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涡模拟方法的二冲程发动机循环变动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大涡模拟方法的二冲程发动机循环变动特性研究
【摘要】:循环变动是发动机工作燃烧的重要特征之一,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理解并控制循环变动是提高发动机整体效率的必经之路。大涡模拟方法由于其本身的特性显示了其在发动机多循环模拟方面的优势,为循环变动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基于大涡模拟的方法,在STAR-CD软件中对英国Leeds大学的一台二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三维模拟的缸内最高爆发压力与实验吻合,其对应的曲轴转角略早于实验结果,点火时刻火花塞间隙处截面的流场信息与实验PIV测量结果相差不大,且小涡团能量占比低于10%,从而验证了三维模型的准确性,为循环变动研究奠定了基础。发动机缸内的流场速度、压力、温度、火焰面位置等均出现了较明显的循环变动。进排气道完全关闭后缸内流场速度的循环变动强度要明显低于进排气道完全关闭之前,且随着活塞上行,缸内流场的总体循环变动强度减弱。同一时刻,横向截面的速度循环变动强度在气缸顶部达到最大,其循环变动系数随截面到气缸顶部的轴向距离逐渐减小,而纵向截面的速度循环变动强度随活塞上行不断减小。缸内横向截面的涡流尺度随随截面到气缸顶部的轴向距离先减小后增大,且在气缸中部左右的位置达到最小值。火花塞间隙横向截面的涡流尺度在进排气道完全关闭之后到40°CA BTDC的时间段里基本维持不变,而在此之后逐渐减小。纵向截面的滚流尺度均随活塞上行而逐渐减小。早期火焰核心对中前期对的燃烧反应有更为直接的影响,而与中后期的燃烧反应关系不大,点火时刻火花塞间隙处的燃料质量分数、温度及压力不是影响早期火核的主要因素,而高的流场湍动能有利于早期火焰核心的形成。
【关键词】:二冲程 大涡模拟 循环变动 STAR-CD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K40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符号与缩写10-11
- 第一章 绪论11-27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11-12
- 1.2 内燃机循环变动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现状12-15
- 1.2.1 循环变动表征参数12-13
- 1.2.2 循环变动影响因素及规律13-14
- 1.2.3 数值模拟在内燃机循环变动研究中的应用14-15
- 1.3 大涡模拟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15-21
- 1.3.1 湍流模拟方法的分类15-17
- 1.3.2 大涡模拟在内燃机研究中的应用17-21
- 1.4 Leeds大学基于LUPOE2发动机对循环变动的研究21-24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4-27
- 第二章 数学模型基础及循环变动评估方法27-39
- 2.1 大涡模拟27-30
- 2.1.1 过滤方法27
- 2.1.2 控制方程27-29
- 2.1.3 亚网格应力模型29-30
- 2.2 EFCM-3Z燃烧模型30-36
- 2.2.1 各区组分方程31-34
- 2.2.2 火焰传播方程34-35
- 2.2.3 化学反应机理35-36
- 2.3 点火模型36-37
- 2.4 循环变动评估方法37-38
- 2.5 本章总结38-39
- 第三章 GT-Power一维数值模拟39-47
- 3.1 GT-Power软件简介39
- 3.2 一维模拟模型及参数汇总39-42
- 3.2.1 一维模拟模型39-40
- 3.2.2 一维模拟参数汇总40-42
- 3.3 一维模型验证42-43
- 3.4 一维模拟结果43-46
- 3.5 本章小结46-47
- 第四章 STAR-CD三维数值模拟47-65
- 4.1 STAR-CD软件简介47-48
- 4.1.1 基本情况介绍47
- 4.1.2 es-ice模块47-48
- 4.1.3 pro-STAR模块48
- 4.2 三维物理模型48-50
- 4.3 STAR-CD三维模拟流程及参数汇总50-56
- 4.3.1 STAR-CD三维模拟流程50-52
- 4.3.2 三维模拟参数汇总52-56
- 4.4 三维模型验证56-64
- 4.4.1 流场初始化网格验证56-57
- 4.4.2 压力曲线对比分析57-58
- 4.4.3 流场截面对比分析58-64
- 4.5 本章小结64-65
- 第五章 基于三维模拟结果的循环变动分析65-125
- 5.1 速度循环变动65-93
- 5.1.1 缸内流场速度总体循环变动65-66
- 5.1.2 横向截面速度循环变动66-79
- 5.1.3 纵向截面速度循环变动79-92
- 5.1.4 火花塞间隙速度循环变动92-93
- 5.2 湍流积分尺度93-103
- 5.2.1 横向截面积分尺度93-99
- 5.2.2 纵向截面积分尺度99-103
- 5.3 流场动能循环变动分析103-109
- 5.3.1 小涡团能量占比103-105
- 5.3.2 湍动能循环变动105-109
- 5.4 燃烧循环变动109-123
- 5.4.1 各表征参数循环变动109-112
- 5.4.2 火焰发展循环变动112-119
- 5.4.3 早期火核影响因素119-123
- 5.5 本章小结123-125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125-127
- 6.1 全文总结125-126
- 6.2 工作展望126-127
- 参考文献127-132
- 致谢132-13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33-1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玲;大涡模拟理论及其应用综述[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2 辛宝玉;席光;;显式滤波大涡模拟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3 席光;辛宝玉;;四阶精度显式滤波大涡模拟方法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S1期
4 杨小龙;符松;;速度估计模型在大涡模拟中的应用[J];计算力学学报;2007年06期
5 张楠;刘凯;陆利蓬;袁湘江;;基于相干结构的大涡模拟壁面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6 杨小龙;;热力羽流的大涡模拟[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7期
7 傅慧萍;缪国平;;大涡模拟在噪声计算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8 梁开洪;曹树良;陈炎;祝宝山;;轴流泵叶轮内部流场大涡模拟及分析[J];流体机械;2009年11期
9 龚斌;刘喜兴;杨帅;张静;董鑫;;90°圆形截面弯管内流动的大涡模拟[J];过程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10 何子干,倪汉根;大涡模拟法的二维形式[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健;何国威;陆利蓬;;条件滤波大涡模拟中亚格子模型的数值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崔桂香;张兆顺;;城市大气微环境的多尺度大涡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张楠;沈泓萃;姚惠之;马丽君;;水下航行体壁面脉动压力的大涡模拟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宫伟力;张德祥;布何;刘达;;大涡模拟理论综述及示例解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夏振华;史一蓬;肖左利;陈十一;;约束大涡模拟方法在分离流中的应用[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史一蓬;肖左利;夏振华;王建春;江舟;洪仁楷;张日葵;陈十一;;约束大涡模拟方法的进展[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周兆明;万夫;练章华;;污染气体扩散风洞试验的大涡模拟[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8 岳蕾;张志国;蒋奉兼;;圆球绕流的大涡模拟分析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上册)[C];2012年
9 李廷秋;张华;常杏;方田;;大涡模拟风浪流下沉管周围流场变化[A];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上册)[C];2012年
10 胡宁;刘欢;佘振苏;;大涡模拟模型对湍流结构系综的效应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斌;大涡模拟滤波网格分析及网格自适应控制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陈晓春;基于并行计算的大涡模拟方法及其工程应用基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3 李雪松;基于可压缩流方法的大涡模拟及其工程化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4 孙小波;可压缩剪切湍流的直接模拟和大涡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邓小兵;不可压缩湍流大涡模拟研究[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8年
6 潘徐杰;基于大涡模拟的移动粒子半隐式法研究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秦文瑾;内燃机缸内湍流特性及其循环变动的大涡模拟与本征正交分解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8 李启;含运动边界钝体绕流风场的大涡模拟数值算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9 霍岩;有限开口空间热驱动流大涡模拟和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许常悦;圆柱可压缩绕流及其流动控制的大涡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yN;基于OpenFOAM的可压缩流动与传热大涡模拟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蔡德琛;基于LES液雾两相燃烧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靖含;基于回收—变换—控制方法的大气边界层湍流风场大涡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刘霞;城市下垫面微模型中颗粒弥散行为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5 葛林瀚;颗粒在脉动气流场中的运动与分离规律[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朱宏;基于大涡模拟方法的二冲程发动机循环变动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李杰;基于大涡模拟的室内悬浮颗粒运动规律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8 刘晓军;大涡模拟后台阶湍流流动及流场中颗粒的弥散[D];兰州大学;2009年
9 刘一秀;方槽内单颗粒存在时湍流场的大涡模拟[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10 郭良民;大涡模拟应用研究及光船气动性能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84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784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