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对置式柴油机缸套温度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05:43
本文关键词:双对置式柴油机缸套温度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双对置式柴油机 冷却水腔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缸套 全仿真模拟
【摘要】:随着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能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双对置式发动机(OPOC, Opposed Piston Opposed Cylinder)体积小、质量轻、能耗低、排放低,拥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在燃油经济性、尾气排放和制造成本上具有较大优势,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高功率密度必然伴随高的热负荷,因此OPOC发动机的缸套、缸盖、活塞等关键部件的热负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以某双对置式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该发动机的冷却水腔与缸套进行了流动分析和温度场研究。首先应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对该发动机冷却水腔内的流体流动情况进行了试验测试分析。从发动机整机中提取出冷却水腔三维结构并进行相应简化,采用石英玻璃和亚克力材料进行了可视化测试模型的加工。搭建了冷却水腔的PIV测试台架,选取三个测量截面,在5种不同的冷却水流量下,对速度场进行了实验测量。同时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了与之对应的冷却水腔流场的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测量截面上的流场分布及压力分布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获得了合适的计算求解模型,利用该计算模型分析了冷却水腔内部流场的流动规律。随后将其应用于该发动机实际冷却水腔的流动传热计算当中,为缸套温度场计算提供精确的水侧边界条件。其次对该发动机缸套进行了测温试验以及温度场的数值计算分析。试验过程中,结合缸套的结构特点,在其水侧壁面处选取了5个温度测点,打孔并布置了热电偶,连接线从水腔入口引出,测量了升功率为30kW/L时不同工况下的缸套水侧温度。同时采用全仿真模拟方法分析了缸套的温度场分布。全仿真模拟计算中,缸套燃气侧的热边界条件利用GT-SUITE软件进行一维热力循环计算获得,冷却水侧边界条件利用ABAQUS软件与FLUENT软件进行缸套与冷却水腔的流固耦合计算获得,过程中考虑沸腾传热,最终获得缸套温度场分布规律。将不同工况下缸套测点试验温度与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分布规律相同,温度值最大计算误差为6.3%,这表明建立的缸套传热的全仿真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最后利用前面标定过的缸套传热全仿真模型,对即将开发的升功率为60kW/L的双对置式柴油机的缸套温度场进行了全仿真模拟分析,并根据缸套温度场分布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冷却系统改进方案。
【关键词】:双对置式柴油机 冷却水腔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缸套 全仿真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K423
【目录】:
- 摘要11-13
- Abstract13-15
- 第1章 绪论15-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5
- 1.2 研究现状15-19
- 1.2.1 双对置式发动机15-17
- 1.2.2 冷却水腔17-18
- 1.2.3 缸套温度场18
- 1.2.4 PIV测试技术18-19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9-21
- 第2章 发动机水腔的流场测试21-31
- 2.1 PIV测试技术简介21-24
- 2.1.1 PIV技术原理21-22
- 2.1.2 PIV系统组成22-24
- 2.2 PIV试验台架24-28
- 2.2.1 PIV测试系统24-25
- 2.2.2 水循环系统25-26
- 2.2.3 试验模型的加工26-28
- 2.2.4 测量截面的选取28
- 2.3 试验数据处理28-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发动机水腔流场数值模拟计算31-49
- 3.1 冷却水腔的流场分析31-43
- 3.1.1 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31-32
- 3.1.2 边界条件的设定32
- 3.1.3 计算模型的求解方程32-35
- 3.1.4 水腔流场结果分析35-43
- 3.2 冷却水腔的流动传热分析43-48
- 3.2.1 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43-44
- 3.2.2 边界条件的设定44-45
- 3.2.3 流动传热计算求解45-46
- 3.2.4 水腔流动传热计算结果分析46-48
- 3.3 本章小结48-49
- 第4章 发动机缸套温度场数值分析及标定49-64
- 4.1 缸套传热的全仿真49-57
- 4.1.1 热力循环计算49-52
- 4.1.2 缸套温度场耦合计算52-54
- 4.1.3 缸套温度耦合计算结果分析54-57
- 4.2 缸套温度场实验57-62
- 4.2.1 试验对象57
- 4.2.2 测量系统及测点布置57-61
- 4.2.3 缸套温度测量结果61-62
- 4.3 缸套测点温度结果分析62
- 4.4 本章小结62-64
- 第5章 高升功率发动机缸套温度场分析64-73
- 5.1 高升功率发动机的冷却64-65
- 5.2 高升功率发动机缸套传热的全仿真65-67
- 5.2.1 冷却水腔流动传热计算65
- 5.2.2 热力循环计算65-67
- 5.2.3 缸套温度场耦合计算67
- 5.3 高升功率发动机缸套温度场分析67-72
- 5.3.1 冷却水流量55 L/min时的缸套温度场分析67-68
- 5.3.2 冷却水流量100 L/min时的缸套温度场分析68-72
- 5.4 本章小结72-73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73-75
- 6.1 全文总结73
- 6.2 展望73-75
- 参考文献75-79
- 致谢79-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0-81
- 附件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屈盛官,黄荣华,孙自树,薛赤贞,杨圣东,刘小平;高强化柴油机气缸盖水流分布试验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1年03期
2 刘长振;刘广丰;郝勇刚;李建新;;双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性能分析方法探讨[J];柴油机;2012年01期
3 孙鹤泉,沈永明,王永学,康海贵,李广伟;PIV技术的几种实现方法[J];水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4 何联格;左正兴;向建华;;气缸盖中两相流沸腾换热热机耦合仿真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7期
,本文编号:747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74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