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春、秋季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变化与物质组分
本文关键词:西北太平洋春、秋季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变化与物质组分
更多相关文章: 海洋地质学 悬浮颗粒物含量 粒径分布 物质组分 西北太平洋
【摘要】:为了解日本以东的西北太平洋200m以浅上层水体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变化与物质组分,分别于2015年5月和9月在该海区应用LISST-100X型现场激光粒度仪进行了悬浮体粒径分布的测量,并采集悬浮体水样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悬浮颗粒物的物质组分.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悬浮颗粒物主要由大粒径颗粒(大于133μm)组成,并在100m以浅的上表层集中分布,其余层位颗粒含量较少.秋季悬浮体浓度远高于春季,但大粒径颗粒所占的比重明显降低,中等大小的颗粒(36~133μm)所占比重相应增加,中等粒径颗粒和细小粒径颗粒(小于36μm)在200m水层以浅分布较均匀,并有随着粒径的增大悬浮体浓度逐渐增加的趋势.悬浮颗粒物组成成分主要为单矿物碎屑、生物碎屑、絮凝体,主要来源于海洋浮游生物和陆源输入.悬浮体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主要受生物生长、大陆风尘和洋流输送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与海岸地质实验室;
【基金】:西太平洋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资助项目 全球海气变化专项资助项目(GASI-02-PAC-CJ05,GASI-GEOGE-03)
【分类号】:P734.4
【正文快照】: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与海岸地质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悬浮颗粒物是指水体中一切悬浮的颗粒物质,主要由沉降颗粒物和浮游生物组成,是矿物、有机物、营养盐类和水生生态系统循环的主要载体,是海洋沉积物的主要来源之一[1].对悬浮体的浓度和粒径分布进行研究,是识别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维伟;任景玲;刘素美;张经;吴莹;;春季黄海及东海悬浮颗粒物中某些地球化学组分的分布特征、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2 庄川灵;胡馨月;曹建平;;长江口外冲淡水区悬浮颗粒物中总有机碳和叶绿素a的碳同位素分布[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3 周明;;声学系统信号的量化与数字化处理[J];海洋技术;1992年03期
4 吴瑜端,陈慈美,骆肖红;次生悬浮颗粒物与海域生命元素的内循环[J];热带海洋;1994年03期
5 丘耀文,王肇鼎,张正斌,,刘莲生;珠江口水体中铜与悬浮颗粒物相互作用的研究[J];热带海洋;1995年04期
6 何本茂;童万平;韦蔓新;;北海湾悬浮颗粒物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J];广西科学;2005年04期
7 黄财宾;李云海;陈坚;王爱军;李东义;;泉州湾悬浮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2010年05期
8 江文胜,BernhardMayer;A STUDY ON THE TRANSPORT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FROM THE YELLOW RIVER BY USING A 3D PARTICLE MODEL[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9 杜慧玲;王建中;齐锦刚;李恩科;苍大强;;脉冲电场对海水中悬浮颗粒物沉降效率的影响[J];天津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10 杜慧玲;王建中;齐锦刚;李恩科;苍大强;;脉冲电场对海水中悬浮颗粒物沉降效率的影响[J];水处理技术;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华雪;柯常亮;李纯厚;廖秀丽;黄洪辉;;南海南部悬浮颗粒物脂肪酸组成分析[A];热带海洋科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七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2013年
2 孟佳;姚庆祯;于志刚;;长江口悬浮颗粒物中磷的形态与分布[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环境分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海洋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李宁;宋金明;马清霞;;黄东海悬浮颗粒物中氮与磷的季节变化特征[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爱军;叶翔;徐勇航;;福建罗源湾悬浮颗粒物的季节变化及其来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杰;长江口赤潮缘何日益频发[N];上海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娟;滨海环境石油—悬浮颗粒物凝聚体形成的动力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烨;西北太平洋悬浮颗粒物的分布、组成及环境演变的初步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6年
2 叶志波;石油与海岸带悬浮颗粒物的相互作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年
3 蔡立晨;湛江港海域悬浮颗粒物碳同位素时空分布及污染物来源示踪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4 彭翔翼;极轨和静止轨道卫星多传感器反演长江口表层悬浮颗粒物浓度及其变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袁道伟;悬浮颗粒物在三维潮流场中的输运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6 卢彦宏;黄、东海及胶州湾夏季悬浮颗粒物中部分金属元素的化学组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7 周楠;春季黄、东海悬浮颗粒物部分化学成分及金属元素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王宏鉴;黄、东海悬浮颗粒物中金属元素化学组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纪召启;舟山海域海洋悬浮颗粒物对重质燃料油的吸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徐禹擎;近岸海水中悬浮颗粒物对声纳探测性能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91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291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