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真空金属单晶体生长炉设计与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真空金属单晶体生长炉设计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金属单晶体 晶体生长炉 有限元热分析 温度控制系统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电线电缆的传输导线也不断的发展,其用量不断的增多,而且对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单晶体铜由于具有较强消除横向晶界的能力,并且拥有良好的保真性能和塑性,所以是作为超细高保真材料的首选材料。高真空固态相变法金属单晶体生长炉的主要作用是:将铜试件从高温的固态相缓慢而均匀的相变到低温固态相,从而获得低温固态相的金属单晶铜。因此,金属单晶体生长炉内的温度梯度和铜试件的移动速度是设计单晶体生长炉的技术关键点。首先,本文对高真空金属单晶体生长炉进行了整体的结构设计。该设计包括生长炉膛结构设计、试件移动机构设计和真空室设计三大部分。在单晶体生长炉的炉膛结构设计中,提出了炉膛的保温层采用4层钼和4层不锈钢的结构。在试件移动机构的设计中,采用螺旋传动来实现试件垂直方向上的往复直线移动。根据真空容器的稳态条件计算了真空室的厚度,并确定真空室的材料、冷却方式和结构形式。其次,应用有限元软件中的热分析模块,对生长炉的炉膛进行热分析。建立生长炉的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根据真空加热系统的工作情况,对生长炉的炉腔进行有限元热分析,得出了在稳定条件下生长炉炉腔的稳态温度分布云图,并对不同材料的生长炉膛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结合温度场的分析结果,对生长炉膛的结构进行改进。最后,对生长炉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PLC设计。通过PLC软件对上生长炉和下生长炉的加热步骤进行编程,依据生长炉的加热条件和加热方式,选取合理的加热丝材料作为加热元件。
【关键词】:金属单晶体 晶体生长炉 有限元热分析 温度控制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K17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0
-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背景和目的11-12
- 1.1.1 课题的来源11
- 1.1.2 课题的背景11-12
- 1.1.3 研究目的12
- 1.2 高真空金属单晶体生长炉的概述12
- 1.3 高真空金属单晶体生长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13-15
-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15-16
- 1.4 金属晶体的生长方法16-18
- 1.5 主要研究内容18-19
- 1.6 本章小结19-20
- 第2章 高真空金属单晶体生长炉的整体设计20-36
- 2.1 高真空金属单晶体生长设备概述20
- 2.2 生长炉总体设计20-23
- 2.2.1 生长炉的设计要求20-21
- 2.2.2 生长炉设计依据21
- 2.2.3 设计参数21-22
- 2.2.4 生长炉的结构设计22-23
- 2.3 试件移动机构设计23-28
- 2.3.1 移动机构的电机选择24-26
- 2.3.2 移动机构的传动零件计算26-28
- 2.4 真空系统设计28-35
- 2.4.1 真空室的设计要求28-29
- 2.4.2 真空室的结构29-31
- 2.4.3 真空室材料的选择31-32
- 2.4.4 真空泵的选择32-33
- 2.4.5 冷却系统33-34
- 2.4.6 氩气保护系统34-35
- 2.5 本章小结35-36
- 第3章 生长炉热分析的理论基础36-49
- 3.1 有限元法与有限元软件36-39
- 3.1.1 有限元法36-38
- 3.1.2 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的介绍38-39
- 3.2 热分析模块39-44
- 3.2.1 热传导方式的数学方程39-42
- 3.2.2 载荷处理42-44
- 3.3 热应力的理论基础44-48
- 3.3.1 热弹性理论的数学方程44-46
- 3.3.2 热应力的求解方程46-48
- 3.4 本章小结48-49
- 第4章 单晶体生长炉的热分析与研究49-59
- 4.1 生长炉三维模型的建立49-51
- 4.2 生长炉有限元模型的建立51-52
- 4.2.1 有限元建模的准则51
- 4.2.2 网格划分51-52
- 4.3 单晶体生长炉的热分析52-56
- 4.3.1 单晶体生长炉的热分析目的52-53
- 4.3.2 基于workbench的生长炉温度场分析53-56
- 4.4 生长炉结构改进设计56-58
- 4.5 本章小结58-59
- 第5章 生长炉的温度控制系统59-67
- 5.1 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及作用59-60
- 5.2 PLC控制设计60-65
- 5.2.1 PLC软件介绍60-61
- 5.2.2 PID控制算法61-62
- 5.2.3 PLC温度控制设计62-65
- 5.3 加热元件65-66
- 5.4 本章小结66-67
- 第6章 结论67-68
- 参考文献68-70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70-71
- 致谢7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沈国土;蔡继光;董占海;高景;;内部肋状结构物体热分析初探[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S2期
2 李成林;陈树勋;陈建军;;汽油发动机结构件的热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08年11期
3 许林水,张惠英,解怀英;UO_2粉末的热分析[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1年S3期
4 缪岩;热分析实验中煤着火规律的研究[J];能源技术;1998年01期
5 ;梅特勒-托利多热分析超越系列新品上市!新技术/新仪器全国巡回推介活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年08期
6 王喜建;叶榕伟;;网格划分在摩托车数值仿真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年02期
7 丁飞;李成;;一种应用于路政系统的小车平台热分析[J];科技资讯;2012年16期
8 王峰;陈国定;余承涛;;基于粗糙接触的指尖密封热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年07期
9 朱平,隋淑英,王炳,孙铠;阻燃及未阻燃棉织物的热分析[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0年04期
10 钟杨帆;朱敏波;魏锋;;I-DEAS在航天器热分析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远旺;;热分析在制药行业的应用[A];首届中国晶型药物研发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学术资料[C];2009年
2 粟智;;热分析与热分析动力学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2003年药物分析论坛“热分析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伟;沈国土;蔡继光;董占海;高景;;内部肋状结构物体热分析初探[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成林;陈树勋;陈建军;;某汽油发动机结构件的热分析[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七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余敏;邹惠芬;;ANSYS的热分析研究[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3年
6 侯秀丽;杨树华;郭杨;;基于ANSYS的热分析研究及应用[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7 罗道军;汪洋;;PCBA异常爆板失效案例的研究[A];2009第十三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敏;陈志平;张巨勇;李蓉;;一款大功率LED灯的热分析与热设计[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宋蓓莉;秦艳;全本庆;徐红春;;光电模块的热分析应用研究[A];“国际化学年在中国”——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三届热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梁小平;潘红;李欣;王雨;金杨;;生活垃圾的热解和燃烧特性的热分析实验研究[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山鹏;高真空金属单晶体生长炉设计与研究[D];沈阳大学;2015年
2 陈政忠;卡口机的热分析和散热结构优化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3 陈捷恺;6kW DC/DC变换器热分析及散热结构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4 孙彪;基于HotSport的3DNoC热分析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5 沙朋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的大型客机APU舱热分析[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贾震江;卫星热分析建模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30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930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