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ZnO纳米流体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Zn O纳米流体 输运特性 自然对流 沸腾换热 实验研究
【摘要】:纳米流体因其优良的传热特性而具有很大的潜在使用价值和商业竞争力,为了分析其换热性能,寻求换热能力良好的纳米流体,国内外学者分别对水基纳米流体和乙二醇基纳米流体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纳米流体的强化换热机理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这两类纳米流体因其不够理想的物性而受到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到导热性能、防冻性能和粘性的影响。另外,在纳米流体的传热研究中多以Cu O、Al2O3、Ti O2等金属氧化物为添加物,因此,此类纳米流体已得到广泛的研究,然而很少有文献报道Zn O纳米流体的传热特性研究结果。因此,本文以乙二醇水溶液为研究对象,对乙二醇(Ethylene Glycol,简称:EG)/去离子水(Deionized Water,简称:DW)基Zn O纳米流体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分析了该纳米流体的输运特性(导热系数和粘度)、自然对流特性和沸腾换热特性。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简称:PVP)为分散剂制备了稳定的Zn O纳米流体,然后进行了该纳米流体的输运性质测量。实验结果指出PVP和Zn O纳米颗粒添加的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2.12%和5.25%,Zn O-EG/DW纳米流体以其良好的热传导性能、较小的流动阻力、良好的防冻性能等优点而作为自然对流和沸腾换热实验研究的工质。配制了不同乙二醇水溶液浓度的Zn O颗粒质量浓度为5.25%的Zn O-EG/DW纳米流体,测量了不同加热功率下该纳米流体的换热温差,通过计算结果分析了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效果。结果表明,随着EG浓度的增加,传热能力降低,同时,自然对流系数h、努赛尔特数Nu以及瑞利数Ra均随加热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实验范围内Zn O纳米颗粒的存在弱化了EG/DW的自然对流能力。最后,搭建了沸腾换热平台,研究乙二醇水溶液浓度和纳米颗粒浓度对Zn O纳米流体的沸腾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质量分数为5.25%的Zn O-EG/DW纳米流体,随着基液中EG浓度的增加(DW的减少),热流密度减小。只有Zn O纳米颗粒的质量浓度~7.25%时,纳米流体才具有强化沸腾换热的能力,进一步增加纳米颗粒浓度削弱了沸腾换热能力。
【关键词】:Zn O纳米流体 输运特性 自然对流 沸腾换热 实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K1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3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21
- 1.2.1 纳米流体的制备研究现状11-13
- 1.2.2 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研究现状13-15
- 1.2.3 纳米流体的粘度研究现状15-18
- 1.2.4 纳米流体自然对流研究现状18-19
- 1.2.5 纳米流体沸腾换热研究现状19-21
- 1.2.6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21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21
- 1.4 本章小结21-23
- 第2章ZnO纳米流体的物性测量23-46
- 2.1 引言23
- 2.2 纳米流体的制备23-25
- 2.3 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及原理25-28
- 2.3.1 导热系数测量装置25-26
- 2.3.2 导热系数测量原理26-27
- 2.3.3 导热系数仪的可靠性27-28
- 2.4 粘度测量装置及原理28-31
- 2.4.1 粘度测量装置28
- 2.4.2 粘度测量原理28-31
- 2.4.3 粘度仪的可靠性31
- 2.5 ZnO纳米颗粒分析测试31
- 2.6 PVP对ZnO纳米流体的影响31-35
- 2.6.1 分散剂的作用31-32
- 2.6.2 PVP对ZnO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32-34
- 2.6.3 PVP对ZnO纳米流体粘度的影响34-35
- 2.7 ZnO颗粒浓度对纳米流体的影响35-39
- 2.7.1 ZnO颗粒浓度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35-37
- 2.7.2 ZnO颗粒浓度对纳米流体粘度的影响37-39
- 2.8 基液对ZnO纳米流体的影响39-44
- 2.8.1 单组份基液ZnO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39-40
- 2.8.2 单组份基液ZnO纳米流体的粘度40-41
- 2.8.3 二元混合基液ZnO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41-42
- 2.8.4 二元混合基液ZnO纳米流体的粘度42-44
- 2.9 本章小结44-46
- 第3章ZnO纳米流体自然对流特性46-58
- 3.1 引言46
- 3.2 实验装置及原理46-50
- 3.2.1 实验装置46-47
- 3.2.2 实验原理47-49
- 3.2.3 实验操作49-50
-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50-54
- 3.4 实验误差分析54-57
- 3.5 本章小结57-58
- 第4章ZnO纳米流体沸腾换热特性58-71
- 4.1 引言58
- 4.2 实验装置及原理58-62
- 4.2.1 实验装置58-60
- 4.2.2 实验原理60-61
- 4.2.3 实验操作61-62
-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62-68
- 4.3.1 水的沸腾曲线62-63
- 4.3.2 ZnO-EG/DW纳米流体和EG/DW基液的沸腾曲线63-68
- 4.4 实验误差分析68-69
- 4.5 本章小结69-71
- 结论71-73
- 参考文献73-8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83-85
- 致谢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凌波;张仁元;柯秀芳;;纳米流体的光热特性[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郭守柱;黎阳;姜继森;;纳米流体输运性质研究进展[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冯逸晨;颜红侠;贾园;;纳米流体在摩擦领域中的应用[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2年06期
4 史保新;刘良德;邓晨冕;;纳米流体在制冷及冷却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2年S2期
5 贾莉斯;彭岚;陈颖;莫松平;李震;;纳米流体凝固和熔融相变过程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年02期
6 李云翔;解国珍;安龙;田泽辉;;纳米流体研究进展[J];制冷技术;2013年04期
7 宣益民;;纳米流体能量传递理论与应用[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4年03期
8 宣益民,余凯,吴轩,李强;基于Lattice-Boltzmann方法的纳米流体流动与传热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6期
9 薛文胥;王玮;闵敬春;;颗粒聚集对纳米流体强化换热影响浅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01期
10 张巧慧;朱华;;新型传热工质纳米流体的研究与应用[J];能源工程;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今茂;易如娟;;纳米流体及其在冷却液中的应用[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程波;杜垲;张小松;牛晓峰;;氨水—纳米炭黑纳米流体的稳定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洪欢喜;武卫东;盛伟;刘辉;张华;;纳米流体制备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益伦;陈曦;;纳米流体增强防护结构[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沙丽丽;巨永林;唐鑫;;纳米流体在强化对流换热实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刘四美;武卫东;武润宇;韩志明;;氧化锌纳米流体对氨水降膜吸收影响的实验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钱明;沈中华;陆健;倪晓武;李强;宣益民;;激光照射纳米流体形成散斑的数值模拟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吴恒安;王奉超;;纳米流体提高驱油效率的微力学机理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刘崇;李志刚;;纳米流体力学初探及应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王志阳;杨文建;聂雪丽;杨怀玉;;瞬态热丝法测量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涵薏;新型换热介质研制的领军者[N];上海科技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钦波;外加磁场强化磁性纳米流体的光热特性及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Umer Farooq;纳米流动的边界层流的同论分析解[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朱海涛;纳米流体的制备、稳定及导热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彭小飞;车用散热器中纳米流体高温传热基础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赵佳飞;纳米流体辐射特性机理研究及其在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方晓鹏;纳米流体热质传递机理及光学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7 傅怀梁;纳米流体热物理及泳输运特性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8 魏葳;纳米流体的辐射特性及其在太阳能热利用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李强;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10 张邵波;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玲利;铝纳米流体集热工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2 李长江;纳米流体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王辉;纳米流体导热及辐射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管延祥;应用于热管的纳米流体热物性参数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5 孙通;纳米流体管内层流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3年
6 张国龙;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机理及数学模型的研究[D];青海大学;2015年
7 王瑶;纳米流体在储层岩芯表面的铺展及其驱油机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8 王瑞星;Al_2O_3-H_2O纳米流体蓄冷运输箱内温度场特性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9 郭蘅;Al_2O_3-H_2O纳米流体的布朗运动和冰点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10 曹远哲;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其在太阳能热水器中的应用[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521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521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