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产角度的我国能源产业区域发展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16:47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产角度的我国能源产业区域发展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产业 生产率 Laspeyres模型 扩展的空间SSA
【摘要】:能源产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不仅直接形成比重较大的GDP产出,而且间接为下游产业的增长提供动力;同时,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传统能源消费成为我国大部分污染的重要来源,从而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此即能源产业的二重性约束。因此,现阶段传统能源产业如何布局和推广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然而,我国传统能源具有供需不平衡、地区优势未充分利用、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不合理以及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传统能源产业的科学发展。本文紧扣我国传统能源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充分结合能源经济学理论、区域发展理论以及统计模型分析方法,对中国能源产业进行了区域发展比较研究。本文尝试研究突破角度的限制,糅合多种经济视角和多种方法,以全新的思路来诠释中国能源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全文综合生产角度、消费角度和投资角度的逻辑脉络,以能源效率分析方法的生产角度为主,运用投入和产出指标(投资角度),从能源产业对经济发展及环境的基础作用方向出发(消费角度),,同时综合区域份额、区域发展优势、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方向,分析了各省市能源产业的发展状况,并进行了区域比较,得出区域博弈化的发展建议。 本文选择了Laspeyres模型和SSA模型切入研究。同时,在充分研究Laspeyres模型和SSA模型逻辑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指标创新和维度扩展。首先,在Laspeyres模型中定义了传统能源生产率,首次从生产角度对能源产业的产出价值进行模型分解,从全国投资影响、生产率和投资结构三个维度对传统能源产业进行分解研究,进行了认识论方面的创新。其次,在本人前期分离出区域发展优势的扩展SSA模型的成果基础上,首次加入空间权重矩阵,将模型扩展到三维空间,从区域份额分量、区域发展优势分量、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四个维度对全国各省市传统能源产业进行了区域比较研究,并运用T检验保证了模型扩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完成了方法论方面的创新。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论述了本文选题来源和研究方向、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文章的创新点和文章结构和行文思路。第二部分介绍能源产业测度和分解的理论选择。综述了后文所用创新模型和方法的理论基础,理清传统能源产业相关理论发展脉搏,为后文做理论和方法研究以及实证分析打下基础。第三部分论述了我国能源产业的生产和技术演进。首先分析了我国能源产业发展阶段和发展现状。其次,进一步界定传统能源产业、传统能源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区别联系和传统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后文实证研究指明方向。第四部分导入了Laspeyres模型进行能源生产效率的研究。通过重新定义传统能源产业生产率,将传统Laspeyres模型进行生产率方向扩展,从全国投资、生产率和投资结构方向综合分析我国传统能源产业产出影响因素,具体得出各个影响因素的方向和大小。第五部分进行了我国传统能源产业份额偏离分析。首先根据本人以往对传统SSA模型的分离第四个变量的创新,本文根据要对传统能源产业进行区域比较的要求,再创新SSA模型中再加入空间权重矩阵,将模型做成扩展的空间SSA分析。从份额、区域发展优势、竞争力和产业结构方向探寻影响传统能源产业产出的因素,并具体得出各个影响因素的方向和大小,运用T检验检验了模型扩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六部分为结论和建议。 总结全文核心成果和结论,得出有利于传统能源产业发展之有理有据建议。研究表明,从全国视野看,是投资而不是消费正向拉动了所有省市能源增长;能源生产效率严重不平衡,主要能源省份生产效率较高,而投资结构不够合理;非能源省份能源产业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全国所有省市的区域份额分量均为正,说明全国能源产业发展带动所有省市正向发展;河北、内蒙和新疆等地区域发展优势分量表现突出,地区发展优势明显;产业结构优势分布连片效应明显;大多能源省份竞争力优势分量为正,和毗邻省份相比具有竞争力优势。
【关键词】:能源产业 生产率 Laspeyres模型 扩展的空间SSA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4
- 第1章 绪论14-27
- 1.1 选题来源和研究方向14-15
- 1.2 选题背景和意义15-17
- 1.2.1 能源产业的二重性和环保约束15-16
- 1.2.2 传统能源产业仍为支柱产业16
- 1.2.3 传统能源产业构成环境污染主要来源16-17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7-23
- 1.3.1 能源产业研究18-21
- 1.3.2 指数分解模型21-23
- 1.3.3 文献小结23
- 1.4 文章的创新点23-24
- 1.4.1 方法论上创新23-24
- 1.4.2 认识论上的创新探索24
- 1.5 文章结构和行文思路24-27
- 第2章 能源产业测度和分解研究的理论选择27-36
- 2.1 产业分解的理论比较27-28
- 2.2 能源产业分解的理论分析28-33
- 2.2.1 空间视角下能源产业分解的理论基础28-31
- 2.2.2 时间视角下能源产业分解的理论基础31-33
- 2.3 主要理论在中国的适应性选择33-36
- 2.3.1 各理论进入我国能源产业研究进程33-34
- 2.3.2 各理论在中国能源产业的适应性34-36
- 第3章 我国能源产业的生产和技术演进36-45
- 3.1 中国能源产业生产发展阶段和现状评述36-41
- 3.1.1 中国能源产业生产发展阶段36-38
- 3.1.2 中国能源产业生产发展现状38-41
- 3.2 能源产业的技术发展路径41-45
- 3.2.1 从传统能源产业到新能源产业41
- 3.2.2 传统能源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区别和联系41-42
- 3.2.3 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42-45
- 第4章 我国能源产业 Laspeyres 模型研究45-58
- 4.1 研究对象及目的45
- 4.2 Laspeyres 分解模型45-50
- 4.2.1 Laspeyres 原始分解模型45-48
- 4.2.2 Laspeyres 分解模型创新扩展48-50
- (1) 基本模型框架的重构48-49
- (2) 分解算法设计49-50
- 4.3 我国能源产业生产效率实证分析50-58
- 4.3.1 数据来源和处理50-51
- 4.3.2 中国能源产业产出价值和能源工业投资的效率评估51-52
- 4.3.3 Laspeyres 模型分析52-58
- 第5章 能源产业分析的空间 SSA 模型扩展及实证研究58-93
- 5.1 研究对象和目的58
- 5.2 SSA 模型的修正58-64
- 5.2.1 经典 SSA 模型58-60
- 5.2.2 SSA 模型的扩展60
- 5.2.3 加入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偏离份额模型60-63
- 5.2.4 模型扩展的有效性检验设计63-64
- 5.3 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实证研究64-93
- 5.3.1 数据来源和处理64-65
- 5.3.2 各省市能源产业空间偏离份额分析65-93
- (1)模型扩展有效性 T 检验65-66
- (2)各省市区域份额分量分析66-71
- (3)各省市区域优势分量分析71-77
- (4)各省市空间产业结构分量分析77-83
- (5)各省市空间竞争力分量分析83-93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93-97
- 6.1 区域内部规划发展93-96
- 6.1.1 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方向93-95
- 6.1.2 投资结构和生产率方向95-96
- 6.2 区域间协调配合协同创新96
- 6.3 国家战略带动区域联动发展96-97
- 论文的不足和展望97-98
- 附录98-107
- 1、区域发展优势整体 T 检验结果98
- 2、焦炭行业区域发展优势 T 检验结果98-99
- 3、原油行业区域发展优势 T 检验结果99
- 4、汽油行业区域发展优势 T 检验结果99
- 5、煤油行业区域发展优势 T 检验结果99-100
- 6、柴油行业区域发展优势 T 检验结果100
- 7、燃料油行业区域发展优势 T 检验结果100
- 8、天然气行业区域发展优势 T 检验结果100-101
- 9、发电行业区域发展优势 T 检验结果101
- 10、原始数据101-103
- 11、空间权重矩阵103-107
- 参考文献107-113
- 致谢113-11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114-11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兴国;;我国企业境外石油投资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史春云;张捷;高薇;杨e
本文编号:844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844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