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海水中挥发性卤代烃的分布和海—气通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1 21:25
本文关键词:中国近海海水中挥发性卤代烃的分布和海—气通量研究 出处:《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东海 黄 渤海 胶州湾 挥发性卤代烃 分布 饱和异常值 海-气通量
【摘要】:挥发性卤代烃(Volatile halocarbons,简称VHCs)是大气中受关注度较高的痕量气体,既有温室效应又能与平流层中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大部分VHCs还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VHCs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气中VHCs的来源主要有天然源和人为源。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洋可能是大气中VHCs的重要的天然源,也可能是其汇。占全球71%的海洋对大气中VHCs的源和汇的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海气界面层是VHCs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开展对海水中VHCs的分析和分布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本论文以中国近海(东海、黄海和渤海)以及胶州湾作为研究目标,研究了7种VHCs浓度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计算了氯甲烷、溴甲烷、四氯化碳和1,1,1-三氯乙烷的海-气通量及其饱和异常值;并且粗略估算了中国近海的释放对全球海洋释放的贡献。经过仔细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本论文得到如下结论。 (1)于2009年11月18日-12月25日对黄海及长江口周边海域的VHCs的浓度分布和5种VHCs的海气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溴甲烷、二氯乙烯、氯仿、三氯乙烷、四氯化碳和三氯乙烯的浓度范围为0.24~10.22、1.11~15.8、0.67~49.22、1.59~14.46、1.31~6.34和5.59~71.68pmol/L,平均浓度为1.57、4.14、8.44、4.59、3.54和19.30pmol/L。VHCs的浓度受黄海环流和东海环流的影响,且部分VHCs的浓度可能与浮游生物的活动有关。北黄海中VHCs的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部分河流入海口处浓度较高;南黄海中的VHCs的近岸浓度高于远海浓度;长江口区域高浓度的VHCs出现在河口外。溴甲烷、三氯乙烷和四氯化碳的饱和异常值范围分别为-96.34~584.99%、74.77~1987.11%和-75.99~10.30%,其平均饱和异常值分别为-0.62%、436.78%和-39.22%。溴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烷、氯仿和三氯乙烯的通量范围为-16.76~38.55、-25.72~0.72、0.19~48.87、-174.79~153.50和0.72~154.92nmol m-2d-1,平均通量分别为-1.27、-6.01、9.75、-33.24和36.88nmol m-2d-1。11-12月(秋末)的黄海和长江口调查海域是溴甲烷、四氯化碳和氯仿的汇,是三氯乙烯和三氯乙烷的源。海气通量的大小与风速和VHCs的海气间的浓度梯度有关。 (2)于2010年9月对黄海和渤海7种VHCs的浓度分布和4种VHCs海气通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氯甲烷、溴甲烷、二氯乙烯、氯仿、三氯乙烷、四氯化碳和三氯乙烯的浓度范围为51.69~156.26、1.14~4.34、5.15~18.79、3.79~124.43、0.35~7.82、1.17~11.61和5.63~43.39pmol/L,平均浓度分别为89.87、2.34、12.12、28.31、5.49、2.99和25.07pmol/L。VHCs在北黄海和渤海的分布规律很不明显,渤海VHCs的最低浓度一般位于人为影响较小的中部海域;南黄海沿岸的VHCs的浓度较高。溴甲烷、氯甲烷、四氯化碳和三氯乙烷的饱和异常值范围为-27.61~185.69%、-29.31~125.66%、-69.43~263.22%和-76.25~463.04%,其平均值分别为46.85%、25.65%、-16.85%和296.72%。由于复杂的水文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VHCs饱和异常值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海气通量计算结果表明氯甲烷、溴甲烷、四氯化碳和三氯乙烷的海气通量的范围为-71.94~266.05、-3.67~11.80、-13.38~16.77和-0.15~52.96nmol m-2d-1,其平均通量为27.28、1.36、-0.61和12.86nmol m-2d-1。氯甲烷、溴甲烷、四氯化碳和三氯乙烷全年通量(黄渤海)分别是0.19、0.018、-0.013和0.24Gg/y。计算结果表明,9月的黄海和渤海调查海区是四氯化碳的汇,是氯甲烷、溴甲烷和三氯乙烷的源。海气通量的大小与表层水中VHCs的浓度、水温和风速有关。溴甲烷和三氯乙烷的通量变化与饱和异常值的变化趋势类似。 (3)于2010年6月对东海7种VHCs的浓度分布和4种物质的海气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氯甲烷、溴甲烷、二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仿、四氯化碳和三氯乙烷的浓度范围为49.37~105.72、1.31~13.80、5.11~11.21、5.51~25.25、9.26~23.71、0.71~15.55和1.31~14.89pmol/L,平均浓度分别为为80.46、4.12、9.06、12.89、17.98、7.71和9.39pmol/L。在沿岸流、东海环流、长江冲淡水以及生物活动等的综合作用下,VHCs在长江口和近岸的浓度较高(除三氯乙烯以外),近岸向外海浓度逐渐减少。氯甲烷、溴甲烷、四氯化碳和三氯乙烷的饱和异常值的范围是-34.22~43.33%、-41.51~431.89%、-32.51~269.19%和-15.78~846.54%,平均异常值分别为8.47%、65.63%、99.72%和511.29%。计算结果表明6月东海VHCs均处于过饱和状态。海气通量计算结果表明氯甲烷、溴甲烷、四氯化碳和三氯乙烷的海气通量的范围为-88.10~174.10、-5.08~60.59、-2.71~68.23和-0.85~78.22nmol m-2d-1,其平均通量分别为29.48、7.42、14.70和29.56nmol m-2d-1。6月的东海是这4种VHCs的源。海气通量的大小与风速、温度、海气界面的浓度梯度等共同决定。 (4)通过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对胶州湾的调查,获得了胶州湾表层海水中VHCs的浓度分布及季节变化规律。由于海水的潮汐运动、陆地径流、海水养殖和水上运输等的影响,VHCs的分布趋势并不一致。一般表现为在东部近岸河口处的浓度较高,北部浓度较高,中部和湾口浓度较低。胶州湾表层海水中VHCs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不同物质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冬季氯甲烷的浓度最高,溴甲烷的最高浓度在秋季,四氯化碳和三氯乙烯在夏季的浓度最高,二氯乙烯、氯仿和三氯乙烷的浓度在春季最高,在秋季最低。VHCs的季节变化可能与水温、陆地径流的大小和生物的活动等有关。VHCs的海气通量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计算结果表明胶州湾是VHCs的源,海气通量的大小与温度、浓度和风速有关。尽管胶州湾VHCs的浓度高于外海的浓度,但是胶州湾的风速和温度较低,以致胶州湾的月平均海气通量稍高于外海的调查结果,8月VHCs(氯甲烷除外)月平均通量甚至低于东海(6月)的海气通量结果。胶州湾的面积小,因此胶州湾的海气通量对局部海域的贡献较大,,但对中国近海的贡献很小。 (5)本文调查中均未发现VHCs的浓度及其饱和异常值与环境因素之间、不同的VHCs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即便是利用四氯化碳的饱和异常值对VHCs的饱和异常值进行热力学校正后,也未发现VHCs的饱和异常值与环境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这也表明VHCs的来源比较复杂,既有人为源又有天然源;由于VHCs浓度的影响因子较多,如温度、Chl-a、细菌、海水的运动、近岸释放等,难以推知它们各自的影响强度。 (6)经过简单外推后,氯甲烷、溴甲烷、四氯化碳和三氯乙烷的年海气通量(东海、黄海和渤海)分别为0.60、0.22、0.62和1.33Gg/y。占全球海洋面积的0.33%的中国近海的释放约占全球海洋释放量的0.09%、0.39%、4.43%和0.19%,中国近海的氯甲烷和三氯乙烷的释放量较低。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734.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晓荣,董毛毛,王玉琴;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有机化合物[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年02期
2 钱晓荣,董毛毛,丁成;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卤代烃[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2年03期
3 杨桂朋;陆小兰;宋贵生;王晓蒙;;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氯甲烷和溴甲烷[J];分析化学;2010年05期
4 刘金巍;刘們岩;李超;卞永存;殷小鸽;刘敬尚;安彩秀;;吹扫捕集-GC/MS测定水中的挥发性卤代烃和苯系物[J];分析试验室;2008年08期
5 巢猛;李慧;许欢;;吹扫捕集-GC/MS联用法测定水中挥发性卤代烃[J];分析试验室;2008年S1期
6 马丹斐;;水中挥发性卤代烃的气相色谱分析[J];分析仪器;2006年02期
7 卢军;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催化治理[J];贵金属;2002年02期
8 吴永森;辛海英;吴隆业;李文渭;;2006年胶州湾现有水域面积与岸线的卫星调查与历史演变分析[J];海岸工程;2008年03期
9 杨东方;郑琳;姜欢欢;石强;丁咨汝;;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HCH的分布及水质标准[J];海岸工程;2011年03期
10 郭炳火;;黄海物理海洋学的主要特征[J];黄渤海海洋;1993年03期
本文编号:1317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17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