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弹性管束换热器管束的受力及应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8 19:29

  本文关键词:弹性管束换热器管束的受力及应力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弹性管束 流体诱导振动 管束受力分析


【摘要】:换热器是热量交换的基本设备,并在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中普遍使用。弹性管束换热器中管束以复合曲梁与悬臂梁相结合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管束的刚性固支形式,充分利用管束振动来强化换热。弹性管束换热器的管束可以利用流体诱导振动,实现无源强化换热,但仍存在多排管束振动不均匀的现象,导致部分管束强化换热效果不明显、部分管束振动疲劳破坏等问题。因此,利用流体力激励和控制弹性管束实现预期的振动,达到管束振动强化换热和疲劳寿命的合理匹配的目的,具有重要理论和实用价值。本文针对弹性管束换热器中管束的受力及振动不均匀问题,研究了弹性管束在壳程流体作用下的受力规律及应力分布,并对弹性管束支撑端结构及弹性管束结构进行了改进。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建立了单排弹性管束换热器有限元模型,基于流固耦合的顺序耦合方法,利用ANSYS Workbench和CFX分析软件相结合对单排弹性管束上不同位置的受力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了同种工况下单排弹性管束上各点的受力、不同工况下单排弹性管束上同一点的受力,得到了弹性管束沿管束的受力分布和管束受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弹性管束沿管束的受力分布不均匀,弹性管束上各位置在各方向的受力呈现周期性。随着壳程流速的增大,弹性管束受力幅值呈增大趋势。(2)建立了多排弹性管束换热器有限元模型,并对多排弹性管束在壳程流体作用下的受力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了管排间距以及壳程流速对多排弹性管束受力的影响。管排间距对弹性管束的受力有一定的影响,换热器内各排弹性管束主要受纵向流体力作用。在壳程流速较低时,弹性管束自由端上各监测点受力规律不一致。随着壳程流速的增大,各排管束自由端所受流体力趋于单一变化规律。各排管束的大小自由端受力幅值均不同,壳程来流端弹性管束自由端的受力幅值较大。实验测得了四排弹性管束大小自由端在各壳程流速下的振动加速度频率及幅值,弹性管束大小自由端加速度幅值的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变化规律基本一致。(3)模拟分析了实际工况下弹性管束在壳程流体作用下的应力变化情况,分析了壳程流速对弹性管束最大应力的影响。随着壳程流速的增大,管束的最大应力也随之增大。当壳程流速较大时,来流端弹性管束的最大应力大于远离来流端弹性管束的最大应力。(4)对弹性管束支撑端结构和弹性管束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使弹性管束支撑端的最大应力及弹性管束的最大应力明显减小。
【关键词】:弹性管束 流体诱导振动 管束受力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172
【目录】:
  • 摘要9-11
  • Abstract11-13
  • 第1章 绪论13-27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3-14
  • 1.2 换热器内流体诱导管束振动的研究现状14-17
  • 1.2.1 流体诱导振动机理14-15
  • 1.2.2 换热器内弹性管束流体诱导振动仿真分析15-17
  • 1.2.3 弹性管束换热器内脉动流诱导管束振动17
  • 1.3 弹性管束结构及受力的研究现状17-22
  • 1.3.1 弹性管束结构及支撑结构18-21
  • 1.3.2 管束的受力及应力分析21-22
  • 1.4 管束疲劳强度的研究现状22-24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4-27
  • 第2章 单排弹性管束的受力分析27-43
  • 2.1 引言27
  • 2.2 弹性管束的有限元模型27-29
  • 2.3 弹性管束的固有特性29-30
  • 2.4 单排弹性管束的受力分析30-41
  • 2.4.1 单排弹性管束换热器的仿真模型30-31
  • 2.4.2 网格划分31-33
  • 2.4.3 弹性管束的受力分析33-38
  • 2.4.4 壳程流速对弹性管束受力的影响38-40
  • 2.4.5 壳程流速对弹性管束自由端运动轨迹的影响40-41
  • 2.5 本章小结41-43
  • 第3章 多排弹性管束的受力分析43-57
  • 3.1 引言43
  • 3.2 多排弹性管束换热器模型43-45
  • 3.2.1 多排弹性管束换热器的仿真模型43-44
  • 3.2.2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设置44-45
  • 3.3 管排间距对弹性管束受力的影响45-47
  • 3.4 壳程流速对多排弹性管束受力的影响47-50
  • 3.5 多排弹性管束流体诱导振动实验50-54
  • 3.6 本章小结54-57
  • 第4章 弹性管束的应力分析57-65
  • 4.1 引言57
  • 4.2 单排弹性管束的应力分析57-59
  • 4.3 多排弹性管束的应力分析59-61
  • 4.4 弹性管束疲劳寿命的预估61-63
  • 4.5 本章小结63-65
  • 第5章 弹性管束结构改进设计65-75
  • 5.1 引言65
  • 5.2 支撑端结构改进设计65-68
  • 5.2.1 支撑端结构65-66
  • 5.2.2 减荷槽对弹性管束应力的影响66-68
  • 5.3 内侧管结构改进设计68-73
  • 5.3.1 曲率半径对弹性管束应力分布的影响69-71
  • 5.3.2 管束的应力分析71-73
  • 5.4 本章小结73-75
  • 总结与展望75-77
  • 参考文献77-81
  • 致谢81-8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锋平;赵新伟;罗金恒;张广利;苗健;王珂;;换热器管束完整性评价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J];压力容器;2012年03期

2 付志鸿;换热器泄漏的修复[J];压力容器;2000年06期

3 赖永星,刘敏珊,董其伍;静止外部流体对换热器管束动特性的影响分析[J];压力容器;2004年12期

4 孔林;曲思民;陈春霞;;套筒石灰窑换热器堵塞的机理及对策[J];山东冶金;2008年S1期

5 高玉弟;;石灰窑换热器管束内结瘤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科技视界;2013年06期

6 石华;大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束制造工艺[J];压力容器;1988年02期

7 薄达;深冷文献消息(国内部分)[J];深冷技术;1992年04期

8 聂清德,郭宝玉,张明贤,侯曾炎,申东雄;换热器管束的流体弹性不稳定性[J];天津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9 钱伯章;节能换热器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能源技术;1994年02期

10 宋少华;加氢换热器的制造[J];化工装备技术;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辉君;吕胜杰;;换热器管束翻新再造[A];全国第四届换热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施哲雄;薛利杰;王祖悦;;换热器的风险检测技术研究[A];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周华盛;王亚;吕青灿;;U型换热器管束通用试压工装的研制[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林洪亚;;换热器管束失效分析与防范[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5 金广敏;杨贵冬;;外购换热器制造检验中的几个问题[A];第八届全国设备与维修工程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赵敏;康强利;崔轲龙;孔朝辉;徐奕;;蒸馏装置常顶换热器失效分析[A];石油和化工设备管道防腐技术与对策专题研讨会文集[C];2010年

7 张宇;刘常鹏;张劲松;付国利;;煤气换热器损坏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孙艺;;铜材换热器管束的制造技术[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制造委员会2011年年会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正方;;灰色决策在常减压塔顶换热器改造中的应用[A];全国第四届换热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任红亮;吴力俊;;换热器管束的防腐蚀[A];全国第四届换热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剑锋;基于振动信号SVM的管壳式换热器堵塞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静;新型异径布管夹持结构换热器的研究与开发[D];郑州大学;2006年

3 焦凤;换热器复杂流道中的强化传热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王英双;纵流管壳式换热器流动与传热性能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天丰;非对称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分析及改进中的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孙爱芳;导热复合材料紧凑型板壳式换热器关键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马永其;换热器固定管板有限元应力分析的进一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克;套筒石灰窑换热器管束堵塞后快速检修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2 徐泽辉;大型羟胺反应冷却器关键技术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3 陈磊磊;多晶硅生产中典型换热器防腐技术研究[D];青海大学;2016年

4 董蓬莱;弹性管束换热器管束的受力及应力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5 雷诗毅;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流动及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6 于洋;自支撑型高效扭曲管换热器传热与流动阻力性能研究及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占秀;纵流式换热器流动与传热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滕海洋;换热器管束失效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9 任峰志;冲压发动机中燃料/空气换热器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吴玲;112E/G换热器应力分析与强度评价[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815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815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5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