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源消费与能源效率的辽宁省节能降耗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能源消费与能源效率的辽宁省节能降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节能降耗 能源效率 灰色关联分析 DEA 节能潜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质量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区的一部分,不仅需要保证经济增长速度,更要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而能源问题作为经济转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同时也与环境改善问题密不可分。十三五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东北老工业区战略性产业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及东北地区在产业、资源、科教等多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强调了东北老工业区及全国其他老工业区目前所面临的挑战。目前辽宁省偏资源型、传统型、重化工型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已不适应市场变化,能源利用效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急需改变能源消费现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介绍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通过对前人文献的梳理,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同时阐述本文研究特色与主要创新点。过去一些学者关于能源消费、能源效率的研究有很多,但针对辽宁省能源消费与能源效率的节能降耗研究还不是太多,因而本文将研究范围确定为辽宁省。其次,整体概述辽宁省能源结构特点,分别从能源消费量特点与能源供给特点两个角度对辽宁省的能源结构情况做出初步分析,为之后的分析确立研究背景。然后,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辽宁省能源消费总量影响因素,将影响因素逐步缩小至辽宁省的行业层面,对辽宁省各行业能源消费与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确定影响辽宁省能源消费的关键行业。再次,利用完全分解模型将能源强度分解,分别从效率因素与结构因素两个角度分析辽宁省能源消费情况。对辽宁省总体与三次产业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时序分析,从单要素能源效率角度刻画辽宁省整体能源效率变动情况、三次产业结构及产业效率对整体效率的影响情况。最后使用全要素法对辽宁省地区能源效率进行时序分析与截面分析,刻画省内各地区能源效率变化的相对情况。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在辽宁省整体能源结构上,煤炭依然是能源供给与能源消费中的关键,但是石油、天然气、水电等其他能源正在逐渐削弱煤炭的主导地位。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体量不符,能源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在能源消费上,确定了辽宁省节能降耗的十大关键行业,煤炭消费与工业能源消费是政府在进行节能降耗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同时,城镇居民生活消耗的能源对能源消耗总量的影响较大。三是通过单要素能源效率分析,发现辽宁省的节能降耗已经初见成效,第二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是导致能源强度减小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升级对提高能源效率起正向作用。四是通过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发现综合排名较为靠前的城市,其排名在时序上也相对较为稳定。沈阳经济区能源效率相差较大,但时序上整体能源效率上升。辽西北地区能源效率相差较小,但三个城市的能源效率排名在时序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沿海经济区的能源效率差距最明显,同时沿海城市能源效率排名变化情况没有一致性。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特色是立足于辽宁省的能源现状,从本土化的视角出发,全面探索辽宁省的能源现状,并基于现状从多角度积极探索节能降耗的方式。同时,结合《辽宁统计年鉴》、《辽宁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三本年鉴与辽宁省经济普查中的数据,利用多种模型对辽宁省能源情况做出分析,提出针对本土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是将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主体缩小至行业层面,确定了影响辽宁省能源消费总量的关键行业。二是将单要素能源效率测算与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结合起来分析,使两种能源效率测算方法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节能降耗 能源效率 灰色关联分析 DEA 节能潜力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2 文献评述10-12
- 1.3 研究方法与特色12-16
- 1.3.1 研究方法与框架12-14
- 1.3.2 研究特色14-15
- 1.3.3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15-16
- 2 辽宁省能源结构特点16-26
- 2.1 辽宁省能源消费特点16-20
- 2.1.1 能源消费总量特点16-17
- 2.1.2 能源消费总量与GDP的关系17-18
- 2.1.3 煤炭消费量特点18-19
- 2.1.4 石油消费量特点19-20
- 2.1.5 清洁能源消费量特点20
- 2.2 辽宁省能源供给特点20-24
- 2.2.1 内部能源供给趋势变化20-22
- 2.2.2 能源供需结构变化22-23
- 2.2.3 外部能源供给构成23-24
- 2.2.4 能源供给构成趋势变化24
- 2.3 本章小结24-26
- 3 辽宁省能源消费关键行业分析26-33
- 3.1 能源消费量灰色关联度的实证研究27-32
- 3.1.1 能源构成灰色关联度分析27-30
- 3.1.2 三次产业能源灰色关联度分析30-31
- 3.1.3 分行业的灰色关联度分析31-32
- 3.2 本章小结32-33
- 4 辽宁省能源消费强度分析33-45
- 4.1 完全分解模型的理论框架34-36
- 4.2 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实证研究36-38
- 4.2.1 能源消费强度变化趋势36-37
- 4.2.2 完全分解后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分析37-38
- 4.3 能源强度完全分解实证结果分析38-43
- 4.3.1 能源终端消费与损失强度变化趋势38-39
- 4.3.2 能源消费强度完全分解结果分析39-40
- 4.3.3 产业效率完全分解40-41
- 4.3.4 产业结构完全分解41-43
- 4.4 本章小结43-45
- 5 辽宁省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45-53
- 5.1 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实证研究45-49
- 5.2 全要素能源效率实证结果分析49-52
- 5.3 本章小结52-53
- 6 辽宁省地区能源效率与节能潜力分析53-59
- 6.1 节能潜力分析的理论框架53-54
- 6.2 地区能源效率趋同条件下的节能潜力分析54-57
- 6.2.1 区域能源效率绝对趋同下的节能潜力54-55
- 6.2.2 区域能源效率条件趋同下的节能潜力55-57
- 6.3 本章小绪57-59
- 7 政策建议59-64
- 7.1 扩大能源利用的多样性缩小能源供给缺口59
- 7.2 开发利用新能源降低煤炭使用比例59-60
- 7.3 着重提高重化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60
- 7.4 加强城镇居民节能降耗意识60-61
- 7.5 以技术创新带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61
- 7.6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61-62
- 7.7 沿海城市需要因地制宜的节能策略62
- 7.8 加强区域合作以缩小区域能源效率差距62-64
- 附录64-75
- 参考文献75-78
- 致谢78-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英国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取向[J];中国能源;2001年02期
2 李上鹤;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中提高能源效率的探讨[J];广西电业;2002年07期
3 朱成章;;能源效率及其计算[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6年03期
4 ;能源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J];上海节能;2007年03期
5 孙鸿年;;企业能量平衡——通向强化能源效率的必由之路[J];宁波节能;2007年01期
6 ;能源效率——美国加州最优先的资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年04期
7 江皓;;基于面板模型的跨国能源效率分析[J];中国能源;2009年06期
8 滕玉华;;技术进步与中国能源效率研究文献综述[J];商业时代;2009年27期
9 冯明;吴开;;我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2010年01期
10 李峻;张晟;邓仕杰;;能源效率研究综述[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中国物理能源效率[A];2005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C];2005年
2 叶甜;张宏武;;中国各省区能源效率比较及变化因素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荣斌;乔敏;;能源效率对节能降耗影响的研究[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4 李国璋;江金荣;周彩云;;基于DEA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王新春;;中国浮法玻璃行业能源效率初步调查报告[A];2007中国浮法玻璃及玻璃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舒;;能源效率标准的市场准入发展趋势分析[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庞淑娟;邵燕敏;汪寿阳;;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娅;;中国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焕斌;南非将出台能源效率战略[N];科技日报;2004年
2 王英斌;英国公布能源效率战略[N];中国能源报;2012年
3 记者陈特安;加颁发能源效率奖[N];人民日报;2003年
4 记者 黄勇;“亚洲工业能源效率指南”发布[N];中国环境报;2006年
5 楚新 编译;德国企业每年提高能源效率3%[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刘凌林;提高能源效率需三管齐下[N];中国企业报;2006年
7 罗佐县;提升能源效率的政策性思考[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崔茉邋周晓倩;提高能源效率 发展清洁能源[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罗伯特·艾尔斯 本杰明·瓦尔;提升能源效率就是为经济引擎加油[N];中国商报;2009年
10 孟华;发达国家将提高能源效率纳入战略决策值得借鉴[N];中国信息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岭;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追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江金荣;软投入制约下的中国能源效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3 魏楚;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徐国泉;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杨正林;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董锋;中国能源效率及能耗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张清华;中国区域工业能源效率时空效应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年
9 汪克亮;基于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朱文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效率及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奇斌(Zhu Delon);工业节能:食品、饮料和牛奶行业中新业务评估方法[D];清华大学;2014年
2 巩芯仪;环境约束下的陕西省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高秀革;河北省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5年
4 谢秀梅;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区域比较[D];暨南大学;2015年
5 刘昌林;FDI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6 徐佳妮;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及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7 文雪;西部地区工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8 潘哲;中国城市能源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D];吉林大学;2015年
9 孙靖;中国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测度与评价[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10 韦文雪;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68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568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