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能源系统减排效应评估及不确定优化管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区域能源系统减排效应评估及不确定优化管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系统 节能减排 评估 不确定性 优化模型
【摘要】:科学合理的能源系统规划与管理是保障人类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口的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给能源系统管理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能源系统内部面临着供需矛盾、结构不合理、技术落后的窘境,而愈发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更加凸显外部的环境压力。此外,能源系统内部多种因子的动态变化与多层交互又增加了系统的不确定性与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量化评估区域能源系统节能减排的经济环境效应,开展基于不确定性优化理论的区域能源结构调整研究,对于区域能源结构优化与环境质量改善,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对区域能源系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旨在建立区域能源系统减排效应评估方法,量化评估区域能源系统、减排策略以及环境保护之间复杂关系,构建基于总量控制的区域能源结构优化调控模型,动态表征区域能源系统和环境系统的互动关系,并通过上海市能源结构减排效应分析及模型调控管理的实例验证模型体系的实用性,以期为区域能源系统综合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针对能源系统内部供需矛盾与结构转型难等问题,在已有的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考虑离散补偿成本风险与系统收益,建立基于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和鲁棒方法的区域能源系统规划模型;(2)以上海市重点能源行业为研究对象,建立区域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硫减排核算方法,开展区域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硫减排以及排放核算研究,明确重点行业能源需求与污染物排放之间的互动关系;(3)从区域能源结构调整及环境污染协同减排的角度,测算上海市电力行业多种污染物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及减排潜力,分析不同发电方式装机比例与污染排放的关系;(4)分析上海市电力系统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针对能源供需矛盾与污染物减排的双向压力,建立基于煤炭总量控制与多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上海市能源结构优化调控模型,实现上海市能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规划,进而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总体来看,本研究是对能源系统节能减排的压力评估与经济环境效益分析、不确定性模型等研究的进一步完善,所开展的上海市能源结构调整及环境污染协同减排效应研究、基于双总量控制的能源结构优化调控研究更加贴近相关政策与实际管理工作,进一步丰富了不确定性能源系统优化的案例研究,能够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能源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方法支撑。
【关键词】:能源系统 节能减排 评估 不确定性 优化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2;X32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第1章 绪论15-21
- 1.1 研究背景15-16
- 1.2 研究目的意义16-18
- 1.3 主要研究内容18-19
-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19-21
- 第2章 文献综述21-32
- 2.1 能源系统减排评估研究进展21-24
- 2.1.1 能源系统减排措施研究21-23
- 2.1.2 减排效应评估研究23-24
- 2.1.3 总结24
- 2.2 不确定性优化方法研究进展24-26
- 2.3 能源系统优化管理研究进展26-30
- 2.3.1 能源系统管理研究26-28
- 2.3.2 能源系统优化决策研究28-30
- 2.3.3 总结30
- 2.4 小结30-32
- 第3章 基于两阶段随机鲁棒追索的能源系统规划模型研究32-51
- 3.1 研究背景32-33
- 3.2 研究方法33-37
- 3.3 案例研究37-42
- 3.3.1 研究系统概述37-38
- 3.3.2 模型构建38-41
- 3.3.3 数据收集41-42
-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42-49
- 3.4.1 不考虑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43-45
- 3.4.2 考虑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45-47
- 3.4.3 讨论47-49
- 3.5 小结49-51
- 第4章 上海市重点能源行业节能减排压力分析51-68
- 4.1 上海市节能减排概述及分析51-61
- 4.1.1 上海市能源环境系统节能减排现状51-58
- 4.1.2 上海市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现状58-61
- 4.2 上海市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核算方法体系研究61-64
- 4.2.1 节能减排核算范围界定61-62
- 4.2.2 节能减排核算理论研究62-64
- 4.3 上海市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结果分析64-67
- 4.4 本章小结67-68
- 第5章 基于能源结构调整的上海市大气污染物减排效应研究68-76
- 5.1 引言68-69
- 5.2 区域电力行业发展特征69-70
- 5.2.1 装机与消费总量分析69
- 5.2.2 电力结构调整分析69-70
- 5.2.3 节能减排效果分析70
- 5.3 区域电能供应情景设计与分析70-71
- 5.3.1 不同装机比例情景设计70-71
- 5.3.2 污染物排放计算系数71
- 5.4 结果分析71-75
- 5.4.1 不同煤电装机比例下大气污染物及CO_2排放分析71-72
- 5.4.2 不同燃气装机比例下大气污染物及CO_2排放分析72-73
- 5.4.3 不同新能源装机比例下大气污染物及CO_2排放分析73-74
- 5.4.4 政策建议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74-75
- 5.5 小结75-76
- 第6章 双总量控制下上海市能源结构优化调控研究76-119
- 6.1 引言76-77
- 6.2 能源系统双总量控制模式分析77-78
- 6.3 基于不确定风险规避的上海市能源结构优化调控模型78-85
- 6.3.1 模型构建78-80
- 6.3.2 模型参数及变量说明80-81
- 6.3.3 模型求解过程81-85
- 6.4 模型输入数据分析85-89
- 6.5 结果分析89-118
- 6.5.1 无约束情景下电力结构优化结果89-94
- 6.5.2 不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下电力结构优化结果94-102
- 6.5.3 不同煤炭消耗总量对优化决策方案的影响102-109
- 6.5.4 情景交互效应分析109-118
- 6.6 小结118-119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119-121
- 7.1 结论119-120
- 7.2 展望120-121
- 参考文献121-134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134-13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135-136
- 致谢136-137
- 作者简介1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胜;王恩创;代春艳;李春艳;;基于复杂系统科学的区域能源安全分析框架[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07期
2 苏飞;张平宇;;中国区域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6期
3 赖元楷;天然气高效利用途径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5年09期
4 ;施耐德电气出席区域能源亚洲峰会[J];石油化工自动化;2013年01期
5 薛冰;陈兴鹏;杨冕;耿涌;张伟伟;;基于情景分析的区域能源-经济-环境耦合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生态科学;2010年05期
6 蒲明;;中缅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 区域能源合作再添示范工程[J];国际石油经济;2014年Z1期
7 石华;周杰;石玮;;高校区域能源需求预测分析[J];煤气与热力;2014年01期
8 ;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简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年07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靳小钊;;黄河晋陕峡谷区域能源及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任洪波;任建兴;吴琼;刘青荣;;构建区域能源融通系统——由点到面促进城市节能减排[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陈长云;;“绿能科技”时代的区域能源系统优化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孙明君;国际能源总署授予我市“区域能源气候贡献奖”[N];佳木斯日报;2009年
2 孙明君 记者 刘亿服;佳木斯获区域能源气候贡献奖[N];黑龙江日报;2009年
3 记者 朱敏丽;中国医药城区域能源站动工[N];泰州日报;2010年
4 张史先;南亚和东南亚7国决定成立区域能源中心[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记者 张丽娅 实习生 孙婕;国内最大区域能源站在宁竣工投运[N];江苏经济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岳宝彩;北京未来科技城区域能源中心开建[N];中国电力报;2012年
7 宋延旭 潘澍;中俄区域能源合作要有新思路[N];中国矿业报;2013年
8 记者 王庭君;医药城区域能源站8月供能[N];泰州日报;2010年
9 菲德尔 刘洋 编译;马来西亚有望成为区域能源枢纽[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苏南;泛能微网是解决区域能源失衡之道[N];中国能源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三省;区域能源系统减排效应评估及不确定优化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2 冯等田;中国区域能源经济与环境规制[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孟孟;区域能源基站与管网优化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安平;区域能源项目关键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周燕;我国区域能源环境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珂;小区域能源与经济动态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霞;区域能源、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6 徐娇;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罗艳玲;区域能源系统的优化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姜国平;中国区域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9 伊金秀;我国区域能源投入产出效率测度及政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10 岳超;区域能源的配置方案与评价的初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08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908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