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D模型的城市能源承载力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SD模型的城市能源承载力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能源承载系统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能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最后以鞍山市为例,模拟在不同的方案下,工业废气排放量、GDP、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承载力因子四个变量的变化情况,对城市的能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预测,并探讨三个因素对鞍山市能源承载力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技术进步因素对能源承载力影响最大,税收这一杠杆可以有效调节环境污染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能源承载力 影响因素 鞍山市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1BKS045)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220302)
【分类号】:F426.2
【正文快照】: 0引言能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也不断增加。张丽峰(2011)指出,目前我国以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仍占主导地位。鉴于这些能源的不可再生性的特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春蓉;KM公司空气能热泵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讯[J];上海机械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2 刘榕生,赵元勤;;多定轴系统动力学问题的等效解法[J];教材通讯;1993年01期
3 商长安;郭蓬松;邢清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反导部署优化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12年02期
4 王松才,徐英田;研究分析复杂系统问题的一门特殊方法——系统动力学简介[J];国外自动化;1985年05期
5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应用(四)[J];国外自动化;1986年03期
6 王照林;充液系统动力学与航天高技术问题[J];力学进展;1988年03期
7 赵红潮;系统动力学的研究与发展综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8 樊洁;严广乐;;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北京市私家车总量仿真与控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12期
9 赵续;刘国新;孔超;;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知识粘滞转移策略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2年06期
10 王其藩;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论复杂系统[J];上海机械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的发展与延拓[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徐鉴;;时滞诱发的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A];第二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贾英宏;;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的发展现状与相关问题[A];第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裴伟民;刘树安;徐梅;徐绍良;李长辉;;系统动力学——复杂问题决策的工具[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5 甄富允;杜国志;;系统动力学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刘宇熹;杨波;;微分方程定性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方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徐向阳;石刚;;系统动力学在汽车市场预测中的运用和研究[A];21世纪中国汽配市场论文集(四)[C];2007年
8 王其藩;蔡雨阳;贾建国;;回顾与评述:从系统动力学到组织学习[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9 贾仁安;涂国平;陆伟锋;管春;;用系统动力学研究复杂系统问题的方法论及其功能[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曾东海;米红;林学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和谐社会”之区域动态仿真实证研究——以福建宁德为例[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通讯员 施教 本报记者 钱红艳;系统思考,给学生一种观察世界的全新眼光[N];南京日报;2010年
2 徐传德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系统思考创新应用进课堂[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3 丁志军;思考层次的进化与思维的革命[N];中华读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宏江;公共项目管理过程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李济;可换系统动力学与格点系统的扩散轨道[D];南京大学;2012年
3 贾启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复杂供应链系统协同策略建模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孟令兴;系统动力学建构下交通枢纽型经济的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于游洋;基于复杂网络的博弈系统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钟立新;基于博弈模型的复杂系统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宋喜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8 刘波;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洪山;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鹏;系统动力学在软件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张普成;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休闲分析[D];湘潭大学;2008年
4 陈冬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尤式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校竞技人才培养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6 张淑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
7 高倩;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林伟新;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建模及数值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徐海霞;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铝型材项目经济评价[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雪琪;基于系统动力学的A生产企业二级库存控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46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84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