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BRDF壁面一维非灰气体辐射传热研究
本文关键词:耦合BRDF壁面一维非灰气体辐射传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BRDF SNB DOM 辐射热源 富氧燃烧
【摘要】:辐射换热作为一种基本的传热方式广泛存在于各类工程技术领域中,例如电力、气象、航空、化工等,出现了大量与红外辐射特性及传热相关的问题,准确的把握气体辐射特性是求解辐射传递过程的关键。同时,在实际辐射换热系统中,实际材料表面的辐射特性往往不能简单假设为黑体或漫灰体亦或镜反射体,材料表面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描述光在其表面的发射和反射问题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这对精确计算气体辐射传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如下:应用统计窄谱带模型SNB和离散坐标法DOM计算非灰气体在不同壁面条件下的辐射传热,研究了板间距、介质浓度、不同介质等条件下,BRDF壁面与黑体壁面和漫灰体壁面在计算气体辐射传热方面带来的影响。首先研究了不同板间距下壁面漫灰体时气体的辐射热源和净辐射热流,结果显示随着板间距减小,热源在左右壁面附近变化就愈剧烈,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壁面条件引起的热源和热流分布的误差会更大。然后也分别研究了壁面为漫灰体时介质浓度、不同介质下的传热计算,所得结果表明随着气体介质浓度的升高,介质的放热量变大,同一浓度下水蒸气吸收能力最强,二氧化碳次之,一氧化碳最小。最后选择Minnaert模型作为BRDF函数,计算壁面分别为黑体、漫灰体、灰性BRDF壁面以及非灰BRDF壁面时不同板间距、不同介质浓度条件下的辐射传热,发现在平行平板间距减小时,介质的吸收作用也随之减小,到达壁面的辐射强度多,这个时候,四种不同的壁面条件所得到的热源差异较越大,热流分布亦是如此。在随着介质的浓度升高,介质的吸收能力虽然增强,但同时介质发出的辐射能也增大,使得到达壁面的辐射强度也随之增大,此时不同的壁面带来的差异也很大,所以准确的把握壁面辐射特性在辐射传热计算分析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了空气燃烧和富氧燃烧时耦合BRDF壁面的气体辐射换热计算。分别计算干烟气循环和湿烟气循环两种烟气循环下四种不同壁面对气体辐射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单的壁面辐射特性假设在计算热源和热流分布时会带来很大的误差,而且随着辐射参与性气体浓度的升高,误差会更大。
【关键词】:BRDF SNB DOM 辐射热源 富氧燃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K1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9
- 1.1 课题背景10-11
- 1.2 气体辐射特性研究现状11-13
- 1.3 辐射传递方程的求解13-16
- 1.4 BRDF表面的测量及模型研究16-18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18-19
- 2 气体辐射传热的求解及耦合BRDF壁面原理介绍19-33
- 2.1 SNB模型的介绍19-22
- 2.2 离散坐标法求解气体辐射传递方程22-26
- 2.3 气体辐射传热耦合BRDF壁面的理论及公式推导26-32
- 2.4 本章小结32-33
- 3 耦合BRDF壁面一维气体辐射传热计算及分析33-50
- 3.1 灰性BRDF壁面对一维气体辐射传热的影响33-46
- 3.2 非灰BRDF壁面对一维气体辐射传热的影响46-49
- 3.3 本章小结49-50
- 4 耦合BRDF壁面富氧燃烧的辐射传热计算50-64
- 4.1 耦合BRDF壁面干烟气循环富氧燃烧的辐射传热计算50-56
- 4.2 耦合BRDF壁面湿烟气循环富氧燃烧的辐射传热计算56-62
- 4.3 本章小结62-64
- 5 全文总结及建议64-66
- 5.1 全文总结64-65
- 5.2 后续工作建议65-66
- 致谢66-67
- 参考文献67-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子龙;王煜;李平;;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及其测量[J];中国计量;2008年03期
2 杨明;韩磊;吴晓迪;吕相银;;基于BRDF条件下卫星可见光散射特性分析[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0年11期
3 宋芳妮;范闻捷;刘强;徐希孺;;一种获取野外实测目标物BRDF的方法[J];遥感学报;2007年03期
4 闫炜;李铁;田博;;针对半主动激光制导的复杂目标等效BRDF模型研究[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8年01期
5 许雯雯;劳彩莲;;基于BRDF模型的玉米叶片散射特性分析[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25期
6 李小文 ,高峰 ,王锦地 ,A.H.Strahler ,W.Lucht ,C.Schaaf;Estimation of the parameter error propagation in inversion based BRDF observations at single sun position[J];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0年S1期
7 黄朝军;刘利梅;王凤华;刘海波;刘全一;;水泥板表面BRDF统计建模的优化与实现[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8 李铁;吴振森;曾震超;;多类目标样片BRDF三维统计建模及优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9 王志前;李航;程志全;党岗;;一种空间BRDF的编辑算法[J];工程图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李红松;;弱散射体的宽谱BRDF测量与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新;郑小兵;吴浩宇;;BRDF地面测量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赵建林;;成像式双向反射分布测量[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Zuhair Nashed;;Regularized kernel-based BRDF model inversion method for ill-posed land surface parameter retrieval[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C];2008年
4 凌在盈;周斌;蒋锦刚;窦文洁;周方方;;基于Monte Carlo方法的水体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模拟初探[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5 闻建光;唐勇;游冬琴;仲波;刘强;柳钦火;;多源遥感数据构建地表BRDF数据集[A];遥感定量反演算法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6 杨健;金波;张东亮;坂口嘉之;;在像素渲染器中实现结合BRDF的浮雕映射[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圆;激光引信近场目标表面BRDF优化建模与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冰辉;基于测量的BRDF真实感材质的渲染方法[D];山东大学;2015年
3 凌晋江;粗糙表面偏振光谱BRDF建模与仿真[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4 石丛认;基于BRDF的目标表面结构特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5 孟令鹏;温度变化对铝材料的BRDF影响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6 陶光春;耦合BRDF壁面一维非灰气体辐射传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曾震超;目标表面与涂层光谱BRDF统计建模及特征参数反演[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周芸;物体表面质感的BRDF参数估计与视觉评估[D];浙江大学;2014年
9 王安祥;目标涂层表面光谱BRDF和色度特性[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10 刘佳;BRDF模型对遥感定量反演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26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726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