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燃条件下废气再循环对缸内直喷汽油机微粒排放粒径分布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稀燃条件下废气再循环对缸内直喷汽油机微粒排放粒径分布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直喷汽油机 稀燃 均质模式 分层模式 废气再循环 微粒排放
【摘要】:在一台壁面/空气导向组合式喷雾的汽油缸内直喷(GDI)发动机上进行废气再循环(EGR)实验,以研究稀燃条件下EGR对GDI发动机均质和分层模式下微粒排放粒径分布及燃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EGR的引入会抑制缸内燃烧,使缸压和瞬时放热率峰值降低、燃烧相位推迟、碳氢化合物排放增多;在均质和分层模式下随着EGR率升高,核态粒子数量浓度均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即存在最优EGR率使核态粒子数量浓度最低,均质模式下最优EGR率为8%,降幅为未加入EGR时的50%左右,而分层模式最优EGR率为5%,降幅只有20%左右;在分层模式下,积聚态粒子数量浓度随EGR率不断升高而持续降低;均质模式相较分层模式产生的积聚态粒子较少、核态粒子较多,2 000r/min相较1 500r/min产生的积聚态粒子较多、核态粒子较少。该结果可为直喷汽油机稀薄燃烧的微粒排放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直喷汽油机 稀燃 均质模式 分层模式 废气再循环 微粒排放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06066)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0101JC01009568)
【分类号】:TK417
【正文快照】: 作为最具经济效益的先进汽油机技术之一,汽油缸内直喷(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技术在降低燃油消耗率及低碳排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因为缸内直喷汽油的雾化吸热,使得GDI发动机比进气道喷射(port fuel injection,PFI)发动机拥有更为出色的抗爆性能,从而允许采用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江唯,刘忠长,刘巽俊,王忠恕;车用直喷柴油机递增负荷工况下的微粒排放特性[J];内燃机学报;2002年06期
2 祁丽霞,纪威;车用柴油机微粒排放机外处理技术现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黄飞;肖福明;;车用柴油机微粒排放控制综述[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刘忠长,张兆合,宋崇林,刘巽俊;车用直喷柴油机变工况下的微粒排放特性[J];内燃机学报;1998年02期
5 董素荣;宋崇林;张国彬;裴毅强;张铁臣;张宾;;柴油机缸内微粒粒数粒径分布规律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8年01期
6 段家修,陈丽娟,许斯都,尧命发;车用柴油机微粒排放量测定方法的探讨[J];小型内燃机;1993年03期
7 刘春贵,臧成,张锡朝,蔡少理;车用柴油机微粒排放控制技术的近况分析[J];山东内燃机;1994年03期
8 刘江唯,刘忠长,刘巽俊,刘晓明;车用直喷柴油机加速工况下进气、供油及微粒排放的动态响应[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3年01期
9 楼狄明;成伟;冯谦;谭丕强;胡志远;;基于道路类型的国Ⅳ天然气公交车微粒排放特性[J];车用发动机;2014年04期
10 姚春德;程传辉;张镇顺;黄钰;;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发动机的微粒排放特性[J];内燃机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晓丹;孙万臣;李国良;杜家坤;赖春杰;谭满志;;燃料含硫量及运转条件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汽车与交通——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精选[C];2013年
2 王晓丹;孙万臣;李国良;杜家坤;赖春杰;谭满志;;燃料含硫量及运转条件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董伟;于秀敏;杨松;孙万臣;张春贤;;空燃比对直喷汽油机微粒排放特性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汽车与交通——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精选[C];2013年
4 卢昭晖;廖智伟;顾咏元;;柴油引擎排气采样稀释系统的建置与验证[A];第八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空气污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冯淑娟;环保和节能对于我们同样重要[N];中国汽车报;2000年
2 陈 明;柴油车排放控制新技术在浙大研制成功[N];中国汽车报;2002年
3 田辉;研究:激光打印机污染办公室 危害堪比香烟[N];大众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林;不同特性燃料条件下柴油机缸内微粒纳观结构、表面官能团及氧化活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耿鹏;柴油/甲醇双燃料重载柴油机气体和微粒排放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王晓丹;燃料特性及燃烧边界条件对压燃式发动机超细微粒排放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迎;湍流管流内柴油机排气微粒再悬浮规律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白振霄;湍流通道内柴油机排气微粒运动特性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卢晓;柴油机排气微粒热泳沉降机理及再悬浮规律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刘永志;柴油HCCI燃烧微粒形成、演化及物理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郭鹏江;电控柴油机微粒排放的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姜麟麟;缸内局部富氢稀燃汽油机微粒排放特性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郭振鹏;柴油机全气缸取样系统改进及微粒生成历程的初步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孙耀;直喷汽油机燃烧及微粒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冯黎明;关于柴油机壁流式微粒过滤器的声学理论及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魏国东;现代柴油机燃烧过程中微粒生成历程及形态特性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54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754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