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超疏水点阵的微细铜丝上的核态沸腾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图3 超疏水核化点上的气泡脱离.超疏水点宽度:100μm,壁面温度:Tw=110°C
图2超疏水表面与亲水表面沸腾现象对比.左侧超疏水区域全面覆盖了超疏水涂层,右侧为裸露铜丝表面为考察换热效率提升情况,在一个大气压下开展饱和沸腾实验.图5为带有超疏水点阵的铜丝与光滑铜丝的典型沸腾结果比较.由两者的沸腾曲线(图5(a))可以看出,带有超疏水点阵铜丝的沸腾起始要早于....
图6 起泡所需过热度随超疏水点宽度的变化
第二项由Churchill公式[20]计算.通过Nu数的获得,可以计算对流换热系数并最终获得式(1)的热流密度:图7(网络版彩色)超疏水点阵微细丝上沸腾实验曲线及其与各个模型曲线的对比
图8(网络版彩色)复合模型[17,18]与超疏水点阵微细丝上沸腾实验结果的对比
依据复合换热模型,超疏水点阵铜丝上的沸腾换热计算可分为3个部分:自然对流换热、气泡带走潜热、气泡扰动换热.其中,扰动换热是总换热的主要部分.经超疏水点阵修饰的铜丝的核态沸腾换热效率较光滑铜丝提高了40%~60%.相较于光滑铜丝,超疏水点阵铜丝更多的核化点及更均匀的空间分布提高了气....
图4 超疏水点阵铜丝上的沸腾变化.(a)离散起泡(Tw=106°C);(b)局部合并(Tw=111°C);(c)跨越点阵合并(Tw=114°C)
为考察换热效率提升情况,在一个大气压下开展饱和沸腾实验.图5为带有超疏水点阵的铜丝与光滑铜丝的典型沸腾结果比较.由两者的沸腾曲线(图5(a))可以看出,带有超疏水点阵铜丝的沸腾起始要早于光滑铜丝,同时曲线整体较光滑铜丝的沸腾曲线左移,即其换热效率明显高于光滑铜丝.图5(b)给出了....
本文编号:4018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4018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