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660MW燃煤机组SCR脱硝系统运行调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01:20

  本文关键词:660MW燃煤机组SCR脱硝系统运行调整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SCR脱硝系统 NO_x浓度 相对偏差 氨气逃逸率


【摘要】: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机组烟气脱硝工程,其具有脱硝效率高且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的优点,能够较好地适应机组变负荷情况下对效率的需求。脱硝效率和氨气逃逸率作为衡量SCR脱硝系统运行是否良好的重要依据,而SCR脱硝系统出口NO_x浓度的均匀性和进出口烟气流场的均匀性是这两项重要指标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以某66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所装配的SCR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其SCR烟气脱硝系统两侧出口NO_x浓度的相对偏差分别为36.98%和65.92%,均不满足出口相对偏差小于20%的要求,其下游空预器设备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压降偏差和轻微堵塞现象。针对当前脱硝系统出口NO_x浓度分布不均匀的现状,通过采用网格法测试SCR脱硝系统反应器出口测量截面的NO_x及O2分布情况,根据分布情况开大或关小烟气上游对应喷氨支管的喷氨量调节阀门,对SCR脱硝系统进行充分地喷氨优化调整后,对SCR脱硝系统入口、SCR脱硝系统出口位置进行烟气流速、NO_x浓度、氨浓度进行测量,对SCR脱硝系统出口NO_x浓度分布情况进行细致地测量、计算和分析,在脱硝反应器出口NO_x浓度相对偏差控制在20%以内,在相同负荷和氨气逃逸率符合运行要求的情况下,观察SCR脱硝系统脱硝效率的变化,探究SCR脱硝系统出口NO_x浓度分布的均匀性对SCR脱硝系统运行的重要影响作用。通过对SCR脱硝系统运行调整前后的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和分析,在该66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经过充分优化调整后,使得SCR脱硝系统出口NO_x浓度的最大偏差、标准偏差、相对偏差都有所下降,将SCR脱硝系统反应器出口测量截面的NO_x浓度调的基本均匀;同时解决了SCR脱硝系统出口局部区域氨气逃逸率高的难题SCR脱硝系统出口NO_x浓度的均匀性的改善,对脱硝效率的提高、降低氨气逃逸率、提高催化剂的使用寿命等都有显著作用。本文研究成果可满足研究对象实际运行效果,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同时,本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同类型机组SCR脱硝系统安全运行、高效调节提供借鉴。
【关键词】:SCR脱硝系统 NO_x浓度 相对偏差 氨气逃逸率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1.1、课题研究意义10-13
  • 1.1.1、氮氧化物的形成与危害10-11
  • 1.1.2、燃煤电厂SCR脱硝技术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8
  • 1.2.1、国际上烟气脱硝技术的发展现状13-14
  • 1.2.2 我国火电厂脱硝产业现状14-17
  • 1.2.3、国内外脱硝技术发展现状总结17-18
  • 1.3、研究目标、研究内容18-21
  • 1.3.1、研究目标18-19
  • 1.3.2、研究内容19-21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摸底测试21-32
  • 2.1、研究对象概况21-23
  • 2.2、喷氨优化内容及方法23-25
  • 2.3、摸底测试25-30
  • 2.4、本章小结30-32
  • 第三章 喷氨格栅优化调整32-45
  • 3.1、初次优化调整32-34
  • 3.2、初次优化调整结果与分析34
  • 3.3、喷氨优化调整最终结果34-40
  • 3.4、优化后反应器流场测量40-42
  • 3.5、优化调整对催化剂寿命的影响42-43
  • 3.6、最大脱硝效率43-44
  • 3.7、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总结和展望45-47
  • 4.1、全文总结45-46
  • 4.2、工作展望46-47
  • 参考文献47-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0-51
  • 致谢51-52
  • 附件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青哲;史洋;杜超;李琼;刘志强;;新排放标准下电厂脱硝改造技术分析[J];河北电力技术;2015年03期

2 黄海斌;;机组锅炉脱硝改造后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J];电力安全技术;2015年01期

3 魏胜男;咸士龙;;火电厂脱硝改造对锅炉系统影响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年01期

4 于金刚;王秀月;;火力发电企业脱硝改造投资对其价值的影响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19期

5 张荀;柏源;刘涛;李忠华;;火电厂氮氧化物控制对策研究[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4年01期

6 张乐;;氮氧化物(NO_x)产生机理及控制技术现状[J];广东化工;2014年01期

7 陈玉军;;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硝(NO_X)技术概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01期

8 朱文斌;魏宇;;燃煤电厂SCR烟气脱硝装置的冷模实验和CFD数值计算研究[J];装备机械;2013年02期

9 戴逸明;陈舒舒;;国内火电厂 烟气脱硝技术发展与产业分析[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3年03期

10 袁帅;王恒;;关于SCR法脱硝工艺在火电厂脱硝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建勋;燃煤电厂SCR烟气脱硝试验研究及数学模型建立[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小峰;基于数值模拟的SCR法烟气脱硝技术优化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2 贾双燕;火电厂烟气脱硝的数值模拟[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本文编号:885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885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7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