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排气歧管的振动疲劳分析
本文关键词:柴油机排气歧管的振动疲劳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排气歧管 频响分析 功率谱密度 振动疲劳寿命 振动疲劳分析
【摘要】:柴油机排气歧管虽然不是柴油机的核心部件,但它是增压器安装在柴油机上的直接支撑,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增压器甚至柴油机的正常工作,对发挥柴油机的性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连接增压器与柴油机的排气歧管进行研究,针对其失效形式进行分析,发现其在静载状况下的破坏很少见,而疲劳破坏是其主要的失效形式。通过分析发现,产生疲劳破坏的原因主要是承受交变冲击载荷。所以,通常对其进行有限元静强度分析远远不能满足设计的需求,必须从动响应、疲劳强度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研究。首先运用有限元前处理软件ANSA对排气歧管三维模型进行前处理,然后基于模态理论和频响分析理论对其进行模态法频率响应分析,把分析结果导入到疲劳分析软件MSC.FATIGUE中。选择Goodman法对平均应力进行修正,采用应力准则为von Mises,设计准则为存活率50%,运用Drilik法对排气歧管进行振动疲劳计算。主要包括载荷谱的时频转化及其相关性处理和疲劳特性曲线的生成。通过分析可知,增压器工作时引起的振动载荷谱是造成排气歧管振动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并计算得到了排气歧管的最大疲劳损伤,预测了其振动疲劳寿命。最后,对振动疲劳寿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为排气歧管的振动疲劳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从而一方面可以降低研发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设计效率。
【关键词】:排气歧管 频响分析 功率谱密度 振动疲劳寿命 振动疲劳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4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7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10-11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3.1 疲劳理论研究现状11-13
- 1.3.2 振动疲劳研究现状13-15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15-17
- 2 排气歧管疲劳分析理论17-29
- 2.1 疲劳设计方法17-18
- 2.2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18-21
- 2.2.1 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18-19
- 2.2.2 双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19
- 2.2.3 非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19-21
- 2.2.4 概率疲劳损伤理论21
- 2.3 材料的疲劳特性21-27
- 2.3.1 S-N曲线21-24
- 2.3.2 疲劳寿命的影响因素24-26
- 2.3.3 S-N曲线的平均应力修正方法26-27
- 2.4 振动疲劳分析流程27-28
- 2.5 本章小结28-29
- 3 排气歧管有限元建模与模态分析29-40
- 3.1 有限元原理29-30
- 3.2 排气歧管有限元建模30-33
- 3.2.1 模型简化处理31
- 3.2.2 网格划分31-32
- 3.2.3 约束定义32-33
- 3.3 模态分析理论33-36
- 3.4 排气歧管的模态分析36-39
- 3.5 本章小结39-40
- 4 排气歧管频响分析40-48
- 4.1 频响分析理论40-42
- 4.2 频响分析求解方法的选择42-43
- 4.3 频响分析的影响因素43-44
- 4.3.1 载荷频率对频响结果的影响43
- 4.3.2 结构阻尼对频响结果的影响43-44
- 4.4 排气歧管的频响分析44-47
- 4.5 本章小结47-48
- 5 排气歧管振动疲劳分析48-66
- 5.1 MSC.FATIHUE软件简介48
- 5.2 振动疲劳分析方法48-52
- 5.2.1 窄带法49-50
- 5.2.2 宽带法50
- 5.2.3 Dirlik法50-51
- 5.2.4 三区间法51-52
- 5.3 振动疲劳分析52-62
- 5.3.1 排气歧管振动疲劳分析技术流程52-53
- 5.3.2 振动载荷谱分析53-54
- 5.3.3 振动载荷谱处理54-58
- 5.3.4 材料疲劳特性58-59
- 5.3.5 振动疲劳计算设置59-60
- 5.3.6 振动疲劳分析结果60-62
- 5.4 振动疲劳寿命影响因素研究62-65
- 5.5 本章小结65-66
- 6 总结和展望66-68
- 6.1 总结66-67
- 6.2 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2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72-73
- 致谢73-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洪;陈德兵;赵金斗;;发动机排气歧管罩降噪分析与结构改进[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王立新;刘斐;潘雪伟;;发动机排气歧管断裂分析及其设计改进[J];上海汽车;2007年12期
3 马帅营;陈传举;王雅丽;;发动机排气歧管稳流试验研究[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08年05期
4 张然治;;缩小排量概念的集成排气歧管气缸盖[J];车用发动机;2009年02期
5 刘文元;李国红;唐克远;余晓强;黄德;;发动机排气歧管断裂原因分析及改进[J];装备制造技术;2010年12期
6 李龙超;许涛;;某柴油机排气歧管的热固耦合分析[J];汽车工程师;2011年03期
7 郑美茹;;汽车排气歧管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11年09期
8 杨怀刚;刘畅;张卫正;胡铁刚;詹樟松;;排气歧管流固耦合仿真与试验[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2年02期
9 孙立旺;朱清山;侯献军;刘志恩;颜伏伍;;基于直接流固耦合的发动机排气歧管热应力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曹元福;杨振宇;柯妍;赵飞;张卫正;杨怀刚;;排气歧管热负荷仿真与试验研究[J];汽车工程;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邢桂丽;马兵;吕见;;某发动机排气歧管热应力分析与结构优化[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吴贵根;彭冬华;鲁萍;;发动机排气歧管管壁开裂失效分析[A];2011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王雷鹏;;基于模态分析的排气歧管支架优化[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崔宁;范习民;;模态优化在排气歧管子系统降噪中的应用[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邓帮林;王宝林;李军成;冯仁华;许胜利;;某汽油机排气歧管热应力分析[A];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朱天答;;某型皮卡排气管断裂及改进CAE分析[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证券时报记者 李彦 马晨雨;西泵股份上市高昂汽车水泵业龙头[N];证券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建伟;西峡水泵:1件专利带来6000万订单[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2年
3 王兵;6BT排气歧管[N];中国汽车报;2000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李彦 见习记者 马晨;西泵股份领军国内汽车水泵排气歧管制造[N];证券时报;2010年
5 王斌 摘译;JFE钢公司生产的铁素体不锈钢及在汽车上的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晴;基于流固耦合的排气歧管热强度复合因素影响规律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杨云龙;汽车排气歧管用耐热铸铁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明慧;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发动机排气歧管优化设计[D];长安大学;2009年
2 杨勇;基于呼吸系统的排气歧管设计及有限元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阳;基于仿生的汽车排气歧管温度场及振动特性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4 陈礼;轿车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优化与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5 陈东兴;车用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的疲劳可靠性优化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6 王超;某高镍铸铁排气歧管低周热疲劳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刘晓宇;汽车排气歧管设计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8 刘勇;某发动机排气歧管的热疲劳分析与优化[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9 韩国辉;基于ANSYS的汽车排气歧管密封性能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10 马学军;柴油机排气歧管的振动疲劳分析[D];中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16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716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