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我国区域能源回弹效应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26 09:02

  本文关键词:我国区域能源回弹效应的实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消费 能源效率 回弹效应 区域差异 完全因素分解


【摘要】:能源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和造成环境压力的重要因素,而能源效率的提高被认为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费,从而减缓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回弹效应的存在,导致因能源效率提高而节约的能源被部分或全部的抵消,能源消费量并没有出现预期的下降,所以能源回弹效应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由于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区域特性,本文采用三分法把我国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并另将东北地区单独提出,对这些区域的能源回弹效应进行研究,分析了回弹效应的区域差异。本文首先对能源强度的变化进行了分解,将非效率因素从能源强度中剥离了出来,分析了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提出了能源效率的量化方法,推算了能源效率的大小,分析了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然后用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对能源消费量的变化进行了分解,将影响能源消费量的因素分解为三个因素,经济因素、结构因素和强度因素。运用能源强度变化的分解结果求出效率因素对能源消费量的影响,然后分析了经济、结构、强度、效率各因素对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其次以资本存量、劳动力、有效能源服务作为投入要素,考虑能源效率对生产活动的影响,以生产总值作为产出要素,运用三要素生产函数模型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求出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了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差异。其中,本文运用Eviews6软件得出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用SPSS21采用岭回归消除了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最后根据相关数据推算结果,运用回弹效应测算方法,对我国及东、中、西、东北地区能源效率提高所引起的回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980-2014年及各地区1986~2013年能源效率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在回弹效应的推算结果中,我国能源回弹效应均表现为部分回弹,但我国各区域能源回弹效应存在部分回弹、回火和过度存储效应。在2006~2013年,我国及各地区能源回弹效应都较为平稳,回弹效应数值均在50%以下。其中,各区域能源回弹效应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说明我国各地区回弹效应切实存在,提高能源效率的节能措施是有一定实效性的,但同时要求我国在节能政策制定的同时不但要考虑回弹效应的存在还要考虑政策的区域性。
【关键词】:能源消费 能源效率 回弹效应 区域差异 完全因素分解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9-11
  • 1.2 文献综述11-17
  • 1.2.1 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分析11-13
  • 1.2.2 能源回弹效应的研究方法13-14
  • 1.2.3 能源回弹效应的实证研究14-17
  • 1.3 研究目的17
  • 1.4 论文结构17-18
  • 2 能源回弹效应的推算方法18-24
  • 2.1 AE与OE值的确定18-20
  • 2.2 α_(θ,t)的确定20-22
  • 2.2.1 三要素生产函数模型20-21
  • 2.2.2 生产要素产出弹性的推算模型21-22
  • 2.3 能源效率的量化22
  • 2.4 β_t的确定22-23
  • 2.5 小结23-24
  • 3 我国能源回弹效应的实证分析24-34
  • 3.1 数据来源及说明24-25
  • 3.2 能源效率25-27
  • 3.3 能源消费量变化的分解27-29
  • 3.4 生产要素产出弹性的估算29-30
  • 3.5 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0-32
  • 3.6 回弹计算结果32-33
  • 3.7 小结33-34
  • 4 我国分区域能源回弹效应的实证分析34-60
  • 4.1 数据来源与区域划分34-36
  • 4.1.1 数据来源34
  • 4.1.2 区域划分34-36
  • 4.2 区域能源效率36-43
  • 4.3 区域能源消费量变化的分解43-46
  • 4.4 区域生产要素产出弹性的估算46-51
  • 4.5 区域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1-56
  • 4.6 区域回弹效应的计算结果56-59
  • 4.7 小结59-60
  • 结论60-62
  • 参考文献62-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6-67
  • 致谢67-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烽;叶阿忠;;回弹效应加剧了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的攀升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08期

2 傅佳屏;赵子健;史占中;;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能效影响研究——以上海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17期

3 王兆华;卢密林;;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中国城镇居民用电直接回弹效应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年07期

4 胡秋阳;;回弹效应与能源效率政策的重点产业选择[J];经济研究;2014年02期

5 薛丹;;我国居民生活用能能源效率回弹效应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6 王志华;陈圻;;考虑技术进步与结构变动的产业能耗回弹效应分析[J];生态经济;2014年01期

7 王灿雄;谢志忠;;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要素替代弹性的逻辑错误[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年10期

8 姜晓运;查冬兰;陈姣;;家庭用车能源效率回弹效应研究[J];江苏商论;2013年08期

9 王琛;王兆华;卢密林;;能源直接回弹效应经济学分析:微观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邵帅;杨莉莉;黄涛;;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模型与中国经验[J];经济研究;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575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575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2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