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南海北部内潮与近惯性内波观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3 13:35

  本文关键词:南海北部内潮与近惯性内波观测研究 出处:《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内潮 近惯性内波 潜标观测 南海北部 中尺度涡


【摘要】:海洋内波是发生在海洋内部的一种典型的波动现象。依照内波频率或波长等的不同,内波可划分为小尺度高频随机内波、中/小尺度内孤立波、内潮波、近惯性内波等。海洋内波不但是传播能量的有效载体,也是驱动海洋湍流混合的动力源泉,并对海洋工程设施、水声通讯和潜艇水下航行等具有重大影响。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在季风和吕宋海峡突变海底地形与正压潮相互作用联合影响下,使得南海北部蕴含着非常活跃的内潮与近惯性内波。因此,阐明南海北部内潮与近惯性内波的时空分布特征,探明其传播与演变规律及其对深海混合的贡献,无疑对开展南海深海环流和南海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本研究工作基于多年的南海潜标网连续观测数据,对南海内潮与近惯性内波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刻画了南海北部内潮与近惯性内波能量的传播路径,探究吕宋海峡源地正压潮对南海北部内潮的影响,量化了它们对深海混合的贡献,同时,探讨了中尺度涡对近惯性内波能量传播的调制作用。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南海北部全日内潮呈现出冬夏强、春秋弱,而半日内潮春秋强、冬夏弱的变化特征,其变化特征主要是受吕宋海峡源地正压潮的影响。模态分解方法指出:内潮从吕宋海峡向南海西北部陆坡陆架传播过程中,全日内潮高模态能量所占总能量的比例逐渐增加,而半日内潮则略有减小。内潮能量的传播路径:全日内潮能量主要向西南方向传播,半日内潮能量主要向西北方向传播。半日内潮向海洋深层的垂向能量输入强于全日内潮,且均在冬季尤其是十二月份最强。南海北部近惯性内波呈现出秋季最强的季节变化特征,且能量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洋上层约200米以浅海域。近惯性内波向海洋深层的垂向能量输入在三、四月份出现明显增强,此时恰好存在一个较强的中尺度暖涡。基于潜标观测资料分析,初步发现在中尺度暖涡存在的情况下,近惯性内波能量明显增强且能量传播深度明显加深,最大深度可达1300米。由此说明中尺度暖涡有利于近惯性内波能量向深海传播,对深海混合过程存在潜在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73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朴;方文东;于红兵;;近海陆架区内潮观测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2 姜波;吕咸青;;渤、黄、东海内潮的数值模拟[J];海洋湖沼通报;2007年01期

3 张效谦,梁鑫峰,田纪伟;南海北部450m以浅水层内潮和近惯性运动研究[J];科学通报;2005年18期

4 郭朴;方文东;甘子钧;陈荣裕;龙小敏;;南海北部大陆坡区的内潮特征[J];科学通报;2006年S3期

5 戴德君;乔方利;袁业立;;弱地形上内潮生成问题——1.数学物理框架及解析解[J];海洋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6 郭圣明;胡涛;;黄海内潮特征及对声传播的影响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7 蔡树群,陈荣裕,邱章;底地形变化对内潮产生影响的数值研究[J];台湾海峡;2000年01期

8 戴德君;乔方利;袁业立;;弱地形上内潮生成问题——Ⅱ.粗糙地形情况下水深对内潮能通量的影响[J];海洋科学进展;2007年03期

9 潘爱军;李立;郭小钢;许金电;;2002年夏季广东陆架边缘上升流海域的内潮现象及其局地反馈初探[J];台湾海峡;2012年02期

10 蔡扬;郭朴;方文东;;1998年南海北部20天定点连续观测的内潮分析(英文)[J];Marine Science Bulletin;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海波;苗春葆;吕咸青;;一个等密度坐标内潮伴随同化模型的数值建模及其初步应用[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王刚;乔方利;侯一筠;林敏;;有限深海洋中内潮生成的亚临界问题[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3 梁鑫峰;张效谦;;利用高度计资料估计内潮能通量的方法及其应用[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邬丽丹;内潮生成机制以及吕宋海峡周边海域内潮的季节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刘昆;吕宋海峡内潮生成与传播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3 梁辉;南海北部内潮与近惯性内波观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吴自库;南海内潮三维数值同化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李明杰;南海北部内潮的三维模拟与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6 陈海波;一个等密度坐标内潮伴随同化模型的数值建模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苗春葆;三维等密度坐标数值模型的建立以及南海内潮的数值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高艳秋;等密度坐标内潮伴随同化模型在参数反演及南海东北部内潮研究中的初步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戴德君;若干地形下内波传播及内潮生成问题的理论解[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10 司广成;南海北部内潮与内孤立波特征的研究与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范超;吕宋海峡内潮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2 姜波;渤黄东海内潮的数值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3 刘鲁燕;HAMSOM模式在东海内潮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李欢;吕宋海峡M_2内潮生成与传播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姚晓萍;基于HAMSOM模式的夏威夷海域M_2内潮能通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24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24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8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