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印度洋不同海温模态对两类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南方秋季降水关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21 19:34

  本文关键词:印度洋不同海温模态对两类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南方秋季降水关系的影响 出处:《海洋学报》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两类厄尔尼诺事件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 热带印度洋一致增暖 中国南方 秋季降水


【摘要】:利用1951—2015年NOAA气候预测中心的SST扩展重建资料(ERSST V3b)、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我国160站月降水量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提供的各气压层的水平风速、垂直速度和比湿资料,研究了印度洋不同海温模态对两类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南方秋季降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东部型(中部型)厄尔尼诺年秋季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多(少),但当东部型厄尔尼诺与印度洋正偶极子同时发生年秋季,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多的程度显著提高;当中部型厄尔尼诺与印度洋正偶极子同时发生年秋季,我国西南地区降水转为偏多,其他南方地区降水仍然偏少;当中部型厄尔尼诺与印度洋一致增暖型海温同时发生年秋季,我国整个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少,且偏少的幅度要显著高于不考虑印度洋海温异常的情况。此外还对印度洋不同海温模态对两类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南方秋季降水关系的影响的环流成因进行了分析。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基金】: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5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6020)
【分类号】:P461.2;P732
【正文快照】: 预报中心,北京100081)1引言太平洋ENSO是年际时间尺度上热带太平洋海洋—大气强烈的相互作用现象,定义为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温的大范围持续增暖,其对全球尺度的天气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1],长期以来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后厄尔尼诺形态发生了显著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小龙;张培群;陈丽娟;高辉;朱艳峰;李威;韩荣青;;2007年我国秋季降水异常的成因分析[J];气象;2008年04期

2 梁亮;张玉娟;季致建;;浙江省秋季降水特征及其对太平洋海温的响应[J];科技通报;2011年06期

3 谢志昂;朱欢欢;林茂军;曹杰;;云南省秋季降水时空分布规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3年02期

4 陈连侠;张立文;赵淑芳;李兴;褚涛;;枣庄市秋季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07期

5 王振华;钱锦霞;;山西省秋季降水区划及变化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6 张存杰,高学杰,赵红岩;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3年02期

7 郭江勇;林纾;万莉莉;;500hPa高度场对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分析[J];资源科学;2009年10期

8 王少文;;2011年我国秋季降水特征分析[J];水利科技;2012年03期

9 陈婕;;青藏高原加热场与长江下游秋季降水的关系[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年02期

10 宋清芝,李祯,徐延峰;河南省秋季降水预报方法[J];河南气象;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子冰;王同美;温之平;;华南秋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陈婕;;青藏高原加热场与长江下游秋季降水的关系[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8副热带气象发展及生态环境影响[C];2013年

3 刘毅;杨晓怡;段相宏;;重庆地区夏、秋季降水的多时间尺度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张存杰;高学杰;赵红岩;;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5 郭江勇;林纾;;SLP与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关系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6 贾金海;张永红;葛徽衍;;渭南市近50年秋季降水气候变化及趋势分析[A];陕西省气象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扬锋;雷恒池;肖稳安;;延安秋季降水性层状云微物理特征及催化效应的个例综合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方建刚;侯建忠;白爱娟;陶建玲;;秦岭地区秋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A];陕西省气象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石成;曹新星;许茂利;应伟国;尹先龙;;中国南方雪灾与海温相关关系初探[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10 袁子鹏;白人海;;东北夏季低温与印度洋海温变化的关系[A];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峰;中国近海台风突然增强和衰亡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年

2 郑峰;中国近海台风突然增强和衰亡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宝乐尔其木格;中国近海海温长期变化特征及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4年

4 南素兰;春季南半球环状模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及相关联的全球海温变化模态[D];兰州大学;2006年

5 王鑫;副热带海温年代际变化及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6 赵霞;全球海—气耦合系统中冬季重现和持续性障碍的特征及物理成因[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兰;两类El Ni(?)o与IOD的物理联系及对中国秋季降水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2 黄晓璐;近50年中国近海海温的变化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徐青竹;中国东部春季降水的演变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高龙龙;江南春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前期海温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5 黄亦露;浙江省春季旱涝特征及其与海温的关联性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6 屠菊青;热带太平洋海温对南半球环状模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7 孙圣杰;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太平洋副高特征的变异及可能原因[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8 宇婧婧;海温对热带低频振荡的影响以及关于南北半球低频振荡联系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9 陈科艺;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与海温的SVD分析及相关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10 房一禾;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16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16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a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