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设计与传热分析
本文关键词:双面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设计与传热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微矩形槽道 平板热管 蒸发薄液膜 启动性能 传热性能
【摘要】:目前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成为热管研究和开发的重点。由于其采用相变传热原理,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可将电子设备内部高热流密度器件产生的热量迅速带离,从而避免内部器件局部过热问题。目前对该技术的研究较多,但是缺乏系统的验证,相关结果有待考究。同时缺乏影响双面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启动性能与传热性能的影响因子分析,故本文开展双面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设计与传热分析,为双面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在电子设备上的运用奠定基础。(1)本文介绍了平板热管的设计方法及制造工艺,并对热管的传热极限进行验算,得到影响平板热管传热性能的主要极限为毛细极限。(2)由于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的尺度较小,微尺度区域内的热流体行为将体现出强烈的尺寸效应,宏观有限元分析软件应用于微流体分析仿真时,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存在巨大偏差,故本文基于蒸发薄液膜传热原理,建立了平板热管传热模型,通过四阶Runge-Kutta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微槽道轴向、径向气液分布,蒸发薄液膜厚度、热流密度分布以及温度分布等参数,并通过实验测试,其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3)对双面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进行了性能测试,发现较水平放置,平板热管竖直放置时的传热性能更优,但启动性能较差。这主要是由于热管竖直放置时,重力加速了热管内部液体的回流,使热管的传热性能得到增强。同时,重力也会使热管内部液体聚集在了蒸发端,而影响热管的启动性能,使得热管在较小的传热量下不能启动,而必须在较大的传热量下,当热端温度达到一定温度后动才能启动。在启动过程中,冷热端温度发生跳变,热端温度迅速下降,而冷端温度迅速上升。而当热管水平放置时,热管在较小的传热量小即能迅速启动,而冷热端无温度跳变现象。(4)对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的启动性能与传热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充液率、倾斜角、加热功率、加热位置、振动、液体的初始分布对热管热性能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微矩形槽道 平板热管 蒸发薄液膜 启动性能 传热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K17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符号说明10-13
- 第一章 绪论13-18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4-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6-18
- 第二章 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的传热理论18-21
- 2.1 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的定义18-19
- 2.2 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的传热原理19-21
- 第三章 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的设计与制造工艺21-32
- 3.1 双面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的组成及结构形式21-22
- 3.2 双面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结构设计22-29
- 3.2.1 热管壳体材料与工质的选择22-23
- 3.2.2 平板热管结构设计23-27
- 3.2.3 平板热管传热极限验算27-29
- 3.3 双面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的制造工艺29-31
- 3.3.1 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的机械加工工艺29-31
- 3.4 本章小结31-32
- 第四章 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的传热模型及其数值分析方法32-43
- 4.1 微槽道平板热管轴向传热数值分析32-38
- 4.1.1 控制方程32-33
- 4.1.2 边界条件及初始值的设定33-34
- 4.1.3 计算结果34-38
- 4.2 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径向传热数值分析38-42
- 4.2.1 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径向传热模型的建立38-39
- 4.2.2 模型的求解39-40
- 4.2.3 计算结果40-42
- 4.3 本章小结42-43
- 第五章 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的热特性测试43-50
- 5.1 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的热特性测试方法43
- 5.2 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的热特性测试数据分析43-49
- 5.2.1 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启动性能分析44-46
- 5.2.2 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分析46-49
- 5.3 本章小结49-50
- 第六章 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的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50-67
- 6.1 热管启动性能的影响分析50-58
- 6.1.1 充液率对热管启动性能的影响分析50-52
- 6.1.2 加热功率对热管启动性能的影响分析52-53
- 6.1.3 倾斜角对热管启动性能的影响分析53-55
- 6.1.4 加热位置对热管启动性能影响分析55-56
- 6.1.5 振动对热管启动性能的影响分析56-57
- 6.1.6 工作液体初始分布对热管启动性能的影响分析57-58
- 6.2 热管传热性能影响分析58-65
- 6.2.1 充液率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分析58-60
- 6.2.2 加热功率对热管热传热性能的影响分析60-61
- 6.2.3 倾斜角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分析61-64
- 6.2.4 加热位置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分析64-65
- 6.3 本章小结65-67
- 第七章 热特性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验证67-69
- 7.1 计算结果与实验验证67-68
- 7.2 本章小结68-69
- 第八章 结论69-71
- 致谢71-72
- 参考文献72-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林 ,潘仁良 ,张孟瑞;平板热管承受重力和惯性力时的性能[J];航空电子技术;1992年02期
2 张亚平;余小玲;周恩民;冯全科;;新型径向平板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3 张明;刘中良;马国远;;新型槽道式平板热管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5期
4 张明;刘中良;;磁流体平板热管热性能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5期
5 郝丽敏;赵耀华;刁彦华;全贞花;;基于平板热管的大功率LED照明散热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09期
6 李嘉琪;刁彦华;赵耀华;;新型平板热管蓄热装置固—液相变过程数值模拟[J];建筑科学;2011年10期
7 王晨;刘中良;张广孟;张明;徐嘉爽;;倾斜角度对平板热管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年08期
8 纪献兵;徐进良;薛强;;适用于大功率光电芯片散热的一体化平板热管[J];光电子.激光;2012年09期
9 刘桂兰;陈雪芳;范宁;张祥林;;一体化陶瓷平板热管的自由成型与传热性能研究[J];电子器件;2012年06期
10 纪献兵;徐进良;Abanda Aime Marthial;薛强;;超轻多孔泡沫金属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全贞花;李宁军;赵耀华;唐潇;;基于平板热管的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实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胡幼明;王惠龄;;平板热管中金属网格填料表面的沸腾传热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低温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寇志海;蒸发薄液膜及新型微槽平板热管传热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璐;微型平板热管传热性能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董西江;用于电子设备的平板热管散热器设计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程川;双面微矩形槽道平板热管设计与传热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时娟;新型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9年
5 夏润生;平板热管综合性能测试系统及其评估[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蒋朝勇;新型微型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实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7 陈金建;基于平板型热管的LED散热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辛欣;硅微型多槽道平板热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崔洁;新型平板热管辐射板供冷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10 孙中原;微小型槽道平板热管传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89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589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