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束间气液两相绕流流型及流动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管束间气液两相绕流流型及流动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管束间的气液两相绕流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化工、动力等行业,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管束间平行向上流动更具有特殊意义,例如水冷核反应堆系统、管壳式换热器中的两相流。流型在研究两相流的流动和换热等特性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两相流的流型特性有助于流动机理的理解,对设备的设计、运行及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对气液两相流冲刷管束的流型及其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影法拍摄流型图像,实现了可视化、非接触测量,且不会干扰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大量图像及压差数据基础上,将数字图像处理、混沌理论、复杂性理论应用到流型特性分析中,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探讨流型机理特性。 在气-水两相流实验台上,利用高速摄像机获得垂直向上横掠三种结构管束的流型图像。对典型流型图像进行流动特性分析,基于实验数据建立流型图,分析管束结构对流型范围影响。通过分析流型连续图片灰度共生矩阵参数的Lempel-Ziv测度与信息熵来研究两相流的流型演化特点。将复杂性测度与混沌形态分析方法和递归图及递归定量分析法应用到两组试验段压差信号分析中,以研究流型及其转变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高速摄影法清晰的观察到流型细节变化,图片纹理参数中ENT与COR的复杂度与图片的熵测度吻合较好,而CON与ASM表征作用不具有普遍性。节距比对流型范围影响较排列方式对流型范围影响小。对压差的研究发现同种流型下错列管束比顺列管束中两相流流动状态有序。不同节距比管束中压差的两种复杂性测度对流型的变化是敏感的且吸引子的拓扑结构准确地揭示了两相流流型演化机理,可以鉴别管束间气液两相流流型。因此,将高速摄影法和非线性理论相结合可以对流型特性进行很好的研究。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 顺错列管束 高速摄像 压差信号 非线性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K12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12-18
- 1.2.1 两相流流型研究方法及现状12-16
- 1.2.2 两相流绕流压降研究方法及现状16-18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18-19
- 第2章 实验系统及方法19-31
- 2.1 实验设备及实验步骤19-21
- 2.2 图像采集系统21-22
- 2.2.1 摄像仪及其参数21-22
- 2.2.2 照明技术22
- 2.3 动态数据采集系统22-23
- 2.4 流型图像及实验数据的获取23-24
- 2.5 噪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4-26
- 2.6 流型图像及压差波动信号的去噪处理26-30
- 2.6.1 中值滤波技术26-27
- 2.6.2 对比度拉伸技术27-28
- 2.6.3 均匀背景亮度28-30
- 2.7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管束间气液两相流型及流型图像分析31-46
- 3.1 流型图像分析31-34
- 3.2 流型图34-36
- 3.3 流型图像处理方法36-42
- 3.3.1 空间灰度共生矩阵36-41
- 3.3.2 流型图像的复杂性测度41-42
- 3.3.2.1 Lempel-Ziv复杂度41-42
- 3.3.2.2 图像的信息熵42
- 3.4 流型图片的复杂性分析42-44
- 3.5 本章小结44-46
- 第4章 管束间气液两相流压差波动特性分析46-58
- 4.1 两相流流动压降特性分析46-47
- 4.2 相同节距比管束压差信号的递归分析47-51
- 4.2.1 递归分析方法48
- 4.2.2 差信号的递归特性分析48-51
- 4.3 复杂性测度与混沌吸引子51-57
- 4.3.1 分形盒子维数51-52
- 4.3.2 近似熵52-53
- 4.3.3 混沌吸引子53
- 4.3.4 相同排列方式管束压差复杂性测度及吸引子形态特征分析53-57
- 4.3.4.1 复杂性测度分析53-55
- 4.3.4.2 混沌吸引子形态特征分析55-57
- 4.4 本章小结57-58
- 结论58-60
- 参考文献60-6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4-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杨,辛明道,周明来,张世富;水平二维内微肋管内凝结两相流流型图实验研究与解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8年05期
2 高亦普;刘振华;;水基纳米流体在竖直毛细管中的气液两相上升流流型特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3 阎昌琪;于凯秋;栾锋;曹夏昕;;摇摆对气-液两相流流型及空泡份额的影响[J];核动力工程;2008年04期
4 陈学俊,周芳德,郭烈锦;立式螺旋管内气液两相向下流动的流型及转变特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7年01期
5 李乾军;章名耀;施爱阳;钟文琪;;加压喷动流化床流型的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2007年06期
6 曹夏昕;阎昌琪;;倾斜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实验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5年06期
7 姜乃斌;臧峰刚;张毅雄;;横掠水平管束间气-液两相流流型对流致振动激励的影响[J];核动力工程;2011年04期
8 毕勤成;刘斌;黄可欣;杨朝初;;正方形小通道内的非牛顿流体-氮气两相流动流型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11期
9 罗小明;何利民;马华伟;;柔性上升管中严重段塞流的特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10期
10 李斌,赵建福,周芳德,唐泽眉,胡文瑞;环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及两相流型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烈锦;;气液两相及多相流相界面非线性动力学形为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2 安刚;李俊明;王补宣;;圆管内膜状凝结的流型演化分析[A];中国制冷学会2005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谷坛;杨仲熙;肖雪兰;唐永帆;刘志德;;气液两相缓蚀剂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A];第二届石油石化工业用材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张庆华;毛在砂;杨超;;气液两相搅拌槽中混合时间的大涡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永光;郭盈;张丽华;吕欣欣;蒋燕;;利用小波分析和BP神经网络进行气液两相双参数测量的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6 胡小蝶;赵嘉农;李双保;;张宣地区太古代变质岩中脉金的成矿作用 矿物包裹体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2)[C];1990年
7 杨立新;巴黎明;李星;;溶液堆MUSIG气液两相流动换热数值模拟[A];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卫东;游伟;任钟旗;;酸性气体膜吸收过程中浓差极化实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9 周云龙;陈飞;张学清;孙斌;;基于图像小波变换的气液两相流型识别[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计建炳;徐之超;俞云良;;折流式旋转床——超重力场中的湿壁塔[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戴红;九三学社38位成员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N];人民政协报;2008年
2 王明毅;2010年,科里奥利流量技术将成为市场主导[N];中国石油报;2007年
3 ;烷基酯法合成草甘膦技术[N];科技日报;2006年
4 韩富斌;我省33项优秀科技成果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N];陕西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汪学峰;九江石化机泵油雾润滑技术节能显著[N];农资导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冯卫东;一周只要打一针[N];科技日报;2007年
7 特约记者 宋立新 张晓君;酞菁钴磺酸盐制备方法获专利[N];中国化工报;2005年
8 记者 郭姜宁;中燃海天公司研究出稳定轻烃燃气蒸发技术[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星亮;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的流型与管线内压力信号关系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2 付英杰;水下气液两相喷射推进技术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付英杰;水下气液两相喷射推进技术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王振亚;垂直上升油水及油气水多相流流动参数测量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马华伟;组合立管系统中严重段塞流特性及其消除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6 栾锋;摇摆对水平管内气水两相流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宗艳波;倾斜及水平油水两相管流流动特性测量[D];天津大学;2009年
8 张金红;摇摆状态下气水两相流流型及阻力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9 洪文鹏;气液两相绕流旋涡脱落特性的实验与数值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10 刘杨;T形管内气液两相泡状与环状流的相分离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飞宇;管束间气液两相绕流流型及流动特性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3年
2 刘殿玮;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流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姚娜;微通道中气液两相的流动与传质[D];西北大学;2012年
4 丛文;气液两相喷射器的计算与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玉杰;气液两相鼓泡动力学三维VOF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10年
6 郭静波;径向双入口联箱中气液两相分配特性及可视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7 赵铎;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8 宫莎莎;水平混输管路流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9 梁晓光;毛细管中两相流的CFD模拟[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唐立梅;气液两相图像识别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管束间气液两相绕流流型及流动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6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406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