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万年来珠江流域火历史的南海沉积记录
本文关键词:过去5万年来珠江流域火历史的南海沉积记录 出处:《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物源 黑碳 珠江流域 火历史 末次冰期 南海
【摘要】:黑碳作为燃烧产生的一种独特颗粒态含碳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沉积物、大气乃至极地冰雪中,因其物理化学性质高度稳定而常被用来恢复其源区火的历史。南海西北部陆架K6-2孔岩心沉积物的黏土矿物和常微量元素组成分析表明,其细粒级陆源组分主要来自珠江,推测由广东沿岸流携带而来,从而岩心黑碳含量可以用来重建珠江流域火的演化历史。结果表明:(1)约47~27kaBP,该时期火活动较频繁,但约35kaBP之后有降低趋势;(2)约13~6kaBP:火活动逐渐增多,尤其在11~6kaBP火活动十分频繁;(3)约6~4kaBP,火活动强度整体较之前减弱。与温度、降水等气候指标对比发现,末次冰期以来珠江流域火活动强度明显受气候控制,即在温暖时期火发生较频繁,反之则较弱。进一步分析认为,升温是促进该地区火发生的主要因素,而降水的增多则可能对火起抑制作用。所以,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推测珠江流域火活动将会趋于频繁。而自4kaBP以来,人类活动(毁林开荒、刀耕火种、冶炼金属、战争等)的加强可能是导致珠江流域火灾频发的主因。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6034) 亚洲大陆边缘“源-汇”过程与陆海相互作用项目(GASI-GEOGE-03)
【分类号】:P595;P736.21
【正文快照】: 3.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烟台264003)火作为独特且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其波动与气候、植被、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因此,通过重建火历史可以研究古气候、古环境乃至人类文明的演化[1]。同时,通过对地质时期火动态与古气候关系的研究,有助于预测火活动对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成龙;张珂;余章馨;邱燕;;珠江口外海域与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层序对比[J];沉积学报;2015年04期
2 杨毅;徐艳东;王发云;魏潇;;粤西沿岸流和物质输移模型研究及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19期
3 GE Qian;LIU J.P.;XUE Zuo;CHU Fengyou;;Dispersal of the Zhujiang River(Pearl River) derived sediment in the Holocene[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14年08期
4 方引;陈颖军;林田;田崇国;潘晓辉;唐建辉;;黑碳在渤海泥质区的百年沉积记录[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4年05期
5 方建勇;陈坚;李云海;王爱军;汪卫国;赖志坤;徐勇航;尹希杰;叶翔;李东义;;南海北部陆架表层沉积物重矿物分布特征及物源意义[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4年01期
6 黄杰;李安春;万世明;;南海北部陆坡50ka以来黏土矿物来源与输运机制分析[J];海洋科学;2013年01期
7 黄亮;张国森;吴莹;张经;;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中黑碳的分布及来源[J];地球与环境;2012年01期
8 ;Clay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their sources for the fluvial sediments of Taiwanese river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2年06期
9 姜晓华;陈颖军;唐建辉;黄国培;刘东艳;李军;张干;;渤海湾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黑碳的分布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7期
10 ;Paleoenvironmental records from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ince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康有;郑卓;廖文波;曹玲珑;李杰;乐远福;;末次冰期以来中国亚热带地区古植被演替及其迁移的探讨[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会第九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一兰;张恩楼;刘恩峰;王荣;袁和忠;孔德平;周起超;;人类活动影响下的云南阳宗海近百年有机碳与黑炭湖泊沉积记录[J];湖泊科学;2017年04期
2 裴文强;万世明;谭扬;瞿成利;殷学博;李安春;;过去5万年来珠江流域火历史的南海沉积记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7年03期
3 GE Qian;XUE Zuo;YAO Zhigang;ZANG Zhengchen;CHU Fengyou;;Anti-Pha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nd Summer Monsoon During the Holocene?[J];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017年02期
4 黄杰;万世明;张国良;徐兆凯;刘华华;董江;李安春;李铁刚;;海底地形特征对东菲律宾海表层黏土矿物分布的影响[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7年01期
5 张照鹏;褚忠信;李应坤;;峰高与峰面积统计量表示岩心黏土矿物相对含量的差异[J];海洋科学;2016年12期
6 闫慧梅;田旭;徐方建;胡邦琦;杨耀民;冯建伟;李安春;郭晨;刘兆庆;;中全新世以来南海琼东南近岸泥质区物质来源[J];海洋学报;2016年07期
7 余章馨;张珂;梁浩;李忠云;;对珠江三角洲第四纪断裂运动的再认识[J];热带地理;2016年03期
8 宗永强;黄光庆;熊海仙;李潇云;孙奕映;;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海平面变化与构造运动的关系[J];热带地理;2016年03期
9 刘华华;蒋富清;周烨;李安春;;晚更新世以来奄美三角盆地黏土矿物的来源及其对古气候的指示[J];地球科学进展;2016年03期
10 田旭;徐方建;吴淑壮;张晋;郭晨;董江;;中全新世以来琼东南陆架粘土矿物特征及物质来源[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建勇;陈坚;王爱军;赖志坤;汪卫国;李云海;李东义;徐勇航;叶翔;尹希杰;;台湾海峡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和碎屑矿物分布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2年05期
2 林田;方引;陈颖军;胡利民;郭志刚;张干;;东海内陆架沉积物中黑碳分布及其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J];环境科学;2012年07期
3 孙金龙;徐辉龙;詹文欢;曹敬贺;;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的活动性与发震机制[J];热带海洋学报;2012年03期
4 向绪洪;邵磊;乔培军;赵梦;;珠江流域沉积物重矿物特征及其示踪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6期
5 侍茂崇;严金辉;陈波;高劲松;;琼州海峡夏季三塘潮流谱分析和余流特征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6 曹军骥;占长林;;黑碳在全球气候和环境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在相关研究中的意义[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7 韦钦胜;于志刚;冉祥滨;臧家业;;黄海西部沿岸流系特征分析及其对物质输运的影响[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2期
8 姜晓华;陈颖军;唐建辉;黄国培;刘东艳;李军;张干;;渤海湾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黑碳的分布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7期
9 胡宁静;石学法;刘季花;黄朋;朱爱美;刘焱光;;黄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0年02期
10 贾良文;何志刚;莫文渊;吴超羽;;全新世以来珠江三角洲快速沉积体的初步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晶;;被忽视的气候杀手——黑碳[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0年07期
2 韩永明,曹军骥;环境中的黑碳及其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5年01期
3 何跃;张甘霖;杨金玲;阮心玲;赵玉国;龚子同;;城市化过程中黑碳的土壤记录及其环境指示意义[J];环境科学;2007年10期
4 支国瑞;张小曳;胡秀莲;陈颖军;薛敏;张养梅;张晓春;盛国英;傅家谟;;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黑碳减排[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年06期
5 唐杨;韩贵琳;徐志方;;黑碳研究进展[J];地球与环境;2010年01期
6 穆燕;秦小光;刘嘉麒;殷志强;;黑碳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1期
7 黄亮;张国森;吴莹;张经;;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中黑碳的分布及来源[J];地球与环境;2012年01期
8 林田;方引;陈颖军;胡利民;郭志刚;张干;;东海内陆架沉积物中黑碳分布及其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J];环境科学;2012年07期
9 陈玲;罗濵;黄培光;袁志扬;尹淑娴;;东莞市2009年黑碳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J];广东气象;2012年04期
10 燕生,王耆;黑碳和碳循环[J];国外科技动态;199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崣竹子;曹幫歟;朱崇抒;R墫ㄐ,
本文编号:1335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35745.html