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燃烧过程中受热面沉积腐蚀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秸秆燃烧过程中受热面沉积腐蚀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生物质能作为一项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低硫、低灰、高挥发分CO2零排放的特性。目前直接燃烧发电是最成熟且应用最广的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技术,但由于生物质燃料碱金属含量较高,灰熔点低,往往容易给炉膛或炉内换热器表面带来严重的沉积和腐蚀问题。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的沉积与腐蚀情况互相影响,一般而言,受热面沉积物不但影响换热,还是导致高温腐蚀发生的关键,因此,沉积和腐蚀问题已成为威胁生物质锅炉长期运行的的主要因素。为了深入了解秸秆燃料燃烧过程中锅炉受热面上沉积腐蚀的发生和发展机理,本文依托自行搭建的生物质粉体旋流燃烧器系统并结合实际生物质锅炉工程中遇到沉积腐蚀问题对受热面沉积过程进行研究,探究其过程和机理。 首先,根据研究要求设计搭建了可连续运行的多功能生物质粉体旋流燃烧系统,该装置可满足粉状的生物质燃料的燃烧,实现不同过量空气系数条件下不同生物质种类的稳定高效燃烧,产生的稳定流量的真实生物质烟气。本研究在上述试验台架上根据结渣特性的不同,选择了差异较大的软质稻草秸秆、硬质棉花杆和木质燃料木屑作为研究燃料,并在炉内沿燃料燃烧流动方向位置设置三个取样片,着重研究了炉膛位置、沉积时间、燃料种类和采样片位置等因素对沉积的影响。 其次,针对广东湛江220t/h生物质锅炉屏式过热器高温受热面面临的的沉积腐蚀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实际沉积样本分析测试发现:屏式过热器稳定的沉积层有典型的分层结构,从内到外可划分为结构和成分特点各不相同的三层,其中贴壁处的成分受高温腐蚀过程的影响较显著;而中间层为高含量的碱金属盐及石英砂等惰性床料杂质;外层则由于温度较高,KCl含量降低,以熔点较高的硫酸盐、床料颗粒和其他熔点较高的硅铝酸盐为主。研究发现由于外层KCl含量的降低,外表面的局部熔融现象减少,黏附性降低,因而捕集烟气中颗粒相的能力下降,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炉内沉积层厚度发展随时间有趋于稳定的现象。另外,研究发现生物质锅炉高温受热面的腐蚀主要为沉积物中碱金属氯化物的高温熔融腐蚀,氯在腐蚀过程中并未被消耗,而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在高温沉积物中循环作用,因而可造成比较严重的高温腐蚀。 为了在实际工程中抑制受热面沉积,本研究还对惰性抑焦剂抑制受热面沉积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针对性实验表明通过加入以熔点较高的惰性物质为主要成分的抑焦剂,在700-800℃条件下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生物质锅炉受热面沉积物的烧结,通过改变受热面沉积结构和烧结特性以抑制高烧结强度沉积物形成的机制在实验室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但研究还发现在1000℃时,抑制剂反而会对沉积物的烧结起到促进作用。由于后续的抑焦剂的工业实炉测试并没有取得实验室中的效果,将其投入实际工业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关键词】:生物质 秸秆 沉积 腐蚀 氯 碱金属 高温 抑制剂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K6;TK224.94
【目录】:
- 致谢4-6
- 搞要6-8
- Abstract8-10
- 目次10-12
- 1 绪论12-18
- 1.1 引言12
- 1.2 生物质能概况介绍12-13
- 1.3 生物质利用技术13-14
- 1.4 生物质直燃技术14-15
- 1.4.1 悬浮燃烧技术14
- 1.4.2 层燃燃烧技术14
- 1.4.3 流态化燃烧技术14-15
- 1.5 本文选题背景和主要内容15-18
- 2 秸秆燃烧过程中受热面沉积腐蚀的机理研究综述18-34
- 2.1 引言18
- 2.2 生物质燃烧过程中受热面沉积过程与机制18-21
- 2.3 生物质燃烧过程中高温腐蚀机理与研究现状21-33
- 2.3.1 金属氧化物及氯化物的热力学稳定性21-22
- 2.3.2 腐蚀机理22-29
- 2.3.3 减轻沉积腐蚀问题的措施29-33
- 2.4 本章小结33-34
- 3 试验系统设计34-44
- 3.1 引言34
- 3.2 试验装置设计过程34-41
- 3.2.1 燃料的燃烧计算34-35
- 3.2.2 炉膛形状的确定35-37
- 3.2.3 给料装置及燃料输送系统的设计与改进37-40
- 3.2.4 水平烟道设计40-41
- 3.2.5 电辅加热的设计41
- 3.3 试验系统及过程41-43
- 3.4 本章小结43-44
- 4 生物质燃料燃烧过程中影响沉积形成因素的试验研究44-68
- 4.1 燃料的选取与给粉特性44-45
- 4.2 燃料特性分析45-47
- 4.2.1 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45-46
- 4.2.2 灰成分分析46-47
- 4.3 试验工况47-50
- 4.3.1 稻草的试验工况48
- 4.3.2 棉花杆的试验工况48-49
- 4.3.3 木屑的试验工况49-50
- 4.4 影响沉积形成因素的试验与分析50-66
- 4.4.1 燃烧时间对沉积的影响50-57
- 4.4.2 炉膛位置对沉积的影响57-62
- 4.4.3 燃料对沉积的影响62-64
- 4.4.4 受热面布置方式对沉积的影响64-66
- 4.5 本章小结66-68
- 5 生物质锅炉受热面沉积腐蚀工程案例分析68-89
- 5.1 引言68
- 5.2 广东湛江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高温受热面腐蚀情况研究68-76
- 5.2.1 湛江生物质电厂概况68-71
- 5.2.2 沉积腐蚀物分析71-75
- 5.2.3 结论75-76
- 5.3 采用添加剂抑制生物质锅炉受热面沉积的试验研究76-87
- 5.3.1 试验基础和方法77-79
- 5.3.2 试验结果与分析79-86
- 5.3.3 结论86-87
- 5.4 本章小结87-89
- 6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89-93
- 6.1 主要研究总结89-91
-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91-92
- 6.3 未来工作展望92-93
- 参考文献93-99
- 作者简历9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琦芬;任建兴;潘卫国;吴江;李壮林;;秸秆类生物质燃烧结渣与沉积倾向分析[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卞素芳;王永征;岳茂振;孙迎;栗秀娟;;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过程中灰沉积特性的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10年06期
3 林永明;潘峰;王正锋;;生物质发电燃烧方式与炉型选择[J];广西电力;2009年01期
4 丁虹;何雁飞;陈增宏;;省煤器积灰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工业锅炉;2012年01期
5 李廉明;余春江;柏继松;;中国秸秆直燃发电技术现状[J];化工进展;2010年S1期
6 付国民,王佐民,刘伟军;微量给粉装置的设计与实验[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马文超;陈冠益;颜蓓蓓;胡艳军;;生物质燃烧技术综述[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7年01期
8 赵青玲;王阳阳;杨波;张培远;张百良;;秸秆成型燃料燃烧过程中炉膛温度对受热面上沉积形成的影响[J];可再生能源;2010年04期
9 印佳敏;吴占松;;TP347H在生物质锅炉过热器气相条件下的腐蚀特性(Ⅱ)[J];热力发电;2009年08期
10 秦建光;余春江;李双江;马孝琴;王勤辉;方梦祥;骆仲泱;;循环流化床秸秆燃烧中的碱金属迁徙转化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海涛;高温氯盐环境中金属材料的腐蚀[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徐晓光;生物质燃烧过程积灰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艳玲;稻秸热解过程中碱金属析出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彭钦春;生物质混烧过程中碱金属对成灰特性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秸秆燃烧过程中受热面沉积腐蚀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8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88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