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登陆后不同路径再入海台风的观测分析与数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9 20:08
   本文对1997年13号台风Winnie、2001年8号台风Toraji和2004年7号台风Mindulle三个登陆再入海的变性台风的热力特征、动力结构和再发展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剖析。通过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这三个个例在背景场、热力和动力学结构上既存在着很多共同点,同时也具有很多差异。本文试图总结出不同路径条件下变性台风彼此之间的异同,对变性台风有更深刻的认识,给出此类台风变性加强的物理概念模型,为登陆台风的预报提供相应的依据,起到消灾、减灾的作用。 1997年台风Winnie是一个典型的变性加强个例,在变性初期,由于地面摩擦等作用,强度上开始减弱。随着Winnie北上并与中纬度西风槽相互作用,台风外围与中纬度锋面相互融合,西侧冷空气卷入台风内部,与台风中心东侧暖气团形成强烈的对比,导致了热力结构上呈现不对称分布,低层为“半冷半暖”热力特征(西冷东暖)。随着冷空气的持续注入,在台风低层环流内出现包围台风中心的环状锋生,形成了与冷暖锋相对应的倾斜分布特征,西侧具有冷锋特征,北侧具有暖锋特征,台风演变为锋面气旋。在冷空气包围台风中心的过程中,使得斜压位能向动能转换,同时,中心东侧的暖气团被迫抬升,台风内垂直涡度增强,台风低层环流发展。变性气旋与槽前高空急流耦合,高空正的强湿位涡(MPV)下传,与台风低层环流衔接,下传的正位涡使得冷空气增强,相当位温线更加密集,斜压性增强,由湿位涡守恒原理可知,必然会导致气块在垂直方向的拉伸,促使斜压性降低,相对涡度进而得到发展、增强,在低层锋区诱生出气旋性环流。台风的变性,使得热力和动力结构演变为倾斜的非对称分布,其暖心结构首先从台风中心西侧低层遭到破坏,负的温度距平随高度向西倾斜。中高层的暖心加强过程中演变为随东侧倾斜的暖区,且位置由原来200hPa下降到400hPa附近,整个大气层呈现较强的斜压性。台风达到最强后,其低层会逐步被冷空气填塞,对流层中上层为暖中心,斜压系统锢囚。动力特征上,最大风速半径外扩到3个经纬度左右,而相对涡度偏离于台风的中心,最大涡度发生在气旋中心的西侧,且随高度向西倾斜,在对流层高层与西风槽形成的正涡度中心衔接。从能量角度来看,区域平均动能和涡动动能的最强增幅位于对流层低层850-600hPa之间,与冷空气最强位置相对应。可见,Winnie的变性加强过程为中纬度锋面侵入到台风内部,冷空气逐渐包围台风中心,再加上高空能量的下传,与台风残涡相互作用,一个温带气旋在锋面上激发发展起来的过程。 2001年台风Toraji在登陆之后经历了衰减、变性加强和快速衰减。在变性加强阶段,除了受到高空槽前西南气流的影响,台风东侧存在一低空急流,在低空急流前方山东半岛的上空一闭合的低空低压系统,此处为一个强烈的辐合区,当台风残涡北移并于该低压系统结合时,两个属性相同的系统叠加,台风获得发展,随着台风再次入海并向低空急流辐合区靠近,再加上海面摩擦的降低,Toraji在移动到山东时再次发展到最强。此后,高空槽向南加深,从西风槽脱离出来而形成切断低压,牵制了台风的持续北上,同时变性气旋难以获得更多的高空能量,冷空气逐步填塞气旋低层,最后锢囚而消亡。由于高空槽前西南气流和副高的作用,中心东侧的环流大于西侧环流,并且最大风速中心位置偏高,位于对流层中层。敏感性试验显示,凝结潜热释放在台风变性加强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无潜热释放时,台风因为缺乏热量的交换,登陆气旋迅速衰减,很快消亡。 2004年台风Mindulle经历了三次登陆过程,在浙江登陆并再入海过程,发生变性加强。其变性加强过程主要受到高空槽及槽前西南气流的影响,台风中心东西两侧环流得到增强,随着台风的发展,南风环流最大值中心由对流层中层下移至对流层低层。区域平均动能和涡动动能显示,两者大值区主要集中在400hPa以下,其加强过程主要位于对流层700hPa,900hPa以下近地面层的增幅在三个台风个例中是最大的,这主要是海面摩擦系数较小的原因。 三个个例的对比表明,台风的变性加强与中纬度西风槽相关联,高空槽携带的正涡度平流及高空辐散作用都对台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高空正湿位涡的下传,在低层锋区诱生出气旋性环流,同时加强了冷空气侵入,促使斜压位能释放转化为动能,台风残涡获得新生而加强。在此过程中,台风是否与高空急流发生耦合,是否存在低空急流以及地面摩擦的减弱,都影响着台风能否加强,以及加强的强度。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P73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台风变性的定义和分类
    1.2 台风变性的物理机制
    1.3 台风变性的影响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资料
    2.2 个例
    2.3 研究方法和步骤
    2.4 模式介绍及物理参数的设定
    2.5 物理量及诊断方法
第三章 台风Winnie(1997)的变性结构研究
    3.1 演变过程概述
    3.2 大尺度环流背景
        3.2.1 高空环流形势
        3.2.2 环境风垂直切变
        3.2.3 纬向风和经向风的垂直分布
    3.3 热力结构和水汽条件演变
        3.3.1 冷空气入侵
        3.3.2 水汽输送
    3.4 动力结构演变
        3.4.1 涡度
        3.4.2 散度
    3.5 湿位涡和动能演变
        3.5.1 湿位涡的演变特征
        3.5.2 动能演变特征
    3.6 小结
第四章 台风Toraji(2001)观测分析和数值研究
    4.1 概述
    4.2 大尺度环流背景
        4.2.1 高空环流形势和云图
        4.2.2 环境风垂直切变
        4.2.3 纬向风和经向风垂直分布
    4.3 热力结构和水汽条件
        4.3.1 冷空气入侵
        4.3.2 水汽输送
    4.4 动力特征
        4.4.1 垂直运动
        4.4.2 涡度
        4.4.3 散度
    4.5 湿位涡和动能演变
        4.5.1 湿位涡特征
        4.5.2 动能和扰动动能特征
    4.6 数值模拟:凝结潜热对台风的影响
    4.7 小结
第五章 台风Mindulle(2004)的观测分析和数值研究
    5.1 过程概述
    5.2 大尺度环流背景
        5.2.1 高空环流形势
        5.2.2 纬向风和经向风的垂直分布
    5.3 热力特征
        5.3.1 冷空气入侵
        5.3.2 水汽输送
    5.4 动力特征
        5.4.1 垂直运动
        5.4.2 垂直涡度
        5.4.3 散度
    5.5 湿位涡和动能特征
        5.5.1 湿位涡特征
        5.5.2 动能和扰动动能区域平均
    5.6 数值模拟:凝结潜热对台风的影响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学术成果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坚红;邵彩霞;苗春生;钟青;吴云荣;;近海海温对再入海台风数值模拟影响的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邵彩霞;再入海台风基本特征数值模拟及影响因子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90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90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5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