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基于响应面法的柴油机分区燃烧系统多参数多目标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06:33

  本文关键词:基于响应面法的柴油机分区燃烧系统多参数多目标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柴油机 分区燃烧系统 双ω燃烧室 双排喷孔 响应面 指示功率 比排放


【摘要】:为了在较低成本下,采用较为简单的技术,改善柴油机喷雾空间分布,提高缸内空气利用率,加强燃烧室内的气流运动,从而优化缸内燃烧,满足排放标准。本文提出了带双ω燃烧室的分区燃烧系统,并基于ZS1100M型柴油机对该燃烧系统进行了初步性能试验及模拟计算。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燃烧系统展开多参数、多目标的优化研究。全文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设计并加工了带双ω型燃烧室活塞和具有双排喷孔的喷油嘴,开展不同几何形状双ω型燃烧室、不同喷孔分布下双排喷孔对分区燃烧系统油耗与排放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利用AVL FIRE软件建立可靠的数值计算模型,完成双ω燃烧室匹配单排喷孔、双ω燃烧室匹配双排喷孔、原机燃烧室匹配单排喷孔下的缸内喷雾、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的对比研究。试验与模拟的结果都表明双ω燃烧室的几何形状对分区燃烧系统的油耗与排放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当喷油压力较小时,采用双排喷孔会在高负荷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燃烧恶化现象。(2)以燃烧指示功率(kW)、NO比排放(g/kW·h)、碳烟比排放(g/kW·h)为评价指标值考查分区燃烧系统的燃烧与排放性能。在原机喷油压力情况下,首先利用正交设计研究采用单排喷孔时,双ω燃烧室结构、喷油夹角、喷油始点、涡流比4个因子对指标值的影响,利用方差与极差分析筛选燃烧室结构、喷油夹角的优选方案。然后利用响应面法对喷油始点、涡流比进行二次响应面研究,优选出因子组合。研究发现喷油夹角在130°有较好燃烧与排放性能。涡流比在1.6附近燃烧指示功率最大。涡流比对碳烟排放的影响比喷油始点要明显得多。(3)提高喷油压力,首先在12°CA喷油持续期下,利用正交设计,研究双排喷孔匹配双ω燃烧室时,双ω燃烧室结构、喷油始点、喷孔结构、上排喷孔夹角、下排喷孔夹角5个因子对指标值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首先计算出上、下排喷孔夹角的优选组合。然后再对喷油持续期、喷油始点与涡流比建立三因子二次响应面函数,并分别对不同涡流比、不同喷油持续期下的分区燃烧系统进行响应面对比研究、优选因子组合。然后仍在12°CA喷油持续期下,对采用双排喷孔的57型双ω燃烧室与原机燃烧室进行喷油始点、涡流比响应面对比研究、并优选因子组合。最后从多方面将全文共10组优选方案进行筛选分析,完成多目标值下ZS1100M型柴油机分区燃烧系统的多参数优化研究。
【关键词】:柴油机 分区燃烧系统 双ω燃烧室 双排喷孔 响应面 指示功率 比排放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42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19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2
  • 1.2 柴油机尾气排放与法规12-14
  • 1.2.1 柴油机排放物12-13
  • 1.2.2 非道路用柴油机排放法规13-14
  • 1.3 柴油机净化措施与升级14-15
  • 1.3.1 净化措施14-15
  • 1.3.2 非道路用柴油机升级路线15
  • 1.4 试验设计与分析15-17
  • 1.4.1 试验设计15-16
  • 1.4.2 响应面法16-17
  • 1.4.3 响应面法的应用17
  • 1.5 本文研究内容17-19
  • 第二章 分区燃烧系统试验与数值研究19-38
  • 2.1 分区燃烧系统的提出19-20
  • 2.2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案20-24
  • 2.2.1 试验装置介绍20-21
  • 2.2.2 燃烧室结构设计21-22
  • 2.2.3 喷嘴结构设计22-24
  • 2.3 分区燃烧系统的试验研究24-27
  • 2.3.1 单排喷孔匹配双 ω 燃烧室24-25
  • 2.3.2 双排喷孔匹配原机燃烧室25-26
  • 2.3.3 双排喷孔匹配双 ω 燃烧室26-27
  • 2.4 计算模型与边界条件27-30
  • 2.4.1 数学模型27-28
  • 2.4.2 几何模型28-29
  • 2.4.3 边界条件29
  • 2.4.4 缸压与放热率验证29-30
  • 2.5 分区燃烧系统的仿真研究30-36
  • 2.5.1 喷雾燃烧耦合计算30-31
  • 2.5.2 缸内速度场分析31-32
  • 2.5.3 缸内当量比场分析32-33
  • 2.5.4 缸内温度场分析33-34
  • 2.5.5 燃烧系统性能与排放分析34-36
  • 2.6 本章小结36-38
  • 第三章 单排喷孔下多参数优化研究38-62
  • 3.1 指标值与因子的选取38-41
  • 3.1.1 指标值的选取38-39
  • 3.1.2 因子的选取39-41
  • 3.2 正交试验设计及分析41-51
  • 3.2.1 正交试验设计41-42
  • 3.2.2 极差分析42-47
  • 3.2.3 方差分析47-49
  • 3.2.4 喷油夹角与燃烧室匹配49-51
  • 3.3 响应面设计与分析51-61
  • 3.3.1 响应面设计51-53
  • 3.3.2 响应面函数验证53-55
  • 3.3.3 响应面分析55-57
  • 3.3.4 寻优分析57-61
  • 3.4 本章小结61-62
  • 第四章 双排喷孔下的多参数优化研究62-89
  • 4.1 正交设计分析62-68
  • 4.1.1 因子选取与正交设计62-64
  • 4.1.2 极差分析64-67
  • 4.1.3 方差分析67-68
  • 4.2 喷孔夹角的响应面设计分析68-72
  • 4.2.1 喷孔夹角响应面设计68-70
  • 4.2.2 响应面函数验证70-71
  • 4.2.3 响应面分析71-72
  • 4.3 喷油压力、喷油始点与涡流比的响应面设计分析72-79
  • 4.3.1 响应面设计72-74
  • 4.3.2 不同涡流比响应面研究74-75
  • 4.3.3 不同喷油持续期响应面研究75-79
  • 4.4 不同燃烧室结构响应面设计分析79-83
  • 4.4.1 不同燃烧室结构响应面设计79-80
  • 4.4.2 不同燃烧室结构响应面研究80-83
  • 4.5 寻优分析83-88
  • 4.5.1 方案优选83-85
  • 4.5.2 优化方案分析85-88
  • 4.6 本章小结88-89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89-91
  • 5.1 全文工作总结89-90
  • 5.2 不足与展望90-91
  • 参考文献91-95
  • 致谢95-96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科研成果96
  • 参加的科研项目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锋;温顺华;黄庶冰;吴卫红;潘诗翰;黄庶识;;响应面法优化海带酸水解预处理工艺[J];可再生能源;2012年11期

2 夏娜;赵仲凯;魏洁麟;崔满满;张莉;贾佳佳;冯作山;;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啤酒花中黄腐酚的工艺研究[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2年03期

3 王明艳;夏超;喻川;沈春阳;陈祥龙;;响应面法优化黑斑口虾蛄头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提取条件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4 刘乐乐;鲍蓬;廖蓓;苏键镁;王阶平;何进;;响应面法优化锰氧化细菌发酵培养基[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年01期

5 巩军;李浩;王英;钱永军;张建强;;响应面法优化胡萝卜奶皮工艺的研究[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2年03期

6 李秀凉;田丽爽;张玉娟;窦海艳;;响应面法优化海藻酸钙包囊的制备条件[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7 王健;吕宪俊;胡术刚;;基于响应面法的复合碱(盐)组分激发矿渣试验[J];煤炭学报;2010年03期

8 欧志敏;杨根生;王鸿;林德君;;响应面法优化高选择性羰基还原酶产生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5的培养基组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王春林;彭海菠;丁剑;赵斌娟;贾飞;;基于响应面法的旋流泵优化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05期

10 陈晓欣;张秀玲;贾晓鸣;宋月星;;响应面法优化WC氧化溶解复合抑制剂配方的研究[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雪涛;杨益;黎正伟;张鹏;朱辉;;响应面法优化超滤提取纽莫康定工艺[A];第十二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张萍;王昌涛;;燕麦麸中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条件的响应面分析[A];第七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玉;李洪军;窦华亭;吴厚玖;贺稚非;王华;孙志高;马亚琴;;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川皮苷的工艺研究[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卢时勇;钱俊青;邹小明;;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白术有效成分的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生物医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曹荣;刘淇;殷邦忠;;响应面法优化海参性腺酶解工艺的研究[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孟凡冰;李云成;张淑蓉;曾晓漫;钟耕;;响应面法优化灵芝孢子多糖提取工艺[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王永江;吴学谦;成忠;建卫;范明儿;陆颖莹;;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茯苓多糖的工艺研究[A];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苏雅静;孙爱东;高雪娟;;竹笋壳总黄酮提取工艺的响应面设计优化[A];2009食品科技(北京)论坛会议指南[C];2009年

9 邢东旭;杨琼;廖森泰;吴福泉;罗国庆;刘学铭;唐翠明;陈列辉;钟建武;;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白僵蚕草酸铵的提取工艺[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9年

10 罗红宇;杨涛;辛建美;徐青;;响应面法优化低值水产蛋白组织化加工工艺[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圣艳;酶解鱿鱼内脏制备功能性短肽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2 卢泓坤;基于响应面法的柴油机分区燃烧系统多参数多目标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3 王文贤;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鲜鸡肉挤压食品工艺条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郑卉;前体物对Maituolaimycin生物合成的影响及相关代谢通量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5 刘娟;牛血清白蛋白脂质体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张萍;牡丹籽油的制备、纯化、成分分析以及功效评价[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武萌萌;螺旋藻抗氧化多肽的制备及活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张业辉;蔗梢中氨基酸的提取分离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9 马雪婷;二亚油酰磷脂的制备[D];江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54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854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c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