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盆地性质与演化:砂箱物理模拟检验
本文关键词: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盆地性质与演化:砂箱物理模拟检验 出处:《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砂箱物理模拟 中生代 滨海大断裂 东海陆架盆地
【摘要】: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及菲律宾海板块的会聚交接带,是研究全球性构造体制转化事件的关键区域之一。通过物理砂箱实验方法模拟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瓯江凹陷、雁荡低凸起、闽江凹陷、台北低凸起及基隆凹陷几个构造单元中生代组合关系与演化过程。研究发现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的成盆过程及属性与中生代时期依泽奈崎板块的俯冲过程和与之相关的滨海大断裂的运动学性质是密切相关的,即瓯江凹陷的构造演化及成盆过程受滨海大断裂的运动学性质控制,表现出张扭型盆地的特征。而距离滨海大断裂较远的闽江凹陷和基隆凹陷则主要受俯冲带后撤导致的拉伸作用的影响,具有伸展型盆地的特征。中生代盆地的演化过程如下:在晚侏罗世,滨海大断裂表现为右行压扭性质,由于受到俯冲作用的影响,整个盆地在该期应属于压扭性的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滨海大断裂由晚侏罗世的右行走滑转换为左行走滑,诱导出NW—SE向的拉伸力,同时,瓯江凹陷与闽江、基隆凹陷的性质产生分异;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滨海大断裂再次转换为右行张扭,由此瓯江凹陷在原右阶雁列式排列的两个洼陷基础上,形成了3个左阶雁列式排列的次级洼陷,同时,受断层控制的雁荡低凸起逐渐形成,并被一条NW—SE走向的断层分割,使得雁荡低凸起呈雁列式不连续分布。
【作者单位】: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青岛市第39中学;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2172,41325009,41476053,41506080) 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项目 鳌山卓越科学家计划(2015ASTP-0S1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601000)
【分类号】:P736.1
【正文快照】: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及菲律宾海板块的会聚交接带,是由不同构造演化时期的原型盆地叠加形成的复合型盆地[1]。其西邻浙闽隆起区,东接钓鱼岛隆褶带、冲绳海槽,区域上表现为沉积凹陷与凸起相间分布的构造特征。目前,对东海陆架盆地的研究主要针对新生代盆地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培廉,朱平;试论东海陆架盆地的基底构造演化和盆地形成机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2年03期
2 许红,郝先峰,蔡峰,李纯洁,,朱平;东海陆架盆地形成演化的四阶段论[J];海洋地质动态;1995年02期
3 杨传胜;李刚;杨长清;龚建明;廖晶;;东海陆架盆地及其邻域岩浆岩时空分布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2年03期
4 汤文权;;东海陆架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J];科技通报;1990年06期
5 刘建华;吴健生;方银霞;王舒畋;;东海陆架盆地的前新生界[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7年01期
6 江为为,宋海斌,郝天珧,刘少华;东海陆架盆地及其周边海域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1年02期
7 杨长清;杨传胜;李刚;廖晶;龚建明;;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构造演化与原型盆地性质[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2年03期
8 姜涌泉;;第2次东海陆架盆地石油地质研讨会在苏州召开[J];中国海上油气;1992年01期
9 肖国林,周才凡;论东海陆架盆地玉泉运动[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10 陈建文;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纪主要砂体类型及沉积环境[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建华;方银霞;吴水根;;东海陆架盆地前新生代基底探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真;东海陆架盆地演化中重要地质现象及其动力学背景分析[D];西北大学;2015年
2 侯方辉;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地层分布及构造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丁海涛;东海重磁场特征和前新生代地质解释与研究[D];同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斌;利用重、磁异常研究东海陆架盆地的断裂构造[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30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3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