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液氢超导磁储能及其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12 03:19

  本文关键词:液氢超导磁储能及其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可再生能源 超导磁储能 液氢储能 复合储能 能源互联网


【摘要】: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储能技术将在未来能源互联网中占有重要地位。现有单一储能难以满足实际应用要求,因此介绍一种基于电力制氢和超导储能的大容量低成本复合储能技术—液氢超导混合储能技术(liquid hydrogen with 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LIQHYSMES)。该技术利用电力制氢并液化储存,大大提升了装置容量,同时具有SMES的响应速度快的特点。此外,由于液氢储能部分和SMES共用制冷设备和冷媒,可以大大减少制冷成本。在分析了LIQHYSMES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经济技术性分析,举例分析了其在智能电网和未来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前景,仿真验证了其对不同时间尺度的不平衡功率均有较好的平抑效果,最后阐述了其规模应用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
【作者单位】: 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能源技术系;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 超导磁储能 液氢储能 复合储能 能源互联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7075) 丹麦电网公司资助项目(12220)~~
【分类号】:TK02
【正文快照】: 2.丹麦奥尔堡大学能源技术系,丹麦奥尔堡9220)升了装置容量,同时具有SMES的响应速度快的特点。此外,由于液氢储能部分和SMES共用制冷设备和冷媒,可以大大减少制冷成本。在分析了LIQHYSMES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经济技术性分析,举例分析了其在智能电网和未来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霞;江全元;;风光储混合系统的协调优化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4期

2 董朝阳;赵俊华;文福拴;薛禹胜;;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5期

3 田崇翼;张承慧;李珂;王静;;含压缩空气储能的微网复合储能技术及其成本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10期

4 方家琨;苗璐;文劲宇;罗卫华;;含风电-SMES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概率评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逢兵;谢开贵;张雪松;汪科;周丹;赵波;;基于锂电池充放电状态的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01期

2 王颖;张凯锋;付嘉渝;庞晓东;耿建;;抑制风电爬坡率的风储联合优化控制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13期

3 李逢兵;谢开贵;张雪松;赵波;陈健;;基于寿命量化的混合储能系统协调控制参数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01期

4 赵书强;刘晨亮;王明雨;胡永强;;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储能日前优化调度[J];电网技术;2013年11期

5 王荃荃;秦川;鞠平;吴峰;;考虑电池储能系统荷电状态的近海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协调控制[J];电网技术;2014年01期

6 胡永强;刘晨亮;赵书强;王明雨;;基于模糊相关机会规划的储能优化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06期

7 任洛卿;白泽洋;于昌海;王银明;郑立;任巍曦;;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有功控制策略研究及工程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07期

8 谭兴国;王辉;张黎;邹亮;;微电网复合储能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法及评价指标[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08期

9 肖峻;张泽群;张磐;梁海深;王成山;;用于优化微网联络线功率的混合储能容量优化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2期

10 裴玮;邓卫;沈子奇;杨艳红;肖浩;齐智平;;可再生能源与热电联供混合微网能量协调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谭兴国;微电网复合储能柔性控制技术与容量优化配置[D];山东大学;2014年

2 刘艳丽;面向增强态势感知的输电系统安全性综合评估[D];天津大学;2014年

3 汪海蛟;含高渗透率风电的电力系统频率控制[D];浙江大学;2014年

4 陈健;风/光/蓄(/柴)微电网优化配置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玫丽;考虑台风天气影响的风电可靠性建模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2 赵宏晨;基于电磁特性分析的开关电弧反演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裕生;程杰;曹高萍;;规模储能装置经济效益的判据[J];电池;2011年01期

2 王志群,朱守真,周双喜;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控制系统的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24期

3 李霄;胡长生;刘昌金;徐德鸿;;基于超级电容储能的风电场功率调节系统建模与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9期

4 陈伟;石晶;任丽;唐跃进;石延辉;;微网中的多元复合储能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1期

5 王成山;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2期

6 赵俊华;文福拴;薛禹胜;李雪;董朝阳;;电力CPS的架构及其实现技术与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6期

7 谭靖;李国杰;唐志伟;;基于压缩空气储能的风电场功率调节及效益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8期

8 赵俊华;文福拴;杨爱民;辛建波;;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其调度与控制问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4期

9 赵俊华;文福拴;薛禹胜;董朝阳;;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控制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6期

10 杜爱虎;胡泽春;宋永华;吴俊阳;;考虑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优化的配电网规划[J];电网技术;2011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瑞兴;夏广tD;;液氢的安全控制[J];国外导弹技术;1981年02期

2 张起源;;液氢的危险性综合分析[J];国外导弹技术;1983年07期

3 李远人;马卉;张竹湘;林树子;;液氢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4年04期

4 符锡理;;液氢的输送[J];国外导弹技术;1985年01期

5 Roger E. Lo;符锡理;;液氢的贮存、输送、检测和安全[J];国外航天运载与导弹技术;1986年04期

6 符锡理;;液氢技术参数[J];国外导弹与航天运载器;1988年09期

7 王晋桦;朴文学;;国外航天用液氢的生产、贮存和运输[J];国外导弹与航天运载器;1990年05期

8 禹天福,许宏;美国凝胶液氢(胶氢)的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2年04期

9 韩战秀;王海峰;李艳侠;;液氢加注管道设计研究[J];航天器环境工程;2009年06期

10 华东技术物理研究所低温组;利用液氢设备进行氖气液化生产[J];深冷简报;196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子勇;李培昌;王占林;;某型号试验液氢耗量分析[A];第八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暨中国航天低温专业信息网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雷刚;陈虹;孙庆国;刘岩云;;液氢长距离管路输送可行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青松;孙金华;姚礼殷;;液氢泄漏主要灾害形式分析[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陈联;陈光奇;葛瑞宏;温永刚;王荣宗;;液氢铁路槽车内胆及真空夹层气体成份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质谱分析和检漏会议·第九届全国真空计量测试年会摘要及论文集[C];2007年

5 周炳红;胡炜;蔡世界;于强;刘秋生;;重定位过程的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曹建;安刚;岳婷;马晨辉;;一种低温胶体的制备方法及工艺的初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暨中国航天低温专业信息网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马晨辉;安刚;曹建;岳婷;;液氢无损储存技术小型实验研究——第一部分:实验装置与数值模拟[A];第八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暨中国航天低温专业信息网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周炳红;胡炜;蔡世界;于强;刘秋生;;微重力条件下火箭液氢贮箱重定位过程的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黄飞淋;董延阳;刘占生;杨帆;;流体密封激励力下液氢涡轮泵转子稳定性分析[A];第11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4)论文集(上册)[C];2014年

10 李晓清;刘志颖;过复初;郑建能;;2 m~3立式液氢高压容器的焊接研制[A];第六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精选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陶玉华;新液氢生产线开工投产[N];中国航天报;2008年

2 孙勇;未来汽车的原始能源是阳光和水[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战颖;全低温液氢泵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谷健;铝合金液氢含量快速测定装置设计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3 才丽红;基于主元分析的液氢生产过程故障检测技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翁捷敏;硅冷却臂液氢温区控温及热传导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34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834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7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