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尺度下掺氢对甲烷燃烧及熄火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本文关键词:微细尺度下掺氢对甲烷燃烧及熄火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细尺度 催化燃烧 熄火极限 掺氢 热作用 化学作用
【摘要】:随着微型装置及系统如传感器、微型飞行器、微型医疗器械、微泵、微型马达等在航空、航天、汽车、生物医学、环境监控、军事等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其相匹配的能源动力装置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其中微型燃烧器是微电子机械系统十分理想的动力装置。它以能量密度高、寿命长、体积小、质量轻等优点,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但燃烧器的尺寸缩小到厘米级或毫米级后,其表面散热损失的影响急剧增大,燃料在燃烧室内的停留时间显著缩短,很多情况下燃烧室的特征尺寸小于火焰的熄火距离,这些都使得在微尺度燃烧器内维持稳定、高效燃烧变得非常困难。另外,催化剂常用的贵金属对O2的选择性优先于CH4,催化壁面的空位活性中心将会优先被O2所占据,这将会导致CH4吸附与表面反应受到抑制。常采用添加少量氢气的办法,抑制壁面产生大量的O(s),但掺氢对燃烧的具体影响机制尚未有明确答案。因此深入研究微细尺度下,甲烷催化燃烧的熄火特性与掺氢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采用数值研究的方法,首先对微通道内铂催化剂表面甲烷的催化燃烧反应进行了稳态模拟计算,考察了当量比、进气速度、催化剂负载密度等操作条件对甲烷燃烧的影响。其次,对壁面材料、厚度及散热条件对甲烷燃烧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考察了掺氢对甲烷催化燃烧特性的影响,验证了氢气在甲烷燃烧中的热作用与化学作用。数值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气速度的减小,甲烷转化率升高,但是在较小的速度下,燃烧器进口处会出现极大的甲烷反应速度,导致此处温度飞升,造成热点。另外,当负载密度大于2.72×10-9 mol/cm2时,增加催化剂Pt负载密度仅增加了燃烧成本,对甲烷反应速度和甲烷转化率基本没有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多方面考虑,选择合理的进气速度且Pt的负载密度应该控制在2.72×10-9mol/cm2附近以获得较高的甲烷转化率。绝热情况下,导热系数越小,壁面的温度梯度越大,从而产生热应力,这可能导致燃烧器产生裂纹。因此,在壁面材料的选择时,常使用导热系数较大的材料以延长燃烧器寿命,同时可以更好地预热上游气体。甲烷燃烧的稳定性与导热系数及壁厚息息相关,在外壁面绝热,进气速度为0.35 m/s时,仅只有在/109.3KWb?3????,燃烧才能持续稳定地发生。掺氢虽然可以使甲烷的燃烧极限拓宽,但在速度小于0.36 m/s时,随着氢气的增加,甲烷转化率减小。当进气速度较大时,随着掺氢量的增加甲烷转化率增加,且进口速度越大,掺氢对甲烷转化率的影响越明显。这主要是由于速度较大时,甲烷在燃烧器内的停留时间较短,以至于甲烷未充分反应就排出了通道。而掺氢可以使燃烧着火位置提前,甲烷有更长的反应时间,所以甲烷的转化率提高。氢气对甲烷的燃烧不仅有热作用还有化学作用,以致O(s)覆盖率降低,Pt(s)覆盖率升高,而促进甲烷的催化燃烧反应。但掺氢量较大时,氢气对甲烷燃烧的影响越来越微弱。这主要是由于掺氢量越大,氢气的热作用越明显,但掺氢量过大时,化学作用的影响略有下降,因此出现了掺氢量较大时,氢气对甲烷燃烧的影响变弱的现象。
【关键词】:微细尺度 催化燃烧 熄火极限 掺氢 热作用 化学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K16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主要符号表9-10
- 1 绪论10-24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21
- 1.2.1 微型燃烧器的应用11-17
- 1.2.2 微通道内催化燃烧的研究现状17-19
- 1.2.3 掺氢对燃烧的影响19-21
- 1.3 目前研究的不足21-22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2-24
- 2 物理、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24-32
- 2.1 物理和数学模型24-26
- 2.2 反应机理26-27
- 2.3 计算方法27-28
- 2.4 数值计算验证28-30
- 2.4.1 网格无关性验证28-29
- 2.4.2 可行性论证29-30
- 2.5 本章小结30-32
- 3 甲烷催化燃烧特性及熄火特性的研究32-52
- 3.1 操作条件对甲烷催化燃烧的影响32-41
- 3.1.1 当量比的影响32-35
- 3.1.2 进口速度的影响35-38
- 3.1.3 催化剂负载密度的影响38-41
- 3.2 壁面条件对甲烷催化燃烧熄火特性的影响41-49
- 3.2.1 绝热条件下,,壁面材料及厚度的影响41-46
- 3.2.2 壁面散热的影响46-49
- 3.3 本章小结49-52
- 4 掺氢对甲烷催化燃烧的影响52-68
- 4.1 掺氢对熄火极限的影响52-55
- 4.2 掺氢对甲烷燃烧特性的影响55-60
- 4.3 掺氢的热作用与化学作用60-66
- 4.4 本章小结66-68
- 5 结论与展望68-72
- 5.1 本文主要结论68-69
- 5.2 后续研究展望69-72
- 致谢72-74
- 参考文献74-80
- 附录80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0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娟;田成文;范庆伟;;催化燃烧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节能;2006年02期
2 熊成德;;国内催化燃烧技术的进展概况[J];绝缘材料通讯;1984年04期
3 雷士文;煤助催化燃烧技术[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0年05期
4 曾文;解茂昭;;烷烃催化燃烧的数值模拟[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5年06期
5 许考;刘中良;康天放;何洪;马重芳;;预混天然气催化燃烧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5年06期
6 徐侃;刘明侯;邢丹;王亚青;刘东;陆游;;滞止点催化燃烧的一维和二维数值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10期
7 ;治理废气 变废为利 消除污染 保护环境——催化燃烧热风双循环卧式上胶机简介[J];绝缘材料通讯;1977年05期
8 ;高温立式上胶机催化燃烧技术总结[J];绝缘材料通讯;1977年06期
9 ;论溶剂的催化燃烧技术[J];绝缘材料通讯;1978年01期
10 周卓华,赵国良,傅玉普,于冬娥,李吕辉;有机蒸气在金属氧化物上的催化燃烧(Ⅱ) 甲苯蒸气的催化燃烧[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宝明;王耀军;;布朗气(氢氧气)的催化燃烧及其在危险废物焚烧上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陶明涛;赵国明;姜鹏明;吴帮玉;富喜;沈廷财;;苯催化燃烧反应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第四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刘绍英;王丽;王公应;;稀土复合氧化物对二氯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公旭中;王志;郭占成;;煤基燃料催化燃烧时燃点的变化规律[A];2012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C];2012年
5 陈景欢;李俊华;;掺杂钴铬尖晶石氧化物上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6 单石灵;唐旭东;刘忠生;;石化污水场含烃废气催化燃烧处理[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付慧静;傅立新;李俊华;;铟锡氧化物的制备及催化燃烧甲烷性能研究[A];第四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张世红;何林;孙威;;天然气催化燃烧理论和应用[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9 明彩兵;叶代启;梁红;;铈铁混合氧化物催化燃烧碳烟的高活性氧物种[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永强;赵东风;薛玉芬;赵朝成;李石;;催化燃烧法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十一章)[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曹丙利;天然气低碳催化燃烧[N];科技日报;2013年
2 郑伟;橡胶废气催化燃烧技术获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王秀江;燃煤催化燃烧节能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化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卢伟 实习生 陆小青;运用新技术 促节能减排[N];南宁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薛景照;稀土催化引领燃品未来风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6 薛景照;催化燃品前景诱人[N];中国矿业报;2002年
7 左云县质监局 周占胜;催化燃烧式甲烷测定器事关煤矿安全[N];山西经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金光;高温催化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甲烷催化燃烧中应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2 张佳瑾;低浓度甲烷流向变换催化燃烧实验研究及模型化[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3 訾学红;甲烷催化燃烧技术基础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4 戴宇;锰基催化剂上含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催化燃烧[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苑兴洲;过渡金属铬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牛学坤;流向变换催化燃烧空气净化过程的模型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7 郑建东;掺杂六铝酸盐高温燃烧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甲烷催化燃烧中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8 李欣;抗湿性高活性的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燃烧甲苯的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健礼;催化燃烧去除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整体式催化剂[D];四川大学;2007年
10 余倩;六铝酸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新能源二甲醚催化燃烧中的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孝儒;低浓度合成气催化燃烧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文娟;瓦斯传感器的封装改进与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肖然;负载型钙钛矿催化剂上丙烯腈催化燃烧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邢丰;非贵金属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及其VOCs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任倩茹;SBA-15负载型钙钛矿催化剂制备及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6 牛舒帆;基于纳米催化剂的MEMS甲烷催化燃烧传感器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7 刘鑫(Shane Liu);玻璃纤维负载Ce-Mn催化燃烧涤棉热定型废气的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8 李浩杰;超声改性催化剂CuO/MgO-Al_2O_3结构及催化燃烧超低浓度煤层气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李立亚;微通道内腔体结构对甲烷催化燃烧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唐玮e
本文编号:951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951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