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中国地区能源强度与经济规模差异的收敛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12:15

  本文关键词:中国地区能源强度与经济规模差异的收敛效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增长收敛 能源消费强度 β-收敛 面板数据模型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并不均衡,东部沿海省份与西部欠发达省份的经济差异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大力提高欠发达省份的经济水平,不仅可以减少各地区经济之间的差距,而且会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更加持久的动力。能源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能源的使用效率在各个地区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力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逐步减小各地区的能源使用效率差距,这无疑会改善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同时也有利于缩小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本文在研究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的基础上加入了能源使用效率的因素,探讨能源使用效率的变化与经济增长收敛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情况。使用σ-收敛模型检验了我国在1995-2013年期间的经济增长收敛情况,结果表明这段时期内并不存在绝对收敛。使用β-收敛模型继续检验该段时期内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增长是否存在相对收敛。基于单截面的β-收敛模型的结果表明,在1995年实际人均GDP越低的省份,其在1995-2013年期间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因此存在相对收敛。并用类似的方式检验了我国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的收敛性,发现在1995年能源使用效率越低的省份,其在1995-2013年期间能源使用效率的平均提高速度就越快,因此也存在收敛。进一步研究表明,如果剔除了能源效率收敛的影响,各省之间经济增长的收敛趋势将减弱,即可以证明能源消费强度的收敛促进了经济增长的收敛,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可能并不明显。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进行检验,检验的结果表明在1995-2013年期间存在条件β-收敛。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1995-2013年期间反映个体差异的虚拟变量并不显著,而分时间阶段的研究却表明在短期内个体差异的确会对经济的增长产生影响。这说明长期来看,个体之间在初始阶段存在的差异并不能作为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存在差异的理由,即先天优势可能并不能保证某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一直领先于其它地区。本文研究了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收敛的影响,以及经济增长对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及能源使用效率收敛的影响。基于固定效益的面板数据模型表明经济的增长促进了能源使用效率的收敛,但减弱了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速度,这说明经济的快速增长可能主要是由扩大再生产引起的。反而在经济增长速度较低的时期,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速度较快,经济发展的质量更好。此外,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收敛的影响并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能源使用效率快速提高的时期,经济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并不大,从而其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并没有完全表现出来。本文最后运用能源强度变化与各省经济增长差异的弹性关系模型,检验我国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差异变化的同时,能源使用效率的变化情况。实证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与实际人均GDP的变化之间的弹性系数等于0.26,即我国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的实际人均GDP的差异每下降1%,两者的能源消费强度的差异将下降0.26%。由此可以看出,能源消费强度的收敛速度慢于经济增长的收敛速度。
【关键词】:经济增长收敛 能源消费强度 β-收敛 面板数据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F426.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3
  • 1.1.1 本文研究的背景10-12
  • 1.1.2 本文研究的意义12-13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13-14
  • 1.2.1 本文研究的内容13-14
  • 1.2.2 本文研究的方法14
  • 1.3 可能有的创新点14-16
  • 第二章 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文献综述16-23
  • 2.1 国外文献综述16-19
  • 2.1.1 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研究16-18
  • 2.1.2 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18-19
  • 2.2 国内文献综述19-23
  • 2.2.1 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研究19-21
  • 2.2.2 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21-23
  • 第三章 经济增长收敛的理论分析及实证模型23-36
  • 3.1 经济增长收敛的相关理论23-29
  • 3.1.1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收敛机制23-24
  • 3.1.2 经济增长收敛的实证方法24-27
  • 3.1.3 面板数据分析方法27-29
  • 3.2 实证模型29-36
  • 3.2.1 β-收敛模型29-31
  • 3.2.2 剔除了能源消费强度收敛影响之后的经济增长收敛模型31-33
  • 3.2.3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的收敛效应模型33-34
  • 3.2.4 能源消费强度与经济增长收敛的弹性关系模型34-36
  • 第四章 经济增长收敛及能源强度区域差异现状分析36-41
  • 4.1 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的描述性分析36
  • 4.2 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描述性分析36-38
  • 4.3 我国各地区能源强度的描述性分析38-41
  • 第五章 参数估计及实证结果41-56
  • 5.1 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强度的σ-收敛检验41-42
  • 5.2 基于β-收敛的替代修正模型42-45
  • 5.3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条件β-收敛检验45-49
  • 5.4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的收敛效应模型49-51
  • 5.5 能源消费强度与经济增长收敛的弹性关系模型51-53
  • 5.6 本章小结53-56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56-59
  • 6.1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56-58
  • 6.2 研究展望58-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63
  •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铭辰;王安建;陈其慎;杜雪明;;中国能源消费强度趋势分析[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2 籍艳丽;;金砖五国能源消费强度及其收敛的原因探析——基于与欧美等发达八国的比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张丹;;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强度特征分析及分解[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张晓平;孙磊;;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分解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9期

5 刘静华;贾仁安;涂国平;;1995年至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基于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视角[J];资源科学;2010年10期

6 赵慧卿;;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及节能潜力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7 刘小军;涂俊;;天津市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强度分析[J];城市问题;2011年07期

8 孙浦阳;武力超;陈思阳;;外商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强度非线性关系探究——基于开放条件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框架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08期

9 闫庆友;刘帆;;中国2010~2030年产业能源消费强度分析与预测[J];华东电力;2011年11期

10 ;学界荐书[J];学术界;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齐绍洲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李锴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劳动生产率与能源消费强度呈U型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邹春蕾;顶层设计对环境治理的呼与应[N];中国电力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郎春雷;中国地区间能源消费差异的实证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笑笑;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区域差异的收敛性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2 王将;我国城市化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朱孝平;非国有经济比重与对外开放对中国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张首府;中国地区能源强度与经济规模差异的收敛效应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

5 李肃;城市化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6 刘绍丽;新疆能源消费强度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7 李倩;我国能源消费强度与碳排放的收敛性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8 陈晓婕;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收敛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9 张佳宁;基于能源强度和总量控制的河北省工业能源消费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10 王芳;基于低碳发展理念的浙江省能源消费特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81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581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a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