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生源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胶州湾生源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出处:《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近年来,胶州湾海域赤潮、大型水母等频繁暴发,加之青岛市近年来污水排放总量持续上升,建成区面积增加迅速,胶州湾的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令人堪忧。本研究于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间,对胶州湾海域水体中的溶解态生源要素和胶体生源要素进行了周年观测,以期为日后改善胶州湾的环境质量提供更为全面、基础的科学依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1)胶州湾调查海域表层水体中各项营养盐的浓度范围及平均值为:NH4-N,未检出~52.4μmol·L-1和8.00μmol·L-1;NO3-N,0.70~81.8μmol·L-1和11.5μmol·L-1;NO2-N,未检出~6.40μmol·L-1和1.36μmol·L-1;PO4-P,0.10~2.50μmol·L-1和0.30μmol·L-1;SiO3-Si,未检出~48.3μmol·L-1和7.00μmol·L-1;DIN,2.30~132.7μmol·L-1和21.6μmol·L-1。 (2)胶州湾调查海域湾内海水中营养盐的浓度显著高于湾外,浓度高值区主要出现在湾内东北部、西北部等近岸区域。营养盐的水平分布主要取决于其来源。NH4-N的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湾内东北部,该区域海水中NH4-N的含量几乎常年处于较高水平。NO3-N、NO2-N在湾内东北部、西北部含量相对较高,而湾口及湾外相对较低。2012年调查期间及2013年4、7月, PO4-P浓度高值区主要出现在湾内东北部;2013年其他调查时间内,PO4-P的含量相对较低,水平分布相对均匀。2012年调查期间,SiO3-Si浓度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湾内东北部;2013年调查期间,除7月份SiO3-Si的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在湾内西北部出现浓度高值区并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外,其他月份SiO3-Si的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水平方向上差异不显著。胶州湾海域水体中溶解无机态营养盐在垂直方向上混合比较均匀,无明显分层。 (3)受陆源输入的影响,胶州湾海域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态营养盐的季节变化明显:湾内海水中NO3-N含量在夏末及秋季含量较高,春季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而湾口及湾外含量较低,只有在夏季的个别月份出现浓度高值。NH4-N含量在夏末及秋季较高,春季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而湾口以及湾外含量较低,未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NO2-N含量自夏季开始增加,秋季含量较高,冬季开始下降,春季含量低。胶州湾内水体中PO4-P含量在冬春季较低,夏、秋季浓度较高;湾口及湾外PO4-P未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SiO3-Si的含量在夏秋季较高,在冬、春季较低,,冬末、春初达到最低。 (4)近年来,受陆源输入与浮游动、植物的影响, DIN的组成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NO3-N在DIN中所占的比例增加,并且超过NH4-N成为其主要组成部分,这种变化在表层海水中相对于底层海水更明显; NO2-N在DIN中所占的比例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10%左右。DIN不同氮形态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也随季节而变,在春季NH4-N为其主要组成成分,所占比例接近60%;而在冬季最低,仅占30.4%。 (5)胶州湾海域水体中各溶解无机态营养盐的比例均已严重偏离了Redfield比值,尤其是DIN/P。胶州湾调查海域整体上处于磷酸盐限制中度营养水平,近岸海域水体整体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 (6)胶州湾监测海域水体中UOC在DOC中所占的比例增大,DOC绝大部分以UOC的形态存在;COC在DOC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仅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胶州湾监测海域水体中DOP约为DTP的一半,为其主要存在形式;而COP、CON在DOP、DON中所占的比例下降,仅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正;李宝泉;王洪法;王金宝;张宝琳;;胶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生态[J];动物学报;2006年03期
2 王艳玲;安文超;许颖;;胶州湾海域水质现状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9期
3 陈尚,朱明远,马艳,李瑞香,李宝华,吕瑞华;富营养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围隔实验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6期
4 谭丽菊;张哲;梁成菊;王江涛;;青岛邻近海域海水中有机碳的分布特征[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5 梁英;刘春强;田传远;孙明辉;;不同营养盐浓度对6种海洋微藻群落演替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3年11期
6 印萍,路应贤;胶州湾的环境演变及可持续利用[J];海岸工程;2000年03期
7 孙丕喜;王宗灵;战闰;夏滨;王湘芹;;胶州湾海水中无机氮的分布与富营养化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8 屠建波;王保栋;;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富营养化状况评价[J];海洋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9 乔贯宇;华锋;范斌;熊学军;;基于ADCP湾口测流的纳潮量计算[J];海洋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10 周俊丽;刘征涛;孟伟;李政;李霁;;长江口营养盐浓度变化及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颖虹;胶州湾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2 吴在兴;我国典型海域富营养化特征、评价方法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本文编号:1308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08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