降低,其中方案2流场湿度在整体上比方案1小,,因此在除湿效率上,方案2要优于方案1。对水滴沉积规律的研究中得出,除湿槽进口宽度越大,抽吸效果越好,但是对主流作用相应增大;除湿槽开设的角度应该尽量保证顺着主流方向;开设在吸力面上的除湿槽越靠近叶片前缘,其抽吸能力越强。
【关键词】:FLUENT 三维流场 模拟 结构改进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K2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湿蒸汽两相流及水滴运动研究背景9-10
- 1.2 湿蒸汽两相流及水滴运动特点10-11
- 1.3 湿蒸汽两相流发展现状11-12
- 1.4 汽轮机除湿技术发展现状12-13
- 1.5 本文主要内容13-15
- 第2章 湿蒸汽两相流及水滴运动模型推导15-36
- 2.1 湿蒸汽两相凝结流动模型的建立15-32
- 2.1.1 气体状态方程15-17
- 2.1.2 液滴成核、生长模型及粘性阻力17-19
- 2.1.3 湿蒸汽两相凝结流动控制方程组19-28
- 2.1.4 湿蒸汽非平衡凝结流动湍流模型28-32
- 2.2 水滴粒子碰撞模型32-34
- 2.3 本章小结34-36
- 第3章 数值模型在 FLUENT 中的实现36-41
- 3.1 FLUENT 中 UDF 及 UDS 功能简介36-37
- 3.2 数值模型在 FLUENT 中的实现37-40
- 3.2.1 维里气体状态方程37-38
- 3.2.2 液相控制方程的实现38-39
- 3.2.3 控制方程在 FLUENT 中的加载39-40
- 3.3 本章小结40-41
- 第4章 湿蒸汽两相凝结流动三维流场分析41-64
- 4.1 静叶三维模型和边界条件41-46
- 4.2 两相凝结流动三维流场结果分析46-59
- 4.2.1 静叶出口流场参数分布46-49
- 4.2.2 三维流场马赫数分布49-51
- 4.2.3 静叶表面压力分布51-52
- 4.2.4 三维流场湿度分布52-55
- 4.2.5 三维流场成核率及水滴数分布55-59
- 4.3 静叶出口参数沿节距分布59-62
- 4.4 本章小结62-64
- 第5章 不同开槽结构水滴沉积规律研究64-80
- 5.1 概述64-65
- 5.2 原型静叶通道内水滴沉积规律65-67
- 5.2.1 静叶中水滴粒子运动轨迹65
- 5.2.2 静叶中水滴粒子沉积率分布65-67
- 5.3 不同除湿槽结构对水滴粒子沉积的影响67-71
- 5.3.1 不同开槽方案水滴沉积率分布67-69
- 5.3.2 不同开槽方案除湿槽抽吸率对比69-71
- 5.4 实际工况下不同开槽方案水滴沉积研究71-78
- 5.4.1 实际工况边界条件及入口水滴分布71-74
- 5.4.2 实际工况下不同开槽方案沉积率及抽吸率对比74-76
- 5.4.3 不同开槽方案沉积率沿静叶轴向分布76-78
- 5.5 本章小结78-80
- 结论80-82
- 参考文献82-88
- 致谢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绍文;陈浮;王可立;谷君;王仲奇;;采用弯叶片的不同折转角压气机叶栅流场气动性能[J];推进技术;2007年02期
2 张华良;谭春青;张新敬;王松涛;王仲奇;;采用附面层抽吸(BLS)控制流动分离的数值模拟[J];推进技术;2009年02期
3 陈绍文;郭爽;陈浮;王仲奇;;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栅开槽方案实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0年05期
4 郭爽;陈绍文;陆华伟;宋彦萍;陈浮;王仲奇;;组合抽吸对大转角扩压叶栅性能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10年12期
5 张华良;王松涛;王仲奇;;采用壁面吸气改善叶栅性能的数值模拟[J];动力工程;2006年06期
6 陈浮;陈焕龙;冯冬民;;高负荷缝隙弯曲扩压叶栅尾迹特性实验[J];推进技术;2009年02期
7 陈绍文;郭爽;宋宇飞;陈浮;;局部附面层抽吸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流动特性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03期
8 张新敬;李文;谭春青;陈海生;;某涡轴发动机燃气涡轮性能研究[J];汽轮机技术;2009年02期
9 冯冬民;陈浮;陈焕龙;付丽鹏;王仲奇;;孔隙射流结构对扩压叶栅出口流场特性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09年06期
10 陈浮,宋彦萍,王仲奇;吸力面上气膜冷却对涡轮叶栅流场影响的实验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少冰;钟兢军;严红明;;变冲角下吸力面小翼控制压气机叶栅间隙流动的数值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商宇;孙皓;李军;孔祥林;;攻角对透平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的研究[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管继伟;李宇峰;黄钢;;利用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减小涡轮叶栅二次流损失的数值研究[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顺森;毛靖儒;刘观伟;丰镇平;;透平叶栅内涡系非定常演化及损失探讨[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建君;顾春伟;;压气机1.5跨音级内部流动分析[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康婷;李雪松;顾春伟;;微型燃气轮机透平内部流动分析[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文三;唐菲;徐建中;;1+1/2对转涡轮低压动叶前缘气膜冷却的非定常特性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邵春雷;顾伯勤;黄星路;周剑锋;;叶轮流道内部流动的PIV试验[A];江苏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2009)[C];2009年
9 孙皓;李军;李国君;丰镇平;;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技术在透平机械中的应用和发展[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建德;张奎亭;陈涟;;含砂水对离心泵叶轮磨损的实验研究[A];河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年会暨多泥沙河流水电站运行与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子明;超临界机组调节级导叶和高压级实验及改型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韩少冰;叶尖小翼控制压气机叶顶间隙流动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3 刘子亘;汽轮机复速级特性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1年
4 王智;汽轮机内湿蒸汽两相凝结流动的数值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0年
5 许剑;高效对旋风机的流场特性研究与设计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6 兰发祥;吸附式压气机设计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陈焕龙;采用缝隙射流技术的弯曲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雒伟伟;基于流动控制的无导叶对转涡轮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9 曹传军;叶尖间隙对微涡轮叶栅内流影响机理与叶尖逆向涡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李义进;燃气轮机全通流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帆;平面叶栅叶片吸力面抽气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陆曙光;基于FLUENT的动力机械三维流场模拟及结构改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丁化文;蒸汽轮机末级叶片沟槽除湿方法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潘民政;涡轮叶片前缘端壁倒角作用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冯岩岩;高马赫数涡轮叶栅中柯恩达效应作用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李亚超;柯恩达效应在燃机涡轮中作用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许天帮;燃气轮机加级方案研究及气动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姜沃函;涡轮叶栅顶部间隙泄漏流动的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赵岩;不同宽度小翼对矩形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10 阚晓旭;矩形扩压叶栅中应用叶尖小翼的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FLUENT的动力机械三维流场模拟及结构改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87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