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曲轴主动再制造特征参数分析方法
本文关键词:柴油机曲轴主动再制造特征参数分析方法
【摘要】:当今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再制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废旧机电产品进行传统的再制造,由于产品的服役时间和服役状态的不确定性,使再制造效率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寻找机电产品的主动再制造时域,即克服了传统再制造的缺点,又满足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下,主要是在线监测产品服役特征,分析监测得到的反映产品服役特征的特征量,为主动再制造时域抉择提供数据依据。简述了再制造工程及主动再制造的概念及意义,根据主动再制造定义中的时机最佳性、主动性、关键件优先性、可批量性等特征,选取某型号单缸柴油机曲轴作为主动再制造的关键零部件,以曲轴磨损故障作为主动再制造特征。实验与仿真相结合,分析含间隙曲轴连杆机构的动态特性。将实验信号及仿真信号用小波分析,计算信号经过小波分解后各频带相对能量、平均幅值、峰峰值。这些特征值可以准确判断出反映故障的频带,但不能很敏感的反映故障程度。本文用分形学分析信号,同样可以判断故障,但对故障程度反映不灵敏,而小波包与分形学相结合分析信号,可以很敏锐的扑捉反映故障程度的信息。用小波分形技术计算不同磨损状态时信号的特征值,利用BP神经网络对磨损故障状态进行预测。
【关键词】:主动再制造 曲轴磨损 动态特性 小波分形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423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绪论15-23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5-16
- 1.2 国内外研究的发展现状16-21
- 1.2.1 柴油机状态分析的研究现状16-20
- 1.2.2 小波分形技术的研究现状20-21
- 1.3 论文总结21-23
-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1-22
- 1.3.2 论文结构安排22-23
- 第二章 在线监测曲轴主动再制造特征分析23-31
- 2.1 再制造的相关概念23-24
- 2.1.1 再制造工程的概念23
- 2.1.2 再制造与原始制造、维修、再循环的对比23-24
- 2.2 主动再制造的相关概念24-26
- 2.2.1 主动再制造的定义24-25
- 2.2.2 主动再制造的时域分析25-26
- 2.3 曲轴主动再制造特征参数分析26-28
- 2.3.1 曲轴的可再制造失效形式分析26-27
- 2.3.2 曲轴磨损失效规律分析27
- 2.3.3 在线监测曲轴磨损状态的可行性27-28
- 2.4 基于小波分形技术的主动再制造状态监测28-29
- 2.5 本章小结29-31
- 第三章 含间隙曲轴连杆机构动态特性分析31-46
- 3.1 实验台架31
- 3.2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间隙机构建模31-42
- 3.2.1 仿真三维模型的建立32-34
- 3.2.2 仿真模型中气缸压力的施加34-36
- 3.2.3 间隙运动副碰撞力分析36-39
- 3.2.4 曲轴-连杆-活塞系统的建模流程39-40
- 3.2.5 不同间隙时的仿真结果分析40-42
- 3.3 曲轴连杆机构磨损故障动态特性分析42-45
- 3.3.1 曲轴与连杆运动副磨损松动动态特性分析42-44
- 3.3.2 连杆与活塞运动副磨损松动动态特性分析44-45
- 3.4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小波分形理论在曲轴磨损状态识别中的应用研究46-68
- 4.1 小波分析概述46-47
- 4.1.1 多分辨分析46
- 4.1.2 小波包分析46-47
- 4.2 振动信号的故障特征信息提取方法47-49
- 4.2.1 小波包频带相对能量提取47-48
- 4.2.2 信号的时域特征参数指标48-49
- 4.3 小波分析在柴油机故障分析中的应用49-52
- 4.3.1 小波基函数的选择49
- 4.3.2 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柴油机故障特征提取与诊断49-50
- 4.3.3 基于小波包分析的柴油机曲轴磨损状态特征提取与分析50-52
- 4.4 曲轴磨损故障的分形诊断方法52-58
- 4.4.1 分形理论概述52-53
- 4.4.2 简述关联维数的计算53-54
- 4.4.3 柴油机磨损故障关联维数计算与分析54-58
- 4.5 基于小波分形技术的曲轴磨损状态分析58-61
- 4.5.1 小波分形技术原理简介59
- 4.5.2 小波分形技术在曲轴磨损状态分析中的应用59-60
- 4.5.3 实例分析60-61
- 4.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曲轴磨损状态预测61-67
- 4.6.1 BP神经网络简介61-62
- 4.6.2 预测曲轴磨损状态62-67
- 4.7 本章小节67-68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8-70
- 5.1 总结68-69
- 5.2 展望69-70
- 参考文献70-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卫,廖杏黄,裴先登;高性能光盘系统径向动态特性数学模型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1期
2 徐炳楠 ,应闰兰 ,郑怀欧;用正交同步补偿法研究旋转轴系的动态特性[J];同济大学学报;1982年03期
3 王丽芳;车辆动态特性场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1999年01期
4 李国顺,文振华,傅勤毅,曾韬;主动控制空气支承动态特性的研究与优化[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5 吴爱祥;古德生;;振动场中松散矿石动态特性的研究[J];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6 周志娟;;影响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动态特性三个因素分析[J];科技资讯;2012年14期
7 丛明;王贵飞;刘东;宋健;董欣胜;;高速卧式镗铣加工中心立柱动态特性有限元分析[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1年08期
8 张克仁,颜景平;包装箱跌落过程中的动态特性[J];包装工程;1989年04期
9 白美卿,高富强;关于炉温动态特性的分析[J];冶金自动化;1994年04期
10 章银根,经以广,,王可;如何预测大型设计机床的动态特性[J];机械设计与制造;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晓舟;孙拂晓;;细长件加工动态特性的研究[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肖世富;杜强;胡绍全;向荣山;徐有刚;;离心场中结构单元的动态特性[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3 谷卓伟;金孝刚;张清福;孙悦;;高温下HR-2抗氢钢的动态特性[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4 顾元宪;亢战;张洪武;;结构动态特性响应优化设计的数值方法[A];计算力学研究与进展——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曹宗杰;鲍海利;;不同装载方案对某型运输飞机动态特性影响的研究[A];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九卷)[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极峰;基于单片机的可配置动态特性补偿滤波器设计与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晴朝;基于“S”形检验试件的机床动态特性与加工精度关系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3 周洁;柴油机曲轴主动再制造特征参数分析方法[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4 肖毅川;考虑结合面特性的多段梁结构动态特性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宗山;机械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及建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陈中青;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辨识及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7 苏厚军;冲压类机械动态特性和故障诊断问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王松涛;典型机械结合面动态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卢丽;高速大惯量取样装置过渡过程动态特性的分析与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10 孙江艳;铣磨机关键部件的动态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54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554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