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天津海域贝类质量调查及活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渤海湾天津海域贝类质量调查及活性研究 出处:《天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生存在海洋中的双壳贝类,由于其栖息环境和存活特性以及在对海洋环境中化学因子、生物毒素的不同耐受、富集能力,常被作为海洋环境评价的指示生物。近年来,随着天津地区近海工业不断发展填海造陆越发扩张,各种废物废液流入渤海,造成近海海域的污染,不仅导致贝类体内受到污染,还会由于吹填土悬浮物的扩散和累积导致贝类种群的死亡和迁移。为摸清天津近海贝类的污染状况和主要污染因子,确定吹填土掩埋对底栖经济贝类产生的生态压力,本项目通过对渤海湾天津海域采集的8种经济贝类,包括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脉红螺(Rapana venosa)、文蛤(Meretrix meretrix)、牡蛎(Ostrea cucullata)、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和扁玉螺(Neverita didyma)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在海洋贝类质量调查中,利用GB 17378.6海洋监测规范,生物体分析的检测方法对样品8种贝类56份样品的生物类、石油类、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法、内梅罗污染指数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检测数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化学污染因子石油烃、Cu、Zn、Pb、Cd、Hg、无机As均有残存,生物污染因子中粪大肠菌群、腹泻性贝类毒素均有检出,但检测结果含量较低,其中牡蛎的综合污染程度最高。通过双标图可以更加直观的表示出贝种与污染因子间的关系。在海洋贝类活性研究中,采用天津南港工业区吹填土模拟掩埋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观测两种贝类对不同埋深的反应及存活情况。结果表明,毛蚶和四角蛤蜊被掩埋后均表现出垂直迁移行为,总体上说,毛蚶较四角蛤蜊的垂直迁移能力弱。在8d的观察试验中吹填土掩埋深度与各规格贝类死亡率之间均有极其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壳长为1~2cm毛蚶LC50深度为4.8cm,95%置信区间2.9~6.7cm;壳长为3cm毛蚶LC50深度为5.0cm,95%置信区间3.5~6.5cm;壳长为4cm毛蚶LC50深度为5.7cm,95%置信区间4.9~6.5cm;壳长为5cm毛蚶LC50深度为6.4cm,95%置信区间5.6~7.3cm;壳长为2cm四角蛤蜊LC50深度为6.4cm,95%置信区间5.1~7.6cm,壳长为4cm四角蛤蜊LC50深度为6.9cm,95%置信区间6.0~7.8cm。总体来看,渤海湾天津海域常见贝体没有受到明显污染。吹填土掩埋深度直接影响底栖生物种群存亡,其垂直迁移能力也可影响存活及重建几率。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5;X1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明群;;海域使用论证操作模式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01期
2 柯东胜;关志斌;韩联名;郑善传;苏桂兴;吴施卫;;珠江口海域环境问题与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年02期
3 吴月英;马越;;浅谈海域使用论证中论证重点的确定[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12期
4 王平;谢健;;海域分等与海域使用基准价评估研究——以广东省沿海地市为例[J];热带海洋学报;2008年01期
5 秦书莉;;海域纯收益评估方法研究[J];海洋信息;2010年01期
6 张金标,方永强;保护海域环境 建设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J];厦门科技;1996年02期
7 ;关于海域使用金最低征收标准的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1年06期
8 张士三,陈劲毅,庄世坚,谢海生,仲伟耐,畅守波,蔡明,吴乾松,李基智;金-厦海域环境综合管理机制探讨[J];台湾海峡;2003年04期
9 王勇智;王曙光;鲍献文;;海域使用后评价的初步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01期
10 贾后磊;张志华;王健国;孙娟;谢健;;海域使用论证中论证等级确定的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东胜;钟思胜;;珠江口海域环境问题与对策[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赵建华;赵全民;苗丰民;陈志宏;苗丽娟;;海域使用分类定级因素及其指标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韩立民;罗青霞;;海域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初探[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彭本荣;洪华生;陈伟琪;薛雄志;;海域空间资源价值: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5 钟耳顺;沈舟峰;朱志海;;海域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实践[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14分会场海洋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6 蔡存强;汤旭红;;特别敏感海域(PSSA)的研究[A];中国航海学会2006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王骏博;;厦门海域环境与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C];2013年
8 黄兆龙;蔡志达;湛渊源;R壭来,
本文编号:1308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08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