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浅海区海带养殖的沉积环境效应及动力机制——以山东半岛黑泥湾为例

发布时间:2024-07-02 05:38
  本文整合大量表层沉积物、悬浮体(大面和垂直站位)、短柱状样品、水文站水文观测资料、生态环境调查资料、遥感影像、水深图及前人文献资料等,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较为系统地研究黑泥湾海带养殖海区的表层沉积物分布规律、悬浮泥沙输移扩散、水下沉积过程信息的历史记录、海带养殖活动对黑泥湾海区水动力条件与环境条件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规模海带养殖使黑泥湾湾内底床趋于稳定,海带养殖架群区外边界紊流作用加强导致该处底床变化较大。大规模海带植被体的充填使海区的悬浮泥沙运移路径和空间分布形态发生改变,养殖边界处悬浮体浓度梯度较大,外围高浓度的悬浮体对海带养殖筏架区影响较小。自1980’s大规模海带养殖活动以来沉积物粒度呈细化趋势,LOI揭示的有机质含量则呈增长趋势,海带养殖繁盛期(春季)黑泥湾营养盐DIN损耗明显。SWAN模式结果表明,海带架群的消浪作用显著,其消浪作用强弱与海带筏架数量、入射波强度等密切相关,黑泥湾养殖区的消浪系数(Cd)约在0.2~0.4之间。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3–5黑泥湾海区粒度参数空间分布

图3–5黑泥湾海区粒度参数空间分布

浅海区海带养殖的沉积环境效应及动力机制—以山东半岛黑泥湾为例粒度参数是以一定的数值定量地表示碎屑物质的粒度特征。单个粒度参数征可作为判别沉积水动力条件及沉积环境的参考依据。长期以来,沉积学家物的粒度特征中提取沉积环境的有关信息,McLaren(1981,1985)指出沉积径(μ)....


图4–1养殖区外(B、H、O断面)春、秋季节悬浮体浓度断面特征

图4–1养殖区外(B、H、O断面)春、秋季节悬浮体浓度断面特征

浅海区海带养殖的沉积环境效应及动力机制—以山东半岛黑泥湾为例相对稳定,海带养殖期间与非养殖期间悬浮体空间分布格局的差异性并不能用潮动力场和地形条件来解释,其更多的应该是归于局地环境的改变。相关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04期基础科学辑A010-4-52


图4–32004年11月悬浮体平面分布特征(左为表层,右为底层)

图4–32004年11月悬浮体平面分布特征(左为表层,右为底层)

浅海区海带养殖的沉积环境效应及动力机制—以山东半岛黑泥湾为例20m左右,而海带植被可以长到5m,这种1/4水深的“相对缺失”,使潮流大幅的扰动(反射、绕射等),紊流的加强导致更多底床颗粒物再悬浮进入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年第04期基础科学辑



本文编号:3999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999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7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