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沉积过程中有机碳及Globigerinoides ruber氧、碳同位素变化特征——以南海南部为例

发布时间:2017-12-18 08:39

  本文关键词:沉积过程中有机碳及Globigerinoides ruber氧、碳同位素变化特征——以南海南部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Globigerinoides rubber 同位素 有机碳(TOC) 沉积过程 南海南部


【摘要】:由水体到沉积物,不同沉积阶段的沉积过程也有所不同。通过对比南海南部(SCS-S)水体沉降颗粒物、海底表层沉积物和岩芯柱状沉积物(上部3 m)中Globigerinoides ruber氧、碳同位素(δ~(18)O、δ~(13)C)值和有机碳(TOC)含量及堆积速率的变化,系统分析了TOC、δ~(18)O、δ~(13)C等环境演变指标参数在沉积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整个沉积过程中,TOC及同位素等环境演变指标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不一致。不过,由下层水体沉降到海底表层的过程中,TOC及堆积速率(分别由4.20%、0.38 g/(cm~2·ka)下降到1.~(18)2%、0.039 g/(cm~2·ka)、δ~(18)O、δ~(13)C值(分别偏重0.196‰、0.855‰)均出现了明显变化。而一旦形成表层沉积物并被埋藏覆盖形成海底沉积物层(以岩芯柱状沉积物代表)以后,在不考虑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的影响下,除TOC外,δ~(18)O、δ~(13)C值等则基本保持不变;2)不同沉积阶段,TOC含量变化与δ~(18)O、δ~(13)C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岩芯柱状沉积物中TOC含量变化与δ~(18)O、δ~(13)C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最为明显,特别是TOC含量与δ~(18)O变化间呈显著正相关(r=0.74),即由下层水体到表层沉积物这一沉降过程中,TOC含量与堆积速率的突变及其对应的底层水中溶解氧(O_2)、二氧化碳(CO_2)含量变化可能是诱导δ~(18)O、δ~(13)C大幅偏重的主要因素。因此,利用TOC等指标参数进行古环境变化分析时有必要考虑不同沉积过程的影响。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6056)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MS0612,2016MS0552)~~
【分类号】:P736.21
【正文快照】: 海洋作为各种沉积物的主要汇集地,已经成为分析重建全球或区域环境演变历史替代指标参数的重要载体之一。特别是在远洋地区,由于受陆源物质输入影响较弱,其洋底沉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古海洋与古气候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中[1-5]。例如,基于海底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含量变化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国成;;沉积过程旋回类型的最佳分解原理[J];地质论评;1987年04期

2 李炎,陈锡土,夏小明,李伯根;沉积过程分形表达及其冲淤幅度分析应用[J];海洋与湖沼;2000年01期

3 姚志健;韩蔚田;刘贵平;;酸性氨基酸在铜、铅、锌迁移与沉积过程中的作用[J];地质科学;1992年04期

4 蒋国俊,姚炎明,张志忠;浙江健跳港动力沉积过程及冲淤平衡机理[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0年02期

5 薛林福,潘保芝,米石云,石广仁;沉积过程的三维计算机模拟及其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李少华;刘显太;王军;龚蔚青;卢文涛;;基于沉积过程建模算法Alluvsim的改进[J];石油学报;2013年01期

7 杨世伦,时钟,赵庆英;长江口潮沼植物对动力沉积过程的影响[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1年04期

8 周向东,陈其略,张永康;中性银粒子和银离子在Si(111)上沉积过程的AES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1986年05期

9 文启忠 ,余素华;沉积过程中的稀土元素[J];地质地球化学;1979年05期

10 吴世海;;中美联合调查长江口沉积过程[J];海洋技术;198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IBM实现观察沉积过程的技术[N];计算机世界;2003年



本文编号:1303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03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a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