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钦州湾水交换能力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8 03:17

  本文关键词:钦州湾水交换能力数值模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钦州湾 数值模拟 水质模型 水交换能力 半交换时间 平均存留时间


【摘要】:基于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rinceton Ocean Model,POM),以M2、S2、K1、O1、M4和MS46个分潮为驱动,建立了包含漫滩处理的高分辨率钦州湾水动力模式。与现场观测的数据对比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刻画钦州湾的水动力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质模型,模拟钦州湾的水交换过程。模拟结果表明:钦州湾水交换能力整体上较强,整个湾平均的水体半交换时间约为18d,水体平均存留时间为45d。空间分布上,钦州保税港区以南海域水交换能力最强,半交换时间小于1d;沿着水道向北,水交换能力逐渐减弱;茅尾海中部半交换时间为26~28d;茅尾海的东、西、北3个部分存在水交换滞缓区,半交换时间超过50d。数值实验表明,采用漫滩技术对准确模拟钦州湾潮流速度和水交换能力非常重要,不考虑漫滩过程会低估钦州湾的潮流速度和水体交换能力。水平扩散系数对流速及交换时间都有影响,但影响有限。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科学和数值模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资助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项目(U1606405) 公益项目——印度洋海域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研制与示范(201005033-2) 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钦州湾水动力机制及水交换能力数值研究(201010LX444)
【分类号】:P731.2
【正文快照】: 1引言钦州湾位于北部湾顶部、广西沿岸中段,海域覆盖(21°33′20″~21°54′30″N,108°28′20″~108o45′30″E)。该湾由内湾(茅尾海)和外湾(钦州湾)所构成,中间狭窄,两端宽阔,东、西、北3个方向被陆地所环绕,南面与北部湾相通,是一个半封闭型天然海湾[1]。内湾大面积养殖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昌;吕新刚;乔方利;;北部湾潮波数值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0年04期

2 吕新刚;赵昌;夏长水;乔方利;;胶州湾水交换及湾口潮余流特征的数值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0年02期

3 ;A numerical study of the wintertime double-warm-tongue structure in the Huanghai(Yellow) Sea[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09年04期

4 王聪;林军;陈丕茂;章守宇;;年平均风场作用下大亚湾水交换的数值模拟[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蒋磊明;陈波;邱绍芳;韩姝怡;;钦州湾潮流模拟及其纳潮量和水交换周期计算[J];广西科学;2009年02期

6 宋德海;鲍献文;朱学明;;基于FVCOM的钦州湾三维潮流数值模拟[J];热带海洋学报;2009年02期

7 吕新刚;乔方利;夏长水;;胶州湾潮汐潮流动边界数值模拟[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8年04期

8 邱绍芳,侍茂崇,陈波;钦州湾潮流特征分析[J];海洋通报;2003年03期

9 孙英兰,张越美;丁字湾物质输运及水交换能力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赵亮,魏皓,赵建中;胶州湾水交换的数值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振华;夏长水;乔方利;;钦州湾水交换能力数值模拟研究[J];海洋学报;2017年03期

2 赵桂侠;张晨;张赫;姜薇;高学平;;人工岛布置方式对周围海域水动力及水交换影响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7年02期

3 张威;唐军;梁丙臣;;胶州湾前湾围填海工程对其污染物输运影响的模拟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7年01期

4 高寒凌;邹立;王凯;叶曦雯;;黄、渤海沉积物中陆源脂类有机质的组成分布与转化特征[J];海洋学报;2017年02期

5 尤薇;;威海荣成市绿岛湖水交换数值模拟研究[J];人民珠江;2017年01期

6 任叙合;何帅;李保石;;茅尾海生态修复工程对冲淤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6年06期

7 杨舒奕;赵树明;尤学一;;港池内水溶性和悬浮性物质水交换能力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6年06期

8 SHEN Zhiliang;YAO Yun;WU Yulin;;Silica supply and diatom blooms in the Jiaozhou Bay, China[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16年10期

9 宋军;姚志刚;郭俊如;李静;高佳;董军兴;;基于潮汐逆模型技术对渤黄海正压M_2分潮开边界条件的优化研究:Ⅱ.潮汐特征、潮汐动力学及潮余流[J];海洋通报;2016年05期

10 汪鸿;李训强;朱首贤;唐建;聂屿;;近岸波浪数值计算中两种动边界处理的比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长霖;李培良;侍茂崇;左军成;陈美香;孙海萍;;Numerical study of the tides and residual currents in the Qiongzhou Strait[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09年04期

2 吕新刚;乔方利;夏长水;;胶州湾潮汐潮流动边界数值模拟[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8年04期

3 陈波;严金辉;王道儒;侍茂崇;;琼州海峡冬季水量输运计算[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4 高大鲁;魏泽勋;华锋;;胶州湾多分潮漫滩数值模拟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5 叶海桃;王义刚;曹兵;;三沙湾纳潮量及湾内外的水交换[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吕新刚;乔方利;夏长水;袁业立;;长江口外及浙江沿岸夏季上升流的潮生机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01期

7 杨东方;高振会;马媛;孙培艳;杨应斌;;胶州湾环境变化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J];海洋环境科学;2006年04期

8 鲍献文,陈波,侍茂崇,邱绍芳;钦州湾三维潮流数值模拟[J];广西科学;2004年04期

9 崔茂常,胡敦欣,莫军;Seasonality and causes of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04年03期

10 ;Analysis of Yellow Sea circulation[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3年S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铭;宋朝阳;吴克俭;张淑芳;;环渤海排污口临近海域水交换能力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2 孙英兰,张越美;丁字湾物质输运及水交换能力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鲍献文;鞠霞;吴德星;;吕宋海峡120°E断面水交换特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李希彬;孙晓燕;牛福新;宋军;;半封闭海湾的水交换数值模拟研究[J];海洋通报;2012年03期

5 李希彬;张秋丰;牛福新;叶风娟;李杰;李轶斐;王鲁宁;崔健;;渤海湾水交换的数值研究[J];海洋学研究;2013年03期

6 董礼先,苏纪兰;象山港水交换数值研究──Ⅰ.对流-扩散型的水交换模式[J];海洋与湖沼;1999年04期

7 董礼先,苏纪兰;象山港水交换数值研究 Ⅱ.模型应用和水交换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9年05期

8 姚炎明;彭辉;杜雅杰;刘莲;;象山港分区水交换数值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4年01期

9 赵亮,魏皓,赵建中;胶州湾水交换的数值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2年01期

10 李小宝;袁德奎;陶建华;;大型海湾水交换计算中随机游动方法的应用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正光;赵玮;刘秦玉;管守德;李培良;;吕宋海峡水交换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的初步研究[A];“海洋动力过程与天气、气候变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袁德奎;吕迎雪;孙健;陶建华;;用关联矩阵研究天津港的水交换[A];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8年

3 赵亮;魏皓;赵建中;;胶州湾水交换的数值研究[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王聪;林军;章守宇;;大亚湾水交换的数值模拟研究[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孙振宇;胡建宇;;基于Argo浮标观测的吕宋海峡水交换[A];“海洋动力过程与天气、气候变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李莉;赵晓冬;尤薇;吴丽华;;防城港海湾污水扩散试验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陶建华;;天津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特性研究与模拟[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玉勇;什么是程序[N];电脑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韩钦臣;吕宋海峡水交换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健;海湾、近岸海域水交换研究的关联矩阵方法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3 宋军;水交换模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苏健;跨陆架锋水交换的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李小宝;大型海湾水交换高效计算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谢玲玲;西北太平洋环流及其与南海水交换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赵军凯;长江中下游江湖水交换规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伟;吕宋海峡水交换的季节性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道生;渤海湾水交换及泥沙输运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2 张瑞冰;黑潮与东海水交换定量估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3 李静;大风和海洋涡旋对中国近海冬季水交换的影响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4 杨舒奕;港池水交换及浮油清理工程布设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何磊;海湾水交换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张晶;吕宋海峡水交换的季节变化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3年

7 彭辉;象山港水交换数值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张伟;近岸海域水交换特性及其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9 吕迎雪;海湾水交换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10 王雪竹;南海中层水、中层环流及其与西北太平洋中层水交换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02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02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e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