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海域沉积物含盐量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黄河口海域沉积物含盐量特征研究
【摘要】:正黄河以高泥沙含量闻名于世,巨量的泥沙进入弱潮陆相河口,形成三角洲沉积堆体(Milliman et al.,1991)。在黄河河口区域,冲淡水与海水相互混合,海水盐度发生显著变化,并伴随着物质和能量的频繁交换。黄河口附近海域盐度变化具有季节性、径流性和年变幅大3个基本特征(Lin et al.,2001)。冬季黄河口海域被高盐水控制,夏季特别是大汛期,黄河低盐水势力增强,呈淡水舌状伸长(Mao et al.,2008)。河口区海域盐度场即为泥沙的沉积环境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372287)的成果
【分类号】:P736.21
【正文快照】: 黄河以高泥沙含量闻名于世,巨量的泥沙进入弱潮陆相河口,形成三角洲沉积堆体(Milliman et al.,1991)。在黄河河口区域,冲淡水与海水相互混合,海水盐度发生显著变化,并伴随着物质和能量的频繁交换。黄河口附近海域盐度变化具有季节性、径流性和年变幅大3个基本特征(Lin et al.,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燕;刘汝海;秦洁;孙培艳;高振会;贾永刚;;黄河口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变化特征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07年S1期
2 王志豪;;黄河口海岸带调查实践[J];海岸工程;1984年02期
3 马锡年,李全生,沈万仁;黄河口及其近岸海域的溶解砷[J];海洋科学;1986年05期
4 曹文达,裘香荃,韩丽君;海洋腐植质的研究——Ⅳ.黄河口海水和沉积物中腐植质的分布[J];海洋与湖沼;1987年06期
5 康兴伦,王品爱,袁毅,朱校斌,李培泉,纪正训;黄河口海域沉积速率的研究[J];海洋科学;1988年05期
6 孙秉一,史致丽,王永辰,郝恩良;黄河口及渤海西南部水体中氟含量[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7 耿秀山,张耆年,傅命佐,李培英,徐孝诗;黄河口海港冲淤变化的定量分析与评价[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8年06期
8 刘明星,张首临,李国基,包万友,顾宏堪;黄河口及邻近海区海洋生物中痕量金属[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8年06期
9 王凤聪,高慎月,苏志清;黄河口滨海区潮流速度铅直分布及其粗糙度参量的初步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10 王凤聪;苏志清;;黄河口门外滨海区潮流的分布特征[J];海洋湖沼通报;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秀军;朱大伟;孟庆生;刘涛;;波致黄河口多层粉质土海床砂沸破坏机制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吴斌;宋金明;;基于证据权重法的黄河口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贾永刚;常方强;孟祥梅;张衍涛;张建;张海培;;黄河口埕岛海域海床波致液化模糊综合评判[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楠;现代黄河口沉积动力过程与地形演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钏彰;现代黄河口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殷鹏;黄河口及附近海域碳参数与营养盐调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刘宗峰;黄河口及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姚前前;小浪底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来水来沙条件和海岸线演变规律的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5 董好刚;循环荷载导致黄河口沉积物成分和结构变异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6 刘道彬;底栖动物对黄河口海床土渗透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黄翠玲;黄河入海过程中常量离子和有机碳输送规律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张琳;黄河口粉质土动力响应及海床滑动破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崔兆国;黄河口与长江口现代沉积物识别特征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10 杨江平;黄河口演变对河口侧湾人工岛稳定性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05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05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