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介质有效热导率的一种新模型
本文关键词:多孔介质有效热导率的一种新模型
【摘要】:多孔介质的有效热导率是各种保温材料、石油开采、土壤科学等工程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利用分形理论及与热电模拟方法,提出了由一束平行正弦形收缩性弯曲毛细管组成的多孔介质有效热导率的一种新分形模型。结果表明,多孔介质有效热导率是固相热导率、气相热导率、多孔介质孔隙率、横截面积、最大平均孔隙半径、幅度波动因子的函数;多孔介质有效热导率分形模型理论预测值与实验测量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吻合很好;同时还分析了幅度波动因子及分形维数对多孔介质有效热导率的影响。
【作者单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武汉工程大学理学院;
【关键词】: 热导率 多孔介质 分形理论 热电模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11402081)
【分类号】:TK12
【正文快照】: 0引言近年来,多孔介质有效热导率的研究一直是国 没有物理意义的经验常数,不能客观反映影响多孔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门问题,它涉及到航天航空 介质传热特性的物理机制。Abu-Hamdeh等人W通材料及各种建筑保温材料的优化设计,也是土壤科 过对沙壤土进行实验测量,得到沙壤土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向辉,昂海松,许锋;多孔介质传热传湿过程多层不连续问题的数值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王恩宇,程乐鸣,褚金华,施正展,骆仲泱,岑可法;渐变型多孔介质中燃气燃烧特性试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06期
3 赵治国;解茂昭;;实心与空心锥形喷雾与热多孔介质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4 赵治国;解茂昭;;伞喷油雾与热多孔介质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7年06期
5 陈威;刘伟;;多孔介质太阳能集热组合墙的耦合传热与流动分析[J];太阳能学报;2008年02期
6 李明春;田彦文;翟玉春;;多孔介质反应体系中的耦合扩散效应[J];化工学报;2008年10期
7 王关晴;程乐鸣;郑成航;骆仲泱;岑可法;;往复热循环多孔介质“超焓燃烧”特性[J];化工学报;2009年02期
8 刘宏升;解茂昭;;多孔介质中液体喷雾燃烧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3期
9 刘慧;董帅;幸念强;李本文;;多孔介质特性参数对燃烧温度及压力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应用能源技术;2009年12期
10 袁越锦;杨彬彬;徐英英;刘相东;;非固结多孔介质干燥的双尺度孔道网络模型与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饶文涛;李本文;;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工业应用数值模拟研究[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鹏伟;王昊利;;微柱群多孔介质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李本文;刘慧;田溪岩;董帅;陈海耿;;预混气多孔介质燃烧器发展现状[A];2006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宣益民;;多孔介质燃烧热交换装置的数值模拟[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李本文;刘慧;陈海耿;饶文涛;;气体燃料多孔介质燃烧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侯根富;秦裕琨;;在惰性多孔介质中甲烷—空气预混燃烧火焰特性解析解[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震;闫晓;肖泽军;;骨架发热多孔介质内单相水流动传热实验研究[A];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技术年报(2011)[C];2013年
8 刘雪梅;许友生;;格子Boltzman方法研究竖直多孔介质板内混合对流传热传质问题[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魏琪;;多孔层中非局部热平衡时热生物对流的稳定性研究[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饶文涛;多孔介质燃烧新技术及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赛;多孔材料毛细孔收缩热质传递及分形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欧阳小龙;多孔介质传热局部非热平衡效应的基础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3 刘宏升;基于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超绝热发动机的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林博颖;惰性多孔介质内的液雾燃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张东辉;多孔介质扩散、导热、渗流分形模型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6 王恩宇;气体燃料在渐变型多孔介质中的预混燃烧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赵治国;燃油喷雾与多孔介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内燃机中应用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姜海;多孔介质内预混气体燃烧的实验和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张扬;多孔介质内汽液相变传递的非均匀性效应[D];清华大学;2008年
10 东明;大孔隙率多孔介质内湍流流动和质量弥散的数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振宇;部分填充多孔介质通道内流体流动及传热特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杨君;具有表面辐射的部分填充多孔介质的复合腔体内高瑞利数自然对流传热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3 芦凯;部分填充复合多孔介质腔体自然对流及传热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4 房关考;多孔介质通道发展传热的理论研究及数值分析[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5 骆雄飞;局部非热平衡条件下多孔介质通道中对流换热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许珊珊;环状多孔介质燃烧特征的理论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褚金华;渐变型多孔介质燃烧器的研究与开发[D];浙江大学;2005年
8 王唯威;分形多孔介质内导热与流动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9 徐维广;自然堆积多孔介质燃烧及换热实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10 杨慧君;基于共轭梯度法的多孔介质热物性参数反演[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46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64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