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定容燃烧室的可视化试验平台开发
本文关键词:基于定容燃烧室的可视化试验平台开发
更多相关文章: 光学测量 微粒生成过程 Lab VIE 消光法
【摘要】:微粒生成和演化过程发生在高温、高压的缸内环境中,同时伴随着复杂的化学动力学反应和剧烈的燃烧运动变化。依托于传统尾气分析设备的试验研究,无法将测试技术应用于第一现场,即无法直接监测缸内有害物生成情况。况且采样条件的不同还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测试结果在时间和空间维度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近年来光学测试技术和高速成像技术的成功应用,将测试结果提高了一个维度,可视化的实验结果携带的信息量更大,方便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本课题针对缸内直喷汽油机微粒生成过程可视化研究,设计搭建基于定容燃烧室的可视化试验平台。采用基于微粒消光原理的光源前置消光法测量微粒生成过程。仅需一个光学窗口进行激光双级消光作用,实现燃料燃烧和微粒生成过程随时间、空间变化的联合采集分析。平台主要包括定容燃烧室、进排气系统、高压燃油供给系统、电控系统、以及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的定容燃烧室经过理论校核和密封测试,满足使用要求;利用乙炔预燃烧还原发动机缸内高温高压环境,根据吉布斯等温等容定律进行气体组分配比分析,合理设计进排气系统;基于自由活塞式高压油缸,设计高压燃油供给系统,并进行保压测试和喷嘴标定;开发基于NI PCIe-6361多功能数据采集卡的试验平台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的硬件提高系统稳定性和便捷性,设计基于Lab VIEW的上位机操作界面;设计基于消光原理的光学数据采集系统,所选Phantom V7.3摄像机可高速记录燃烧过程中微粒生成及氧化演化历程,选取AVL GH14DK缸压传感器和2P2G电荷放大器进行缸压数据采集。以汽油燃料为研究对象,对缸内燃烧及微粒生成情况进行可视化光学测量。测试平台成功完成功能验证,基于消光原理的光源前置消光法,激光经两次消光,提高系统测量精度,实现了缸内微粒生成过程在时间、空间维度上的高速采集,为后续缸内微粒生成过程影响因素研究奠定坚实的实验基础。
【关键词】:光学测量 微粒生成过程 Lab VIE 消光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41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引言9-11
- 1.2 发动机测试技术概述11-16
- 1.2.1 发动机排气微粒的组成和危害11-12
- 1.2.2 发动机传统测试技术12-13
- 1.2.3 发动机可视化测试技术13-16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6-19
- 第2章 可视化试验平台主体设计与开发19-39
- 2.1 定容燃烧室设计及校核21-26
- 2.1.1 定容燃烧室设计22-24
- 2.1.2 定容燃烧室校核24-26
- 2.2 可视化试验平台进排气系统开发26-30
- 2.2.1 进排气系统设计27-29
- 2.2.2 进气组分配比计算29-30
- 2.3 可视化试验平台高压燃油供给系统开发30-37
- 2.3.1 高压燃油供给系统设计32-35
- 2.3.2 高压燃油喷嘴标定试验35-37
- 2.4 本章小结37-39
- 第3章 可视化试验平台电控系统设计与开发39-59
- 3.1 试验平台控制流程设计39-41
- 3.2 基于NI多功能DAQ设备的控制器41-44
- 3.3 执行硬件选型与驱动设计44-52
- 3.3.1 电磁阀驱动设计44
- 3.3.2 步进电机工作原理与选型44-47
- 3.3.3 直喷喷油器驱动设计47-50
- 3.3.4 火花塞驱动设计50-52
- 3.4 基于LabVIEW软件的上位机程序52-58
- 3.4.1 LabVIEW软件简介52-53
- 3.4.2 程序结构设计53-54
- 3.4.3 子程序设计54-58
- 3.5 本章小结58-59
- 第4章 可视化平台光学测量与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开发59-77
- 4.1 基于前置光源消光法的图像采集59-67
- 4.1.1 光源前置消光法测量原理60-63
- 4.1.2 光路设计63-65
- 4.1.3 高速摄像设备与控制65-67
- 4.2 可视化试验平台数据采集67-71
- 4.2.1 缸压传感器与信号调理68-69
- 4.2.2 系统数据传感器与信号调理69-71
- 4.2.3 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数据采集程序71
- 4.3 可视化试验平台功能验证71-75
- 4.4 本章小结75-77
- 第5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77-81
- 5.1 研究内容总结77-78
- 5.2 工作展望78-81
- 参考文献81-85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85-86
- 致谢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吉湘,钱龙文,张逸敏,钱品根,徐淑,陆卫国;关于旋流式燃烧室工作过程若干问题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1983年03期
2 夏来庆,马元骥,金晖;斜盘形燃烧室用于解放发动机的研究[J];汽车工程;1986年03期
3 孟祥泰,刘高恩;燃烧室进口高温高压状态下一氧化碳排放特性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0年01期
4 李继保,胡正义;高温升高热容燃烧室设计技术分析[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0年04期
5 李继保,刘大响;局部富油供油扩展燃烧室贫油点火熄火边界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3年02期
6 尚守堂;程明;李锋;张军峰;马宏宇;;低排放长寿命燃烧室关键技术分析[J];航空制造技术;2009年02期
7 谢超;王力军;;新概念燃烧室应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数值模拟[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张弛;王建臣;覃清钦;杜鹏;姚翔;林宇震;许全宏;;微型燃气轮机乙醇燃烧室点火与熄火试验[J];航空动力学报;2009年09期
9 黎明;吴二平;唐明;;高温升蒸发型双腔燃烧室的设计[J];推进技术;2010年04期
10 李杰;;先进低氮氧化物排放燃烧室技术分析[J];航空科学技术;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史家荣;;短环燃烧室点火和燃烧稳定性能研究[A];探索创新交流--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4年
2 尚守堂;程明;张军峰;李锋;马宏宇;;低排放长寿命燃烧室关键技术分析[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飞;余西龙;顾洪斌;李智;林鑫;陈立红;张新宇;;超燃燃烧室气流参数诊断[A];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文集[C];2010年
4 郎洪俭;黄勇;郭志辉;;双轴向旋流杯燃烧室主燃区流场特性[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杰;;富油燃烧-猝熄-贫油燃烧(RQL)燃烧室技术分析[A];第三届民用飞机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立恒;电炉一次废气抽吸系统改进[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2 徐华胜;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燃烧室新技术[N];中国航空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超;中低热值气体燃料锥形稳燃装置数值和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2 徐榕;湍流燃烧模型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3 程晓军;串联式TBCC超级燃烧室燃烧组织及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4 吴鑫楠;燃气轮机含氢燃料稀释燃烧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6年
5 李雅军;环管型燃烧室点火及熄火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6 黄明明;燃气轮机燃烧室柔和燃烧机理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7 王利和;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工作过程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曾青华;贫直喷燃烧室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9 张鲲鹏;基于燃气再循环的高压燃烧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10 陶欢;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工作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强;燃气轮机柔和燃烧室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申小明;锥形稳燃装置头部回流结构及贫熄性能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袁用文;富油/粹熄/贫油(RQL)燃烧室性能和排放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曾佑杰;基于OpenFOAM的燃气轮机燃烧室的大涡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宇沛;中心稳焰超燃燃烧室流动与混合过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6 耿毅;贫油直接喷射低排放燃烧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7 李鹏飞;低排放燃烧室参数化反应器网络模型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8 徐舟;含导流片及钝体的TVC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9 张龙;旋流贫油喷射驻涡燃烧室的数值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10 王瑾;小型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参数化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67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567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